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习俗(泉州民俗文化丛书)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专题研究,民俗文化,
品牌: 陈垂成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39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211044566
·条形码:978721104456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泉州民俗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泉州历史研究会许在全会长对本书稿十分重视,聘请市文化局局长助理蔡湘江和泉州师范学院吴幼雄教授审阅书稿,推荐并列入“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把本书列入出版计划。
目录
总序
序言
饮食起居编
饮食风味
衣冠服饰
居宅器用
行旅风俗
行业习俗编
农业习俗
渔业习俗
手工业习俗
商业习俗
岁时节令编
春季节俗
夏季节俗
秋季节俗
冬季节俗
游艺民俗编
游艺节目与“闲间”
戏曲
器乐及民间小调
工艺民俗编
刺绣
瓷器。
年画彩印
石雕
婚喜寿庆编
婚嫁
生育
寿庆
丧葬祭祀及宗族编
丧葬
现代丧俗
祭祀
宗族
往来礼仪编
待人礼仪
礼品赠答
宴请
交友
信仰崇拜编
崇拜孔夫子
崇拜天公
崇拜关帝
崇拜妈祖
崇拜保生大帝
崇拜民间诸神
厌胜辟邪
少数民族风俗编
回族
畲族
铺境民俗编
铺境民俗
后 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积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祖国各地独特的民风习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令人为之迷醉。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先民--“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有千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来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有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汇聚十洲人,他们又带来了海外各地的异俗;还有泉州人漂洋过海,深入“绝域之区”,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而带回来的殊俗。
文摘"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一。而作为一种民俗,它的形成却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饮食民俗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温陵旧事》载:"泉地隘而硗瘠……谷少而人浮于食,饔飨所资,上则吴浙,下则粤之潮高,如数月海舶不至,则待哺矣。"因此,泉州人自古以来就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闲坐聊天,"讲长讲短,讲食煞尾"。熟人路遇."食未"(吃了吗?)的问候语也时常脱口而出,至今泉州人尚称就业谋生为"趁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日常饮食习俗的"节俭"和酒宴习俗的"奢侈",有机地构成了泉州饮食民俗的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泉州饮食民俗的内容丰富多彩,这里着重谈谈泉州人的一日三餐、佳肴小吃和早茶晚酒。
后记陈垂成先生是福建省民俗研究会会员、泉州市民俗研究会会员、泉州市历史研究会和泉州市民间信仰研究会的成员。20多年来重视地方民俗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成果颇丰。1988年,写成《泉州民俗文化》纲略。在鲤城区方志委主任许伙努的支持下,到1992年完成二稿、三稿的修订。时漳州市方志委陈永安主任答应资助出版,不料陈君工作调动,资助之事暂缓。此后,泉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吕文俊、陈泗东二位先生也表示愿意帮助出版,不料吕、陈二氏相继谢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泉州历史研究会许在全会长对本书稿十分重视,聘请市文化局局长助理蔡湘江和泉州师范学院吴幼雄教授审阅书稿,推荐并列入“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把本书列入出版计划。
本书初稿和名物图,皆为陈垂成先生所作,主要记录泉州城区的民俗,约13万字。陈先生生病期间,征得其本人的同意,由“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编委会聘请泉州师范学院陈桂炳教授(负责行业习俗编、岁时节令编),张吉昌(负责信仰崇拜编、少数民族风俗编)、黄伟民(负责铺境民俗编)、吴鸿丽(负责婚喜寿庆编、丧葬祭祀及宗族编)等三位副教授,刘新慧(负责饮食起居编)、刘文波(负责游艺民俗编、工艺民俗编、往来礼仪编)等二位讲师,对原稿进行增补和润色。在此谨对参加本书编写的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