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歌谣(泉州民俗文化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综合,
品牌: 要华东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29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11051272
·条形码:97872110512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泉州民俗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先民--“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有千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来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有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汇聚十洲人,他们又带来了海外各地的异俗;还有泉州人漂洋过海,深入“绝域之区”,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而带回来的殊俗。这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岁月的冲淘而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为源,又荟萃各地民俗文化为流的多元的独特的泉州民俗文化。
目录
孩童歌谣
天乌乌 卜落雨/3
虱母卜嫁翁/4
天顶一垛铜/5
一群鸟仔飞过溪/6
水内鱼仔侪/9
虎咬人
当当当补雨伞
挨砻挨唏咐/
土砻挨咐咐/
雷公岖岖弹/
天顶一式云
天顶一片云
臭头臭姑李
草蜊公穿红鞋
火萤光咧咧/26
火萤火叉叉/27
请外婆/28
挨豆干挨豆腐/29
一枝竹仔浮浮浮/30
年兜暝跳火俐31
羞羞羞抹面油/32
偷掠鸡/33
阿姑汝来我喝知/34
过新年
拍铁哥
米糕
雨仔微微来
滴滴鸡
戽虾戽吃蚤
牵猴牵辗郎
芋圆头草橄榄
拢总挱
小弟仔通吼
孝月娘/49
婴仔捂捂眠/50
月光光/51
月仔月光光/52
月娘月光光/53
烀番薯/54
偷措棵/55
人插花汝插草/56
叫汝歼门汝开窗/57
生活歌谣
啉茶谣/6l
嫁翁歌/62
听说戏b搬/63
年兜年尾头/64
泡茶经/65
劝跋娇
防暑诀/66
说阿妗/67
伶俐姿娘/68
诉早婚/69
雨仔蒙蒙
一担斗篮
堂伯和堂姑
冬节谣
番薯开花像喇叭
刺仔花
作田人真穷苦
有钱无钱两重天
做生理想趁钱
一群鸟仔飞过
贼仔精偷辞生
甓家凸凸富
拜神佛真是
父母心肝残
想当初
四节回家谣/86
……[看更多目录]
序言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积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祖国各地独特的民风习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令人为之迷醉。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先民--“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有千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来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有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汇聚十洲人,他们又带来了海外各地的异俗;还有泉州人漂洋过海,深入“绝域之区”,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而带回来的殊俗。这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岁月的冲淘而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为源,又荟萃各地民俗文化为流的多元的独特的泉州民俗文化。
文摘嫁着一个创①猪翁②,头砧尾砧通炒葱③。
嫁着一个打银翁,归头插甲金啮噌。
嫁着一个开店翁,脚凋⑤手凋好命人。
嫁着一个染布翁,归身穿呀乌芒芒⑦。
嫁着一个讨海翁,一领棉裘⑧五斤重。
嫁着一个打铁翁,一身衫裤百八空⑨。
嫁着一个癫痼翁⑩,头翘尾翘无贴梆⑩。
嫁着一个粗皮翁@,一暝哮明蛲蛲动。注解:
①刨:桃来切,宰杀。
②翁:丈夫。
③头砧尾砧通炒葱:刀砧上剩余的杂碎肉可用来炒葱菜。通,读如“窗”,可以。
④插甲:插得。
⑤凋:地阿切,干燥,这里指干净,不用干脏活。
⑥归身:浑身、全身。
⑦乌茫茫:形容很黑。
⑧一领棉裘:一件棉衣。裘,喜油切。 ⑨空:破洞。
⑩疯疴:读如“隐龟”,驼背。
⑨梆:读如“帮”,床板。
⑥粗皮:一种皮肤病。
⑩一暝吗咽蛲蛲动:因为不断地搔痒而彻夜难眠。晦,读如“暗”的韵尾,不。咽:睡。蛲蛲动:身体不停蠕动。蛲,牛姚切。
后记泉州歌谣是泉州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泉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的组织下,各县(区)组织力量完成了《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县级分卷的初步搜集工作,为泉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原始资料。
2004年初,泉州市文化局蔡湘江同志希望由我牵头,组织编写《泉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的《泉州歌谣》,并向本丛书的策划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魏清荣副编审提交了歌谣编写的体例,获得他的认可。作为一个泉州方言文化的研究者,我义不容辞,组织了一个编写班子。除了精通泉州方言文化的蔡湘江,陈安辉、戴朝阳、黄汉忠、王曦都是泉州师范学院的老师,他们对泉州方言文化都较为熟悉,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书的编写体例由蔡湘江设计,全书框架为林华东编排。蔡湘江审阅王曦和黄汉忠撰写的稿子。林华东教授审阅并修订全部书稿,编辑本书凡例和附录。本书编写分工如下:
孩童歌谣由陈安辉执笔;
生活歌谣由黄汉忠执笔;
爱情歌谣和传说歌谣由戴朝阳执笔;
劳作歌谣和婚嫁歌谣由王曦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