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筛选功能(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
分類: 图书,教育,教育学,教育理论与研究,
品牌: 李锋亮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1141645/9787301141649
·条形码:978730114164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人力资本理论与信号理论之争曾经让数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两者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有着针锋相对的论述,其论战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至今,吸引了众多世界顶级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的参与。《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筛选功能》从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筛选功能的角度出发,将这场史诗般的论战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第一章 方兴未艾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缘起
人力资本的私人收益
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
小结: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
第二章 异军突起的教育筛选理论
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就业市场上的教育信号发送
信息劣势方的主动筛选
小结:教育筛选理论的创立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之争
针锋相对的论战
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的相互妥协
区分教育生产功能和信息功能的意义
筛选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各自的发展
小结: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难题
第四章 一纸文凭的效应
教育收益率的不连续跳跃现象
复读与跳级
不同人群羊皮纸效应的差异
同等学历证书
羊皮纸效应的不同解释
比尔·盖茨现象和“鸟嘴”现象
小结:羊皮纸效应的启示
第五章 学业和学用结合的收入效应
学校质量或声誉的收入效应
所学课程数量的收入效应
学业成绩的收入效应
学用结合的收入效应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证据
小结:学业信息也可能是教育信号
第六章 就业环境、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
筛选职业和非筛选职业
受雇者和自雇者
公共部门和私立部门
中国城镇劳动者的证据
小结:劳动者教育信号投资和就业环境
密切相关
第七章 监督成本和过度教育
第八章 正式求职渠道和非正式求职渠道
第九章 教育规模扩展与个体教育投资决策以及教育收益的变化
第十章 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之间收入差异的变化趋势
第十一章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在其他领域的论战
第十二章 教育信息功能的启示与意义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套丛书的作者由近年来我们指导的几位博士研究生组成。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广泛阅读了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大量文献,掌握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在参与相关的研究课题中对中国教育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加深了理解,锻炼了问题意识,并受到了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较为系统的训练。本套丛书是他们在各自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改进,使之更上一层楼的成果。这次与读者见面的是丛书的第一辑,共有6本,今后我们还会不断推出这一系列的新作来。
丛书的各篇著作各有千秋,虽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但我们认为它们至少在以下几点上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参考意义的:第一。丛书所涉及的论题都是关乎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作者们切人的角度又使得这些研究问题具有了深刻的。
文摘第一章 方兴未艾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缘起
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其实古已有之。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群星闪耀的哲人中就有多人在流芳百世的论说集中这样或那样地提及了教育在提高个人能力方面和促进国家富强方面的作用,这其实就是最朴实的人力资本理念。例如,《左传》中描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提及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这里的“十年生聚”就是指通过多年的生育来积聚人口数量,而“十年教训”就是指要用多年时间去教育、培训民众以提高人口质量。
同样,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功能也很早就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早在17世纪中叶,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就将人的“技艺”视为土地、物力资本和劳动之外的第四个特别重要的生产因素,并认为复杂的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此后,被喻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被认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的《国富论》一书中将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获得的全部有用技能都看作是一种明确的资本形式并进行了成本一收益的逻辑分析——“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亚当·斯密,1776)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家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种对个人的投资而且还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投资。比如,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即剑桥经济学系的创建人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于1890年在其经典之作《经济学原理》中不仅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和培训对个体的重要作用,认为仅仅将教育当作一种投资,就能“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依靠这个手段,许多原来默默无闻而死的人就能获得发挥他们潜在能力所需要的开端”;而且还认识到了教育的巨大溢出效应,指出“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在许多年中为大多数人举办高等教育所花的一切费用,如果能培养出像牛顿或达尔文、莎士比亚或贝多芬那样的人,就足以得到补偿了”,并进一步指出“投资在人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