传统玉器艺术——雕镂琢磨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玉器,
作者: 倪建林著
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10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1438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的脉络为主线,对有关中国传统玉器的概念、类型、工艺、观念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而具体的介绍分析。内容丰富,图片精美。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从史前玉器艺术、殷商玉器艺术、春秋战国时代玉器、战国时代的佩玉、汉代玉器艺术、唐代玉器艺术、宋金时代花鸟玉雕艺术、元代玉器鉴赏和明清玉器艺术等方面进行展开,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两个方面的特点。
目录
一 史前玉器艺术简述
二 殷商玉雕艺术
1 天然色泽的巧用
2 齐全的品类
3 富多样的装饰品造型
三 春秋战国时代玉器概述
1 玉器的种类
2 玉器工艺的进步
3 玉器的造型与纹饰
四 战国时代的佩玉
五 汉代玉器艺术
六 唐代玉器艺术
七 辽宋金玉器概述
1 宋代玉器
2 辽代玉器
3 金代玉器
八 宋金时代花鸟玉雕艺术
九 元代玉器鉴赏
十 明清玉器艺术述要
后记
书摘插图
一史前玉器艺术简述
中国古人尚玉,视玉为祥瑞。中国人对玉的认识首先是与美相联系的,所谓“石之美者”即玉,并将美石用来制作具有观念意义的专门器物,后来又将这种美石之品相与人之品德相比附,产生了儒家思想中“玉有九德”之说,将“君子比德于玉”,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显然,被赋予了特定内涵的玉已不仅仅是“美石”而已了,而是包容了美感与哲学思想的双重属性,已被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象征物。
然而,我们的祖先从对玉质的审美认知到赋予其特定的精神内涵却是经历了数十乃至上百万年的漫长过程的,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尤其是生产劳动的体验中逐渐地培养起来的。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离开了中国人认知事物的特有的习性,也就不可能产生后来难以计数的玉器,更不可能形成中华民族族特有的玉文化,可以说,玉之成为文化,其基础正是孕育和奠定于遥远的史前时代。因此,了解史前玉器艺术不仅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古代玉器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发生发展的逻辑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