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品牌: 道格拉斯·C.诺思
基本信息·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3215115
·条形码:978754321511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历史是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知识,还在于种种社会制度的连续性把现在、未来与过去连结在了一起。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是由过去所型塑的,并且只有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话语中,才能理解过去。将制度整合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分析中去,是改进二者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将给出一种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的纲要。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专注于研究制度问题;尽管如此,在一些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在探讨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本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迁方面,要比我冼前的研究更加深入。
编辑推荐《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大部分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厘定制度的含义,弄清制度与组织的区别是什么,并厘清制度是如何影响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
目录
出版前言
代译序一再评诺思
的制度变迁理论
前言
第1篇 制度
1 制度与制度变迁绪论
2 合作:理论问题
3 制度理论中的行为假定
4 关于交换的交易费用理论
5 非正式约束
6 正式约束
7 实施
8 制度与交易费用和转形成本
第2篇 制度变迁
9 组织、学习与制度变迁
10 稳定性与制度变迁
11 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3篇 经济绩效
12 制度、经济理论与经济绩效
13 经济史上的稳定与变迁
14 制度分析与经济史的结合:前景与疑难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三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则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本丛书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力图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逐步完成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我们渴望经济学家们支持我们的追求,向这套丛书提供高质量的标准经济学著作,进而为提高中国经济学的水平,使之立足于世界经济学之林而共同努力。
我们和经济学家一起瞻望着中国经济学的未来。
文摘现在,我们可以来探讨第3章中提出的行为假设与本章前几节探讨的交易的诸种特征以及社会制度结构之间的联系了。
产权是个人支配其自身劳动及其所拥有之物品与劳务的权利。这种支配权是法律规则、组织形式、实施机制以及行为规范的函数。也就是说,是制度框架的函数。不论是处于何种产权结构之下,交易费用总是正值,因而对权利的界定与实施总是不完全的;有些有价值的属性存在于公共领域,奖励那些愿意花费资源去获取它们的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交易费用变动很大,并且,在当今各个不同的经济体中,交易费用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权利的正式保护与个人试图获取权利或投入资源以进行自我权利保护而构成的混合模式,也就差异极大。我们只能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贝鲁特与现代美国小城镇社群的产权状况,来达到以一斑窥全豹的效果。在前者,大部分有价值的权利都存在于公共领域中,等待着那些为了获得成功而不惜代价的人。而在后者,法律结构界定或强制实施了相当比例的权利,那些存在于公共领域中的有价值的权利通常也是依据传统的行为规范来分配的。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各自制度结构的函数。
制度为交换提供结构,它(与所用技术一起)决定了交易费用和转形成本。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协调与生产问题,取决于参与者的动机(其效用函数)、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参与者辨识与规范环境(衡量与实施)的能力。
完成经济交换所必须的制度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只解决简单的交换问题,有的要解决跨越时间和空间、涉及众人的交换问题。经济交换的复杂程度是契约层次的函数,而契约则是在拥有不同专业化程度的经济体系中完成交换所必需的。当交换的成本以及不确定性较高时,非专业化是一种保险的方式。而专业化程度越高、有价值的特质的数量越多、可变性越强,就越是需要借助可靠的制度,来支撑个人从事复杂的契约行为,并使条款执行上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交换包含有许多可变的属性,并且交换延续的时间也较长,故非得依赖于制度的可靠性不可。制度的可靠性在西方经济体系中也是逐渐产生的。合作的演化——即契约与交换由简单形式向作为当代成功经济体系特征的复杂形式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虽然制度为经济交换提供结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们仍可以将它们归为几个一般的类型,这与交换的交易费用模型是一致的。在经济史上出现过的大部分交换,都是与小规模生产以及地方性交易相联系的人际关系化的交换。重复交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