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签名珍藏本)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九夜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bkbk913197
·条形码:bkbk9131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花开半夏》通过精美的镜头式写作手法和冷艳的文笔,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以悲伤的触觉探讨了少年犯罪、上游犯罪和社会伦理价值。小说既有错综复杂的案件侦破,也有缠绵悱恻的姐弟恋情;既有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也有法律与社会的灰色地带;既有真挚情感的纯洁唯美,也有泯灭人性的残酷背叛。在跌宕的人物命运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作者挑战情法理的人性极限,刻画了一段颇具真实脚本、引发最深感动的故事。
身世扑朔迷离、被收养的弟弟和清纯善良、命运坎坷的姐姐,本是生如夏花的两个年轻生命却在走私贩毒的“儒商”手中花开半夏;当相依为命的亲情遇到纯洁朦胧的爱情,当少年无知挑战情法极限,困苦无知的姐弟两人竞走向了黑暗凶险的不归路………
故事从意见涉黑大案引出,刑侦警察叶向荣派遣卧底1149深入调查海平市内隐藏的最大的走私贩程豪,在与程豪的危险对决中,叶向荣却意外发现了掩埋在罪恶行径中的一段纯爱救赎。
孤儿魏如风被夏奶奶领养,和姐姐夏如画青梅竹马。命运的波折使魏如风无意中的成为了走私贩程豪收下的一名“古惑仔”,他与夏如画的命运在程豪的操纵下就此转变,虽然有着至死不渝的爱,却还是一步步走向黑暗的前路。然而就在那年夏天,他们真的幸福过……..
作者简介九夜茴,80后于北京,九夜茴是一种魔花,每九夜绽放一次,颜色瑰丽,香气袭人。如果你曾背叛过别人,那么你见到它就会受到惩戒;如果你曾被别人背叛,那么你见到它就会得到抚慰。然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曾背叛过别人也被别人背叛,于是九夜茴变成了一朵有着无限魔力却充满更多无奈的花。
主要作品:
《匆匆那年》
2008年最畅销的青春文学,匆匆那年四个字成为80后共同记忆的代名词。
同名电影、电视剧由九夜茴亲自编剧,凭借此书九夜茴一举成为80后首位文学、影视双栖作家。
《花开半夏》
原名《弟弟,再爱我一次》,网络点击累计超过一亿,感动千万友,被称为“媲美古惑仔”的作品,电影作品正在火热策划中。
编辑推荐香港资深电影人、多届金像奖主席文隽 倾情作序
著名散文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 倾情作序
著名导演、演员黄磊倾力推荐
九夜茴亲笔题写扉页文字,亲笔绘画情节插图
2009年开篇巨献
纯爱、原罪、判罚、救赎
挑战情、法、理极限
感动百万读者追踪3年
原名《弟弟再爱我一次》
关注热点——少年犯罪
几十家文学网站过亿点击
——《花开半夏》
目录
引
十二岁·遇见
十七岁·雷雨
十八岁·依稀少年
二十岁·他与她
二十一岁·在一起
二十二岁·告别红颜
二十六岁·花开半夏
番外篇:《某年某月,某时某人》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在考虑这本书能否拍成电影!
我是个传统的人(你可以说我老派,无异议),所以写文章仍然用稿纸,一笔一划;仍然爱逛书店买书,喜欢一页一页地翻的感觉。
我知道年轻人都喜欢在网络上阅读,可我不行,偶尔经过,望两眼就头晕。虽然如此,我却知道,那是个生机勃勃、充满人气的地方。
什么人在网络上爆红,我会听说过。一般80后的作者,虽然距离很遥远,却从不被我漠视。我知道,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作者,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都一样,就是透过文字,感动苍生!
因为拍电影,我认识了其中一位因网络而名扬天下的年轻作家蔡骏。和他合作,拍了他的《荒村客栈》,也先睹为快他的新作,因为我欣赏他的才华!
同样也因为拍电视剧,我接触了九夜茴的作品——《匆匆那年》。我不在乎她的小说在网络上的点击率有多“牛”,我只知道,当我捧起已出版的书。我被她的文笔打动,被当中的情节吸引,一口气就读完了!
