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论(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学系列)(Vocational Curriculum Theory)

分類: 图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品牌: 徐国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61763247
·条形码:978756176324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学系列
·外文书名:Vocational Curriculum Theory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职业教育课程论》围绕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中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展开,主要在概念与原理层面探索职业教育课程。
编辑推荐可以说,《职业教育课程论》在首创性和实用性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适用于广大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阅读。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学校、职业与课程/1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1
一、课程的涵义/1
二、课程涵义的演进/4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
四、课程的基本构件/7
第二节课程精神与课程思维/9
一、课程精神/9
二、课程思维/11
第三节职业的课程意义/16
一、学术体系与工作体系/17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20
第二章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形成/24
第一节古代学徒制中的课程论基因/24
一、学徒制的历史/24
二、学徒制的教育过程/25
三、学徒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基因/27
第二节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30
一、俄罗斯制/30
二、MES课程理论/31
三、CBE课程理论/36
四、学习领域课程理论/43
第三节工作本位学习的理论/51
一、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51
二、工作本位学习发展概况/53
三、工作本位学习的价值与缺陷/55
第三章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论与职业论/61
第一节学科论与职业论论争的形态/61
一、基于数量的早期论争形态/61
二、基于“逻辑”的当前论争形态/63
第二节学科论的当代思想基础及解构/66
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理论与学科论/67
二、终身教育理论与学科论/70
三、认知理论与学科论/72
第三节职业论的理论基础/76
一、职业知识的性质与职业论/76
二、职业能力的本质与职业论/79
三、职业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职业论/82
四、知识的建构式学习与职业论/87
第四章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91
第一节普通论与专业论/91
一、什么是普通论/91
二、什么是专业论/97
第二节当前的困境与选择/100
一、这是一个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100
二、专业化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101
三、普通化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目标/104
第三节通过专业化达成普通化目标/105
一、杜威的方案/105
二、非专业性普通化目标的达成/107
三、专业性普通化目标的达成/108
第五章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论与实用论/112
第一节基础论及其问题/112
一、传统的基础观念/113
二、传统基础论的问题/116
第二节能力的特殊性与传统基础论的解构/121
一、领域特殊性理论/121
二、一般能力观批判/124
三、传统基础观批判/128
第三节基于实用论的基础论/131
一、按照能力之间的并列关系组合课程内容/131
二、基于能力发展顺序展开职业教育课程/132
三、突出实践知识构建职业能力的基础/134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136
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136
一、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136
二、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137
第二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确定的因素分析/140
一、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141
二、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142
三、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147
四、生产组织模式的影响/149
第三节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150
一、职业知识分类理论/150
二、职业知识的排序/159
三、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16l
第七章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原理/168
第一节超越任务本位/168
一、能力如何具体化/169
二、如何才能形成知识的动态组织/170
三、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整工作过程/17l
第二节什么是项目课程/173
一、项目课程的历史发展/173
二、项目课程的涵义/175
三、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178
四、项目课程与相近课程的比较/180
五、项目课程与内容的发展性/182
第三节项目课程的设计原理/184
一、项目课程的开发主体及其角色/184
二、项目与任务的对接模式/186
三、项目的设计/188
四、知识的分配/191
第八章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195
第一节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195
一、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多元格局/195
二、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199
第二节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设置/203
一、不同历史阶段的普通文化课程/203
二、普通文化课程的门类/206
三、普通文化课程的比例/207
第三节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208
一、我国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发展/208
二、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09
三、普通文化课程内容规定的统一与分权/213
主要参考文献/215
……[看更多目录]
序言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而职业教育课程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已是共识。面对古代学徒制中早已暗含的课程论基因,以及错综复杂的现代职教课程论,要提升职业教育
课程理论的科学水平,就必须围绕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演进历程展开论述,彻底突破目前零碎性、重复性研究的现状,努力建构具有范式功能的课程理论,这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的第一章对课程涵义和课程思维作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职业的课程意义,继而勾勒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演进谱系。第二章对学徒制和"职业化"轨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该章首先讨论了古代学徒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基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源于古代学徒制。古代学徒制虽然作为一种教育体系已经解体了,然而其中蕴涵着许多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课程基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继承。然后,该章系统梳理了从俄罗斯制到MES课程、CBE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这些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理论的发展脉络。把握这些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路径,对于理解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工作本位学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倍受关注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该章最后对其发展、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接下来三章围绕学问化与职业化这一过程展开论述。主要围绕三大两难选择的消解来进行,它们分别是学科论与职业论、普通论与专业论、基础论与实用论。这三组理论虽然有内在逻辑联系,如基础论强调增加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奠定学生能力的深厚基础,目的便在于使学生具备普遍迁移的能力,但还是可以清楚地区别出这三对理论。学科论与职业论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该按照何种原则进行选择和组织,普通论和专业论强调的主要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基础论与实用论强调的主要是课程内容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继续分别探讨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课程的具体理论问题。专业课程的问题分两章进行讨论。第六章讨论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这是课程的两大重要问题,也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未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
文摘(二)课程与教学是紧密互动的两个领域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领域,但课程与教学又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学一些课程理论,至少对其所承担的课程的设计思想应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否则就只能是教教材,沦为教书匠。分析教师的教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许多教师尽管对教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其教学过程的形态并无实质性改变,这说明只在具体方法上努力,而不深入理解课程,是难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的。优秀的教师必然是对课程有着精深研究的教师。
同样,课程理论研究者与开发者也应当深入了解教学过程,最好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课程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的,许多课程改革便是源于实施新教学模式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中,是先有了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然后刺激了为新教学模式设计什么课程模式的要求。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者与开发者往往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三)课程与教学存在交叉与衔接点课程与教学不仅存在紧密互动关系,而且二者之间存在交叉与衔接点,这个点就是教材与教案。教材属于课程的要素,教案属于教学的要素。教材是课程理念的物化载体,而教案是教师对教材处理后用于教学的方案。设计教材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而教案设计是依据教材进行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教材设计到什么程度。教材设计如果更多地考虑了教学过程,那么这种教材几乎可以替代教案,教师教学时只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些简单调整;教材设计如果更多地考虑了内容陈述,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过程对教材进行复杂加工。教材应设计到什么程度,即应把这种交叉与衔接点置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哪个位置,取决于相应的课程理念,即课程开发者希望教师只是机械地执行教材,还是要给教师提供较大的教学设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