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音乐史,
品牌: 张铁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63374639/9787563374632
·条形码:978756337463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相信当你合上《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张铁生,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写作者,写作方向包括政治与文化评论,音乐论述与散文等,关注波希米亚的反叛文化如何与社会运动结合,希望以此改造我们面对的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想象。2004年在台湾出版《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结合摇滚论述,社会分析以及文学书写,获选 为该年十大好书。2007年在台湾出版《反叛的凝视:他们如何改变世界》书写当代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行动主义。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媒体推荐王小峰,在我刚刚听摇滚乐的时候,就希望能看到这么一本书,它描述的是音乐之外的东西,并且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听了二十年摇滚之后,才终于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它姗姗来迟,但仍然充满好奇地将这本书读完,算是对我过去二十年来听摇滚乐体验的的一种弥补吧。时过境迁,心态也不一样了,但读者张铁生先生的文字,仿佛又让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叛逆的影子,那种对历史、家国、现实的懵懂的思考又历历在目。
郝舫,对那些因执地坚持音乐只属于耳朵的人来说,这本书足摧枯持朽,对那些知道音乐不止于音乐的人而言,这本书里有比简单更值得思考的深意,最重要的是,它足以激发起你可能早已泯灭的行动的决心。
编辑推荐王小峰,在我刚刚听摇滚乐的时候,就希望能看到这么一本书,它描述的是音乐之外的东西,并且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听了二十年摇滚之后,才终于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它姗姗来迟,但仍然充满好奇地将这本书读完,算是对我过去二十年来听摇滚乐体验的的一种弥补吧。时过境迁,心态也不一样了,但读者张铁生先生的文字,仿佛又让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叛逆的影子,那种对历史、家国、现实的懵懂的思考又历历在目。
郝舫,对那些因执地坚持音乐只属于耳朵的人来说,《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足摧枯持朽,对那些知道音乐不止于音乐的人而言,《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里有比简单更值得思考的深意,最重要的是,它足以激发起你可能早已泯灭的行动的决心。
马世芳,张铁志既是冷静的研究者,也是热情的歌迷。他深知摇滚乐莫可名状的魅力,也清楚看到了这门艺术里里外外的重重迷网。于是我们有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作者:他有-#J热心肠.一颗冷静的头脑.还有引人入胜的文笔。本书是“土产摇滚书写”的又一里程碑。恭喜铁志,业恭喜买了这本书的读者。
方无行,摇滚乐作为声音的表现形式,从愤怒的咆哮中一路走到了当下,愤怒的表象少了些,在更富娱乐性的幻化中新添了许多狂乱的嬉闹与嘲讽。《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让国内的滚客与广大的乐迷,了解到摇滚乐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在为时局、政治、意识形态、生活境况与个人意志的表达与反映过程中,掀起怎样的波澜,对历史进程的改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国内摇滚乐苍白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借鉴,非常适宜当下有想法的年轻人阅读。
目录
导读 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变的
自序 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
导论 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伴奏
第1章 六零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
第2章 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的情欲革命
第3章 朋克摇滚:底层青年的愤怒呐喊
第4章 音乐与政治的组织性联结:从“摇滚对抗种族主义”到红楔
第5章 是反叛还是虚无:从伍德斯托克到“四海一家”
第6章 警告父母:流行乐的言论自由战争
第7章 走向黎明
第8章 英国第三条路的背叛
第9章 愉悦的政治:锐舞时代的反叛之舞
第10章 以音乐进行组织动员的典范
第11章 战争没结束,反战歌声也不会结束
第12章 反全球化:新世纪的摇滚行动主义
第13章 摇滚巨星与挑战全球化:是音乐激进主义的新典范还是典范?
第14章 尾声:告诉我们真相
简体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2章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的情欲欲革命
楔子: 20th Century Boys
2000年2月的全英音乐奖,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英国乐队Placebo 合作翻唱一首歌曲20th Century Boys。他们一个是华丽摇滚(glam rock)的始祖、一个是被称为九○年代华丽摇滚的代表,歌曲的原唱则是另一个华丽摇滚教父/母:T-Rex乐团的Marc Bolan。这场演出的渊源是因为Placebo曾在电影《丝绒金矿》(Velvet Goldmine)原声带中重新诠释这首歌。
1998年,描写七○年代初华丽摇滚的电影《丝绒金矿》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引起音乐界和电影界极大重视。不仅因为这部片子拥有的强大阵容:导演是著名导演Todd Haynes,制片是R.E.M.主唱Michael Stipe,演员是《猜火车》的男主角伊万·麦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和《赛末点》的男主角乔纳森·莱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也因为这部电影呈现了摇滚史上最暧昧也最被忽视的一个历史片段。
将近三十年前的华丽与沧桑,在世纪末又被重新唤起。这只是一股怀旧的怅惘,抑或是那些“二十世纪男孩”的美丽灵魂,在世纪结束前又重新化成肉身?(在《丝绒金矿》中,这个美丽灵魂乃是源自一个世纪前的王尔德啊!)
Ⅰ.
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
1972年8月16日的伦敦彩虹剧院,超级高跟鞋、发亮连身装、红色眼影、橘色头发,宇宙摇滚巨星Ziggy Stardust从干冰中缓缓出现。曾要把这个世界卖掉3的大卫·鲍伊,在这张新的概念性专辑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中,却以宇宙摇滚巨星的身份拯救地球。Ziggy Stardust雌雄同体、糅合着华丽与颓废,充满未来主义的前卫造型,自此改变了摇滚乐的美学想象,以及摇滚乐与情欲的爱恨纠缠。
彼时,伍德斯托克时代的乌托邦刚刚幻灭——不过,这个乌托邦并未在空气中倏地蒸发掉:六○年代的所有反抗、冲撞与试验,都留下了时代刻痕。
华丽摇滚可以说就是六○年代音乐与青年文化种子开出的一枝花朵,但同时也是对六○年代精神的否定与颠覆。
Ziggy Stardust并不是这场革命的开始。在1971年的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鲍伊就以性别暧昧的造型出现4。但当时影响力更深远的是在同一年,T-Rex的灵魂人物Marc Bolan开始化上浓妆、身着闪光亮片衣服、头顶红色蓬松头发,以专辑Electric Warrior写下了几乎与披头狂潮比拟的Bolanmania (Bolan狂潮):在他的演唱生涯衰落之前,他的专辑共卖出3700万张,比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