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经济学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通俗读物,
品牌: 梶井厚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0094686/9787300094687
·条形码:97873000946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成语经济学》书中所涉及的经济学关键词、理论以及其缜密、理性的逻辑思考方法,将会使读者终身受益。虽然这是一本简单的经济学入门书,也不可否认作者在成语故事的叙述上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有些差异,但书中的重点是在经济学上,其错落有致的讲述足以让很多阅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并会由此喜欢上经济学。愚公移山无法做到持续性努力的原因,他山之石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效果,鸡鸣狗盗如何考虑风险中的收益,完璧归赵经济学中的数据,画蛇添足考虑追加收益,朝三暮四框架效应。
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沉没成本、规避风险、追加收益、外部效果、框架效应……妙趣横生的成语小故事:覆水难收、杞人忧天、画蛇添足、旁若无人、朝三暮四……中国五千年历史总结出来的成语故事不仅仅是经验和教训,更是包含着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的经济学的精髓。而这正是一本优秀的经济学入门书所必备的。成语的形成,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它教人如何去为人处世;经济学的形成,是近现代人对这个社会不断探索的结果,它能让人更好地去理解这个社会,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成语故事的智慧与经济学中的科学理论其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何让曲高和寡的经济学与言简意赅的成语联系起来并让普通人更好地去认识它、理解它就是《成语经济学》最大的目的。书中的例子信手拈来,小到个人的日常活动,大到国家的各项政策,所有的一切都即蕴含着古老成语的智慧,也闪烁着现代经济学的光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对书中的成语进行了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深度挖掘,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一浅层次。而且,章节间的联系性和逻辑性也很强。
作者简介梶井厚志,经济学家,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1963年6月4日出生于日本广岛,1986年毕业与一桥大学经济学院。1987年从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所退学。1991年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筑波大学社会工学系副教授以及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教授。专攻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市场理论及博奕理。
2007年获得第三届日本学术振兴会奖。
主要著作有:《成语经济学》2006、《英雄经济学》2004、《策略性头脑:实践中的四个策略及其运用法》2003、《策略性思考的技术:实践博弈论》2002。
编辑推荐《成语经济学》的“YES”&“NO”
你眼前的这本《成语经济学》,是继《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系列的第二本经济学入门书。看到这个书名,你一定产生了不少推断,或许下面的这些“YES”&“NO”能为你答疑解惑。
NO!又是成语?这可不算是新鲜花样了。
YES!这只不过是博弈论专家梶井厚志为你、为我、为每一个经济学“粉丝”,找到一个“熟悉”的切入口而已。你既然早已厌烦教材中的照本宣科以及大部头中的晦涩理论,那么《成语经济学》,无疑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经济学阅读体验。
NO!
目录
1覆水难收沉没成本
2画蛇添足考虑追加收益
3自相矛盾冲突与权衡
4他山之石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效果
5洛阳纸贵价格原理
6请先自隗始凯恩斯和乘数效应
7青出于蓝人的动机
8鸡鸣狗盗如何考虑风险中的收益
9渔翁得利策略性环境中的预测
10伯牙绝弦承诺的可信性
11画龙不点睛套牢问题
12卧薪尝胆信号的意义
13杞人忧天规避风险
14朝三暮四框架效应
15完璧归赵经济学中的数据
16刎颈之交第三方效果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转换成本与市场圈定
18奇货可居充分利用稀有之物
19旁若无人外部效果
20国士无双能力和努力
21愚公移山无法做到持续性努力的原因
22拔苗助长多此一举的原因
23败军之将不言兵结果论为什么行不通
24四面楚歌人为制造信息
25苦肉计活用虚假信息
2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信息的连锁效果
27三顾茅庐长期的关系和人的动机
28挥泪斩马谡怀疑为什么就应该断罪
作者后记漱石枕流
译者后记流连忘返
……[看更多目录]
文摘15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本意是将贵重的东西毫发无损地带回来。
璧,一般指的是一种扁平的圆形玉石。这个成语当中所提到的“璧”名叫“和氏璧”,是一件非常特殊、少见的宝贝,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的典故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和氏璧的典故则是出自于《韩非子?和氏篇》。
完璧归赵的由来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石头,他认为是一块可雕琢的宝石,于是便将这块石头献给楚厉王,说这块石头经过雕琢后就能变成宝石。厉王听后就命令玉匠进行鉴定,玉匠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勃然大怒,命令部下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
后来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因为不满意上次的鉴定结果,再次捧着这块石头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匠进行鉴定,玉匠仍然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失去双脚的卞和无比绝望,便跑回了山中,天天大哭。
之后,武王又去世,文王即位。文王听说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因欺君之罪砍去双脚之后天天痛哭不已,便派人询问说:“天下受刑罚而被砍去脚的人多的是,为何只有你一个人这样不停地哭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石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却受刑辱。”文王听后,立即命人打磨这块石头,最后发现这真的是一块宝石,而且是一件稀世之宝。为表彰卞和的功绩,文王将便这块宝石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从楚国易手,落到了赵惠文王手中。而当时的大国是秦国,势力极为强盛。秦昭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想占为己有,便提出以15座城进行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惟命是从,所以就派足智多谋的文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双手捧璧,献给昭王。昭王欣喜地接过璧后,仔细欣赏,可过了良久却依然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看出来昭王根本就没有拿15座城换和氏璧的打算,非常愤怒,便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石是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赶忙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接过璧后,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然后说:“大王想要和氏璧,就必须遵守约定,用15座城来交换,否则我就和这块璧一同撞碎在这根柱子上。”秦王听后,惟恐蔺相如真的去撞碎和氏璧,无奈,只好先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史记》中将蔺相如头发竖起来的样子称之为“怒发冲冠”,表示非常愤怒的样子。
回到住处的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