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与中国发展模式(改革开放30年书系)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品牌: 韩保江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20077009/9787220077005
·条形码:978722007700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改革开放30年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很多,我们做的只是这一研究热潮中一朵小小浪花,并不能激起大的涟漪。但是写完此书以后,我们觉得意义很大,一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艰辛路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选择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二是通过系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以及每一次关节点的选择,深深地为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所折服。
作者简介韩保江,1963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多家高校聘为兼职教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在《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嘹望》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和编著20多部。对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问题有独到研究。
编辑推荐这《中国奇迹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容,曾被作者带往第三世界多国演讲,深受欢迎,许多国家元首、政要将它奉为经典……
目录
代序:解密“中国奇迹”
导言:中国发展模式值得研究
第一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生成过程
1.“改革开放”催生中国发展模式
2.“渐进式改革”孕育中国发展模式
3.“善于学习”造就中国发展模式
4.“勇于结合”生成中国发展模式
5.“中国特色”升华中国发展模式
第二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传统基础
1.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
2.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苏联模式
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4.改革开放前的自主探索
第三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外来经验
1.东欧经验的滋养
2.美国模式的借鉴
3.北欧模式的启示
4.日本模式的启迪
5.拉美模式的教训
第四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制度框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4.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配合
5.“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促进
第五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运行动力
1.物质利益驱动力
2.战略目标感召力
3.多种经济竞争力
4.国际竞争挤压力
第六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支撑条件
1.高资本形成率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不断改进的经济效率
4.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
5.消费结构显著升级
6.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
第七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5.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八章 中国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
1.多种所有制经济“混合发力”
2.自组织与他组织“相互补充”
3.两类企业家的“积极作为”
4.独立自主与全面开放“统筹协调”
5.强政府与有为政党“和谐一体”
结束语:走好自己的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中国经济27年的高速增长及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以其独特的立场来审视中国创造的“经济成长奇迹”,并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无论这种探讨出于什么目的,其都为。国人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克服经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拓展了思考的空间,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全球瞩目“中国神速”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经济始终持续高速增长,按照中国官方统计,。从1979~2005年,中国平均年实际GDP增长率高达9.7%左右。它不仅远远高于同期的美国(3.0%)。德国(1.9%),而且大大高于曾经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日本(2.6%)和韩国(6.5%)。对中国经济跑得如此神速,国外政界和学界既担心,又羡慕。担心的是如果中国如此高速地发展,早晚会取代它们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羡慕的是中目的发展潜力无国能敌。
文摘启迪之三:技术创新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技术是生产力。二战后日本为尽快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实现国民经济重化工业化,通过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鼓励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实现了经济起飞,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日本的技术进步是在引入西方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将尖端技术与具体工业流程、产品开发相结合进行追加创新的二次技术创新过程。所以日本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外汇金融政策激励下对西方尖端技术的引进、学习和消化的系统,另一部分是将尖端技术与生产工程和产品开发相结合,进行的技术再创新。而且日本的技术创新是以民间部门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供给以民间部门为主,日本拥有全世界一流的工程师、高素质工人和各种各样民间技术人员。这些都是日本80年代在制造业技术领域领先世界的原因所在,也是日本技术创新体系的特点所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许多技术均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工业现代化,就必须缩短自身的技术研发时间,有必要引进和模仿外国先进技术,这也是追赶先进的捷径。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但是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还必须吸取日本的教训,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原创技术系统,以适应我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增强“后发优势”,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并举,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启迪之四:对市场经济的间接管理需要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计划手段。在间接宏观调控管理模式中,应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主要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协调运转的目标。如前所述,日本政府主要是运用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并借助灵活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等多种手段实现对市场经济的间接调控的。日本政府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不仅对法律、产业政策运用得很充分、很有力,对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运用得很有效、很灵活,而且一旦上述手段无能为力或出现无法可依的特殊情况时,也能依靠指导性经济计划这类柔性手段强化对经济过程的干预,使经济走向继续朝着政府的控制目标接近,而不致完全束手无策而使经济严重失控。
后记经过大半年断断续续的写作,奉献给各位读者的这本《中国奇迹与中国发展模式》终于在李霞、窦勇两位博士生的参与和支持下写完了。其中带着很多不足、很多遗憾,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李洪烈老师的耐心催促下收笔定稿。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很多,我们做的只是这一研究热潮中一朵小小浪花,并不能激起大的涟漪。但是写完此书以后,我们觉得意义很大,一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艰辛路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选择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二是通过系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以及每一次关节点的选择,深深地为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所折服。这种智慧不仅让我们的改革突破一次又一次的国内阻力,而且让我们能够把原本在观念上属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既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嫁接在一起,又释放出了更加神奇的活力。三是通过深入研究才发觉要把中国发展模式说清楚实在太难,因为中国发展模式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你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了解中国发展模式中的某些意境,特别是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很难把它阐述清楚,但它是理解中国发展模式不可缺少的视角和钥匙。可惜本书没有专门地进行阐述。
本书由我主笔,李霞、窦勇分别承担了第二、第三、第五章和第四、第六、第七章中的部分写作任务,最后由我修改、充实、统稿、定稿。
写书就像跳高比赛一样,总想跳得更高,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最后还是以跳不过遗憾收场。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李洪烈老师,是他和我商量题目,又不厌其烦地指点和督促我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