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东坡:情感·女性
分類: 图书,特价书,传记,
品牌: 东方龙吟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9924373
·条形码:9787539924373
·包装版本:2006-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解读苏东坡:情感·女性》内容简介:在“百家讲坛”讲述文侠的暨南大学教授龙吟先生推出《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卷》,继《千古风流苏东坡》后,这位 “文侠” 缔造者再次倾情苏东坡,洋洋洒洒写出了三十万言可读性极强的《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卷》。
作者简介东方龙吟,古徐人也,现居北京。曾历文革风潮,又临上山下乡,无奈掘煤掏炭, 三界蔽日,遍尝苦胆。高考恢复之时,随潮涌入大学,又趋翰院求读,忝得学位,九 天揽月,饮腥知返。此后于政于商,于文于学,于诗于赋,于编于纂,于教于授,于 影于视,于游于乐,凡可自得其乐又让他人欢乐且自省者,多多为之;同侪友人,艳 称“笑傲江湖”。喜读金庸古龙之作,窃以彼等文字,为生计而作,利趋于先,名随 其后,逸龙狂蛇,入市求售,意趣虽在,未入大雅。今有学人奉若圭臬,欲置凌烟之 阁,未免更为媚俗。扪心而问,学人耽于武侠,心享其乐而面有愧色者,比比皆是。 退居逸室,翻却陈箧,得昔日苦读苦记之卡若干,于是闲来集腋串文。以无功无利之 心,捉无忌无惮之笔,试著“文侠系列”,以博仕人一乐;虽难免媚俗,然令读书之 人,粲然而不汗颜,此吾之大愿,亦吾之“文侠”与彼等“武侠”之异也。优耶劣耶,东方功耶过耶,世人自可评之;东方龙吟,其乐融融。
媒体推荐书评
“智圣东方朔”评点情圣苏东坡CCTV《百家讲坛》即将开讲。
编辑推荐《解读苏东坡:情感·女性》就是龙吟心目中的苏轼,也是他笔下所展现的苏轼。 这是一部功底雄深、新见迭出的苏学研究专著,也是可读性极强、风趣幽默的《苏东坡情传》。读过书稿的学者说:"这是廿一世纪新的《柳如是别传》。" 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时勇时怯,诡谲狡狯,戏呆愚痴的风流才子,惟有让其回到凡人情态,才能看到东坡身上生来与俱的高妙与卑微……
目录
一 逃婚篇 毋庸回避:少年苏轼曾逃婚 流连山寺:古庙蛇洞遗踪存 逼娶对象:邻郡太守之好女 苏洵明智:妙语婉转除婚约 晚年追忆:寂寞莲灯半在亡 二 王弗篇 爱妻王弗:自主相恋结姻缘 定情之时:窃窃私语明月夜 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 正月二十:终生梦寻难遗忘 绿眉未开:好风闲处任人猜 关系平等:自主恋爱作根基 亡妻之痛:为君哀毁因君衰 三 闰之篇 …… 四 佳人篇 五 朝云篇 六 附会篇 篇末赘语:嬉笑怒骂皆文章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常说“人生如梦”的苏轼是个爱做梦的人,据不完全统计,“梦”字在他诗文中共出现738次。除了《江城子》外,《苏轼诗集》中还有《记梦》回文诗二首,记“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记梦并叙》写张方平之梦标明梦的时间;其他如《王晋卿前生图偈》、《记梦参寥茶诗》、《东坡志林》中的《记梦赋诗》、《记子由梦》、《记子由梦塔》、《梦中作雪铭》、《记梦》短文等,都与爱情无关,而且大都不记时间。诗文中的梦尚且大都不标时间,为什么要在比诗更不注重时间效应的小词后,明确标注上“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字呢?为什么王弗偏偏要在正月二十这天夜里,特地入梦?六年之后,也就是元丰四年,被管制在黄州的苏轼,在一首诗中向我们透露了更多的信息: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里的潘、郭二人是潘丙、郭遘,他们在前一年苏轼刚到黄州的时候就曾与相送过。这里透露出的几个信息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苏轼喜欢在正月二十日这天出游,而且是在两年的同一天去了禅院。去年是冒着寒风去的,诗中的“十日春寒不出门”便是注脚。去禅院,无疑是要给亲人烧香、祭奠,苏轼在诗中用了“招魂”这个意象,若在一般朋友聚会场合,这两个字是不太吉祥,而苏轼偏偏要这样写,可见这是他去禅院的心J芪秘密。其次,他所去的岐亭本叫楚王城(战国时楚之春申君封于此地),作者偏偏要将它视作“女王城”。再细心考察,原来陪他同行的还有侠士陈季常,作者在路上还为陈季常写了首诗,开头两句便是“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歧亭道上见梅花戏赠陈季常》),又是怀念亡者的意象。此时苏轼的继室王闰之和爱妾朝云都安然健在,他所要招的“蕙兰”之魂,只能与王弗有关。而陈季常恰恰是苏轼在凤翔结识的挚友,他对王弗十分熟悉。陈季常又是个出了名的惧内之人,所谓“河东狮吼”即是苏轼戏弄他的故事。也许不仅陈夫人在家中是女王,当年王弗在凤翔时也被苏轼和陈季常视作女王?第三,诗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作者再次谈到“春梦”之“事”,人是潘、郭等,“春梦”之“事”与他们毫无关系。第四,“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表面上看是苏轼决心已定,年年要来此处会见朋友,殊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