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其他,
品牌: 乔恩·克拉考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0095100/9787300095103
·条形码:97873000951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荒野生存》同名电影由肖恩·潘执著10年倾情编导。纽约时报评论“令人震慑……让人感动……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动人故事。”
我们究竟是谁?我们究竟何在?什么是生命中必要的事情?生活从来都不诗情画意。因此,无论如何,记得给自己留条回来的路。
扣动美国人心弦的阿拉斯加之谜: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
为了逃离沉重的家庭桎梏?躲避复杂的人际关系?
渴望惊心动魄的冒险?还是执着探寻灵魂之乡?
为什么他在萍水相逢的过客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
为何一个无名的旅行者竟引起美国媒体的争相报道?
为何一个年轻流浪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一阵阅读、讨论旋风?
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走访与他的旅途曾有交集的人,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并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魔指”峰冒险,以及使他醉心户外探险的家庭、心理因素,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作者简介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登山家,美国国家杂志奖、美国阿尔卑斯俱乐部文学奖获得者。本书的出版为他赢得杰出探险类作家的赞誉。
他的珠穆朗玛峰历险记《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同为反响强烈的畅销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年多。
媒体推荐令人震慑……让人感动……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动人故事。
——《纽约时报》
任何想流浪荒野、拥抱自然的人,都应该读这本扣人心弦的书。
——《华盛顿邮报》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有种东西在闪光。他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肖恩·潘
编辑推荐人心中都有一个克里斯
拿到《荒野生存》,最让我不解的是,一名年轻流浪者的经历,如何能让不少记者尾随其踪迹花一两年解开其谜团,让肖恩•潘执著十年等待克里斯父母的允许开拍电影?更重要的是,《荒野生存》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年以上,牵动了几百万美国人的心。说到底,克里斯不过是一名不幸的流浪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是因为读者们都加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克里斯奇迹般地得到那么多人的关爱、牵挂、赞扬和苛责,是不是也可以说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克里斯?可能有读者要反驳,谁要去那种没水没电的地方风餐露宿,那是蚊子、野兽和疯子的乐园。
然而,谁敢说自己不曾年轻过,不曾有过敏感、叛逆和渴望流浪的心?美国有“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中国有无数为崔健的音乐疯狂,曾经梦想抱着木吉他去流浪的年轻人。只不过,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成长中学会谨慎理智,甚至反过来责难那些不切实际的游民,正由于此,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发展。但是,一小撮被视为另类的边缘人,形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游民,他们放不下自己唯美的固执,在霓虹灯的阴影,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那个浪漫得一塌糊涂,却高贵动人的梦想。
拥挤的人群不一定代表丰盈满足,人们在写字楼里,在宴席中,在24小时灯火通明的大都市,不是也常常会感到空虚迷茫?只不过,人们以为是自己拥有得不够,因为贫乏而失落,于是更急切地去寻找更多的填充物,而不是一无所有的荒凉之地。
