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微生物强化堆肥技术
分類: 图书,科技,农业林业,农业基础科学,肥料学,
品牌: 魏自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09755X/9787802097551
·条形码:978780209755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多年来著者在生活垃圾堆肥资源化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但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限于著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仍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外,在此恳请读者指教。
目录
基础篇 生活垃圾堆肥原理与技术
第1章 概 述
1.1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1.2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第2章 堆肥原理及影响因素
2.1堆肥原理
2.2影响堆肥的主要因素
2.3堆肥微生物学
第3章 堆肥工艺及设备
3.1堆肥工艺种类
3.2堆肥工艺设备系统
3.3堆肥设备与工艺
3.4生活垃圾分选设备
第4章 堆肥过程及控制
4.1堆肥原料准备
4.2堆肥运行及管理
第5章 堆肥质量标准体系及指标体系
5.1堆肥无害化条件
5.2堆肥产品质量及卫生要求
5.3堆肥质量标准体系及指标体系
第6章 堆肥产品推广应用
6.1堆肥产品的推广应用范围
6.2堆肥产品对农业生产作用
参考文献
研究篇生活垃圾复合菌剂堆肥技术
第7章堆肥复合菌剂制备
7.1概述
7.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培育
7.3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7.4小结
第8章堆肥反应器系统
8.1实验室堆肥反应器系统概述
8.2堆肥反应器设计实例
第9章生活垃圾堆肥接种技术研究
9.1概述
9.2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对堆肥的影响
9.3堆料初始土著微生物浓度对接种效果的影响
9.4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法
9.5功能菌接种法
9.6堆肥质量改善及二次污染防治
9.7小结
第10章堆肥接种动力学研究
10.1动力学理论基础
10.2堆肥接种实验动力学分析
10.3小结
第11章堆肥反应速率影响因子
11.1堆肥反应速率影响因子
11.2蓬松剂对生活垃圾堆肥的影响
11.3供气量、含水率、温度、搅拌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11.4交互作用试验
11.5小结
第12章堆肥反应过程动态模拟
12.1控制因子的选择及指标
12.2堆肥反应过程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12.3翻转式堆肥反应装置模拟条件
12.4堆肥过程的动态模型建立方法初步探讨
12.5小结
参考文献
实践篇微生物强化工厂化堆肥物质转化
第13章工厂化堆肥工艺
13.1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工艺系统概述
13.2关键技术参数
13.3主要设备及参数
第14章生活垃圾堆肥主要生化特性变化
14.1堆肥过程一般性质变化
14.2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
第15章生活垃圾生物堆肥有机物质转化
15.1概述
15.2生活垃圾堆肥有机物质转化
15.3生活垃圾堆肥胡敏酸的光谱分析
15.4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光谱学特征
第16章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
16.1概述
16.2堆肥底物的C/N值及其对堆肥过程的影响
16.3堆肥的氮素损失、氮素固定及保氮方法
16.4生活垃圾堆肥有机氮组分的变化
第17章生活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转化
17.1概述
17.2堆肥对难溶性磷转化
第18章微生物接种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
18.1概述
18.2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18.3堆肥腐熟度的综合评价
18.4微生物接种对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稳定化进程影响
第19章堆肥产品肥力效应
19.1概述
19.2生活垃圾堆肥产品培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9.3生活垃圾堆肥产品培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9.4富磷生活垃圾堆肥产品培肥效果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全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9亿t,其中只有约7500万t得到处理,其余1.15亿t的城镇生活垃圾都被集中或分散倾倒在环境中,即使得到处理的垃圾,仍然没有消除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资源学的观点看,生活垃圾也是资源,而且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不断增长的潜在资源。因此,在充分意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应该了解生活垃圾所存在的巨大资源和经济价值。堆肥处理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在垃圾堆肥处理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目前垃圾堆肥处理领域仍大量应用传统工艺,存在技术水平低下、处理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可靠等一系列的问题。
文摘6.2.4.2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堆肥不仅养分完全,供肥持续稳定,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活化土壤养分。有机肥的这些优点,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协调的水、肥、气、热环境,为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机肥肥效慢、养分浓度低;有机肥养分的分解和释放受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活性,以及有机肥本身C/N比值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是比较难控制和预测的;施用有机肥可把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再归还土壤,是一种封闭的物质循环,要大幅提高作物产量还必须投入新的物质,因而单靠有机肥不能满足大面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的现代农业的要求。
化肥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具有养分浓度高、肥效快、供肥强度大等优点。其致命缺点是不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对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活性物质等较为不利,由于其养分浓度高,施用不当容易造成肥害,长期大量施用化肥还会降低其肥效,增加成本,造成污染。
因此,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使有机肥的“容量因子”与化肥的“强度因子”相结合,充分发挥有机肥养分完全、长效稳定持久的优点和化肥养分浓度高、肥效快的优势,在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气候、作物品种及田间生长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施用化肥,既满足了作物高产稳产的养分需求,又保证了土壤肥力的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