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释本)(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

分類: 图书,法律,国家法、宪法,宪法,
品牌: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10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503663208
·条形码:97875036632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编辑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以下特点:当今社会,法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晦涩的专业术语,艰深的法律理论,庞杂的立法体系,这些法律与生俱来的特点,却都成为了读者理解、掌握法律的障碍。
本套书有以下特点:(1)权威部门审定。本丛书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相关立法同志进行审定,内容准确权威;(2)法律适用提要。每本书都由立法机关相关专家撰写该法的适用提要,帮助读者对每一个法的精神和精髓有更深入的理解;(3)重点法条注释。对重点法条进行条文注释,且每个条文都提炼出文主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法条内容;(4)法规案例索引。条文下附录关联法规索引和关联案例索引,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法律规范体系,并将法律理论结全到实际案例中;(5)相关配套规定。书末附录一些较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使读者在使用中更为方便、实用。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适用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国体第二条 政体第三条 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条 民族政策第五条 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六条 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原则第七条 国营经济第八条 集体经济第九条 自然资源的归属与利用第十条 土地制度第十一条 个体经济第十二条 公共财产第十三条 保护私有财产第十四条 生产、积累与消费第十五条 计划经济第十六条 国营企业第十七条 集体企业第十八条 外资经济第十九条 教育事业第二十条 科技事业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与体育事业第二十二条 文化事业第二十三条 知识分子第二十四条 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十五条 计划生育第二十六条 生活、生态环境第二十七条 机关及公务员制度第二十八条 社会秩序之维护第二十九条 军队制度第三十条 行政区划第三十一条 特别行政区第三十二条 对外国人的保护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公民资格及其平等权第三十四条 参选权第三十五条 基本政治自由第三十六条 信教自由第三十七条 人身自由第三十八条 人格尊严权及保护第三十九条 住宅安全权:第四十条 通信自由和秘密权第四十一条 公民的监督权及其保障第四十二条 劳动权第四十三条 劳动者的休息权第四十四条 退休制度第四十五条 弱者获得救济的权利第四十六条 受教育的权利第四十七条 文化活动权第四十八条 妇女的平等权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制度第五十条 华侨、归侨的权益保障第五十一条 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度第五十二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第五十三条 遵纪守法的义务第五十四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第五十五条 捍卫国家的义务第五十六条 纳税的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十七条 全国人大的性质及常设机关第五十八条 国家立法权的行使主体第五十九条 全国人大的组成及选举第六十条 全国人大的任期第六十一条 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大的职权第六十三条 全国人大的罢免权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及法律案的通过第六十五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及选举第六十六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第六十八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分工第六十九条 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关系第七十条 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及其职责第七十一条 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第七十二条 提案权第七十三条 质询权第七十四条 司法豁免权第七十五条 言论、表决豁免权第七十六条 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第七十七条 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监督和罢免第七十八条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和工作程序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七十九条 主席、副主席的选举及任期第八十条 主席的职权第八十一条 主席的外交职权第八十二条 副主席的职权第八十三条 主席、副主席的换届时间第八十四条 主席、副主席的缺位处理第三节 国务院第八十五条 国务院的性质、地位第八十六条 国务院的组织第八十七条 国务院的任期第八十八条 国务院的工作分工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的职权第九十条 各部、委首长负责制及各部、委的决定权第九十一条 审计机关及其职权第九十二条 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九十三条 中央军委的组成、职责与任期-第九十四条 中央军委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附录
……[看更多目录]
文摘本条是关于公民政治自由的规定。政治自由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1)言论自由,即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2)出版自由,即公民可以通过公开出版物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的自由;(3)结社自由,即有共同意愿和利益的公民,为了一定宗旨而依法定程序组成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4)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其是公民通过集会、游行、示威的方式在公共场所表达强烈意愿的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和具体化。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正确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公民的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参与正常社会活动和国家管理的一项基本权利。《刑法》第298条《集会游行示威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信教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本条是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一方面,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另一方面则必须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义务,即“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否则,宗教信仰自由就失去了其合法性的基础。《刑法》第25l条《宗教事务条例》《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本条是关于人身自由的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侵犯,即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人身自由是公民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