有人说,我们是不举的衰神,绝大多数人没有和这个社会较过一次真,只是选择默默地接受由别人创造的社会、思想、规则甚至邻居的看法。我们自己掂量了一下自己,决定还是把头默默地低下去继续,其间用很多精神食粮和爱情信仰调调味,让它容易下咽一些。
成为传奇的人物却不接受这样的活法,他们说,即使活不下去,也要活出我自己。
也许,这么多人言辞激烈地苛责克里斯,是因为克里斯让他们想到从前的自己。曾经年轻、敏感、叛逆、偏激的自己。莫名心惊。莫名失落。
所有曾经发现内在声音的人,都应该看看《荒野生存》。
目录
第1章阿拉斯加荒野
他咧嘴微笑,消失在白雪皑皑的路上。他不会有事的。他可能很快就会因为肚子饿而走回公路上。任何正常的人都会这样做的。
第2章斯坦佩德小径
遗体上并无身份证明,警方不知道他究竟是谁,来自何处,为什么在那里。
第3章迦太基市
他非常留恋迦太基,甚至把自己的邮件地址改在迦太基,并告诉此后遇到的每一个人,他的故乡是南达科他州。
第4章德特里塔干河床
他是个好孩子,说自己经常挨饿,而且很饿、很饿,但很满足。他到处探险,靠书中介绍的可食用植物为生。他弃车徒步,并把所有的钱烧掉。
第5章布尔海德城
他自幼就对杰克·伦敦着迷,却忘了那些故事是虚构出来的想像作品,与杰克·伦敦的浪漫感性有关系,却和亚北极荒野的真实生活有别。
第6章安沙波列哥沙漠
这名81岁的老人竟把24岁流浪小子的建议放在心上,在卡车后挂上一节休旅车,到斜坡去露营。
第7章迦太基市
他虽然可能受到女人的诱惑,但在和大自然水乳交融、和宇宙天人合一的期待下,这种诱惑微不足道。因此,他朝北而去,前往阿拉斯加。
第8章阿拉斯加
他并没有计划离开太久,一定是打算冒大险,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所以才哭泣。我开始有种不祥的感觉,觉得我们永远看不到他了。
第9章戴维斯峡谷
他不是疯子、反社会者或被社会遗弃的人。他是另一种人——也许是个朝圣的旅客。
第10章费尔班克斯
警察已经接到150多通电话,每个人都说他是他们的孩子、朋友或兄弟。
第11章切萨皮克湾
他相信财富是可耻的、腐化人心的、本质邪恶的。讽刺的是,他天生就是个企业家,赚钱很有一套。
第12章安嫩代尔
子女往往严厉地审判父母,毫不留情;他尤其倾向于把事情分为黑白两极,以极端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和身边的人。
第13章弗吉尼亚湾
如果他带着爱犬布克里一起走,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他用自己的生命冒险时从不犹豫,但不会让布克里冒任何危险。
第14章“魔指”峰
危险使世界沐浴在卤素光下,生命的音调高亢,世界因此而真实。
第15章斯蒂金冰帽
当你年轻时,很容易自认为只要是你想要的就是你该得到的,当你十分渴望某样东西时,就有权利得到它。
第16章阿拉斯加荒野
经过两年的漫游,最后,最伟大的历险终于来临了。他独自走在大地上,迷失在荒野中。致力去除心中的虚伪,成功完成精神的朝圣。
第17章斯坦佩德小径
追寻危险的行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成长仪式的一部分。危险已经成为一种诱惑;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将冒险精神发挥到极致。
第18章斯坦佩德小径
快乐只有在分享时才真实。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九九二年四月,一名出身美国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轻男子,一路搭便车到阿拉斯加,单独步入Mount McKinley(麦金莱山)北边的旷野。四个月后,一群猎人发现他腐烂的尸体。就在尸体发现后不久,我应《户外》(Outside)杂志之邀,报导这名青年死因之迷。这个青年全名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在华府近郊一个富足中产阶层的社区长大,不但成绩优异,也是运动菁英。
一九九零年夏,Chris以优异成绩从Emory University毕业,此后家人就失去他的音讯。他改名换姓"Alexander Super tramp"(意为“超级流浪汉”),把银行帐户中两万四千美元的存款悉数捐给慈善机构,放弃了车子和大部分财产,还把自己身边的现金全都烧掉。
此后他开始全新的生活,自处于社会边缘,在北美大陆漂泊,追寻超越物质的原始经验。他的家人完全不知道他的下落,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遭遇,直到他的遗体出现在阿拉斯加。
为了赶上紧迫的截稿时间,我写了九千字的文章Death of an Innocent,刊登于一九九三年一月的杂志上。但我对Chris的兴趣,仍念念不忘。我对这个男孩饿死的细节,以及我们生命中某些隐约令人心神不宁的相似之处深感困惑。我不愿就此放弃,于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着了魔似地重新探索他走向阿拉斯加松林的死亡之路,并追踪他旅程的细节。(Jon像侦探般地私访了Chris的亲属和Chris旅行中接触过、交谈过的人们,Jon追踪Chris旅程的路线和细节。)为了要了解Chris,我势必也要反省其他更深更广的课题:旷野对美国人的吸引力、高危险活动对年轻人的诱获及父子间的沉重关系。(当Chris发现父亲除了他们家,还背地里偷偷养育了另外一个家庭,Chris不能接受这样的父亲,对父亲的尊敬彻底崩溃。)这些曲折的调查结果就是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我不能说自己是个不偏不倚的传记作家,Chris的故事打动了我个人的心弦,因此要不动感情地记述这个悲剧是不可能地。在本书中,我已经尽量减少作者地存在──而且我想大致上也成功了。但我还是要提醒读者:我將自己年轻时的片断穿插在Chris的故事中,主要是希望我个人的经验能够为Chris的谜作一点诠释。(JonKrakauer在年少时,曾因攀越某座险恶的山境而一度有过濒临死亡的经验,Jon觉得自己与Chris有些地方类似,基于某种情感和模糊的自觉理解Chris。)
Chris是个极端热情的年轻人,顽固的理想主义使他无法适应现代生活。他着迷于托尔斯泰(LeoTolstoy)的作品,特別景仰这位伟大的小说家能夠抛开财富和特权,优游于贫穷的世界。在大学時,Chris就开始仿效托尔斯泰的禁欲主义和道德上的刚正不屈,其程度使亲近他的人先是惊讶,后来转为忧虑。当他前往阿拉斯加松林時,並未幻想前往满溢奶香与蜜糖的沃土;相反的,他想追寻的是危险、逆境以及托尔斯泰式的克己,在此行中,他正充分体验了那一切。
只是在十六周的严酷考验中,Chris太过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确,要不是由于一、两个看来並不明显的疏忽,他可能已经在一九九二年八月走出了松林,一如他在四月间步入松林时一样不为人知。然而,他无心的错误却成为无法挽回的关键,以至于他的名字上了小报的头条,並留下不知所措的家人承受。
被Chris生与死的故事感动的人,出乎意料地多。在《戶外》杂志那篇文章刊出之后的数月中,读者來函的数量远超过该刊任何一篇文章的回应。正如我们所预期的,这些来函反应出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些读者非常赞赏这个男孩的勇气和崇高的理想;有些人則严词遣责他是个疯子、是个有勇无谋的白痴、是个怪人、是个因娇傲和愚蠢而毀了自己的自恋狂,根本不值得媒体小题大作。而我个人的看法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表达,但我愿让读者拥有他们自己对Chris的意见。
——乔恩·克拉考尔于西雅图
1995年4月
文摘第1章 阿拉斯加荒野
吉姆·加利恩(Jim Gallien)驾车离开费尔班克斯6公里后, 看见一位旅行者正站在路旁的雪地里,在阿拉斯加昏暗的黎明中瑟瑟发抖,竖起大拇指请求搭便车。他的年纪并不大:18岁的样子,顶多19岁。在这个年轻人的背包里伸出一枝来复枪,但他看起来很友善;在美国的第49个州带着雷明顿半自动来复枪的旅行者,并不会让驾车者感到害怕。加利恩把卡车停到路旁,叫这个男孩上车。
旅行者把他的背包取下来扔到福特车的后座上,自我介绍说他叫亚历克斯。“亚历克斯?”加利恩反问道,想知道他的姓。
“就叫亚历克斯。”年轻人回答道,直截了当地避开了问题。身高约1.76米,体格瘦长结实的他自称有24岁,来自南达科他州。他说他想搭便车到德纳里国家公园的边上,然后徒步进入荒野,“在那儿远离喧嚣,住上几个月。”
加利恩是个电工,当时正在距德纳里国家公园380公里的乔治帕克斯高速公路上,要到安克雷奇市去。他告诉亚历克斯可以随时下车。亚历克斯的背包估计只有十二三公斤重,这让老猎人及护林员的加利恩感到惊讶——只带这么轻的装备,要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呆上数月,尤其是在早春,简直是不可能。“像食物、工具这类长途旅行应该有的装备,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加利恩回忆道。
太阳出来了。当他们沿着塔纳那河旁草木丛生的山脊蜿蜒而下时,亚历克斯凝视着向南延伸被风吹乱的广袤青苔沼泽地,加利恩怀疑他是不是跟那些从南部来的狂想者一样,到北方来体验有些病态的杰克·伦敦式幻想。阿拉斯加向来都对梦想者、与社会格格不入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人总认为这块未被开垦的广阔疆土能够弥补他们生命中所有的缺憾。但事实上这片荒野是无情之地,它才不在乎人们的希望或是憧憬之类的东西。
“外人,”加利恩用缓慢而洪亮地说,“总是拿起一本《阿拉斯加》杂志随手翻翻,然后就打算‘恩,我要到那儿去,去享受一下远离凡尘俗世的生活。’但当他们到了这儿后,真的走人荒野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河流宽而急,蚊子咬死人,大部分地方都无动物可猎。住在荒野里可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从费尔班克斯到德纳里国家公园的边上,车程大约两小时。他俩聊得很投契,越聊加利恩就越觉得亚历克斯并不疯狂。他性格随和,似乎受过良好教育。他不停地向加利恩提一些仔细思考过的问题,诸如可以吃哪些浆果等在荒野中求生的小技巧。
不过,加利恩还是很担心。亚历克斯承认,在他的背包里惟一的食物就是一包10斤重的大米。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