我在想,如此才气横溢,九夜茴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影视公司再送来她的新作——《花开半夏》,说是更“火”的一本作品,点击率累计已过亿!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追读……。
就像当年我接触王朔的《动物凶猛》的感觉,《花开半夏》对残酷青春的描述,令人震憾、深思、无奈而又茫然若有所失。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可否成为另一套“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九夜茴再一次证明她是这批80后作者中最有实力的其中一个;
洞悉世情,敏感、敏锐;
文笔技巧,细心、细腻;
读这本书,心情就像两位主人公的名字:如风、如画!
我诚恳推荐这本小说!
于2008年12月10日北京
文摘2弟弟
那天之后,小男孩还是持着恐惧去那个垃圾堆附近等叶向荣了。但是他没有站在明处,枪声与血给他的刺激十分深刻,他害怕自己也会突然面对那个黑洞洞的枪口,可他又不甘心失去这个机会,叶向荣给他的承诺太美好了,从来没人跟他说过,他还可以回家。
然而他等了三天,直到把夏末的最后一场大雨等完,直到闷热的空气变得冰凉,他也没能见到叶向荣的影子。
在第三天的傍晚,他几乎站立不住的时候,一只手突然伸到了小男孩的面前。他半惊半喜地抬起头,却没看到他想象中的面孔,一个老奶奶站在他面前,她脸上的皱纹很深,笑着说:“孩子,别站着啦,累坏了。”
小男孩失望地摇摇头,继续往远处望去。这个老奶奶他认得,也经常在垃圾场捡东西,偶尔还会给他些吃的。
“在等谁啊?我看你站这里好几天了。”老奶奶问。
“等叶向荣。”小男孩仿佛自言自语地说。
“叶向荣?哪个呀?”老奶奶扒拉开垃圾说。
“他说送我回家。”小男孩有些向往地说。
“你知道自己家在哪里?”老奶奶扭过头问。
“不知道。”
“那他怎么带你回去?”
“不知道……”
“唉……”老奶奶叹了口气,“不要是骗子啊,这年头什么人都有,谁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听她说的,小男孩不由得又想起那天的血迹,身上抖了抖,仿佛失去了力气一般,一下子坐到了地上。
“没地方去了吗?”老奶奶弯下腰说。
小男孩含着泪点了点头。
“可怜啊,要不……跟我回家吧。”
“回家?”小男孩茫然地看着她。
“回家吧,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有个地方睡,有口饭吃。”老奶奶费力地直起身,一只手拿着两个空饮料瓶,一只手伸向小男孩。
老奶奶的话就像充满了魔力,小男孩不自觉地攥紧了她的手,两人慢慢地前行而去,走到巷口的时候小男孩回了一下头,在那个约定的地方,叶向荣最终没有出现。
小男孩对家的第一印象不是老奶奶那间古旧的小屋,而是看到他们身影而迅速从小屋里跑出来的那个女孩。
女孩的眼睛干净美丽,雨水打在她的睫毛上,一滴滴的滚落,就像流泪了一样。可女孩丝毫不在意,只是一眨不眨地温和地盯着他瞧。
“奶奶,这是谁啊?”小女孩指着小男孩问。
0
0
老奶奶有点咳嗽,哑着嗓
……[看更多书摘]
后记写完最后几个字的时候,北京下起了雨,外面有些冷,我心里也有些冷。
从开篇开始,我想大多数人就读到了悲剧的味道,我没想突兀的设计圆满,引用苏彤的话,圆满这两个字奢侈的可笑。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在2005年曾经在网上发表过一个长篇小说,叫做《弟弟,再爱我一次》,那就是这篇小说的前身。
但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花开半夏》与《弟弟,再爱我一次》是完全不同的,除了主要人物关系我沿用了下来,两篇文字几乎没有一句话是相同的。之所以做了这么大的改动,还是因为这个题材。
《花开半夏》是根据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的,雏形来源于我学生时代看的一本杂志,那本杂志里有一个寄信栏目,就是可以把写给其他人的信,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我看到的就是一封20岁左右的女孩子写的信,收信者是个已故去的男孩。字里行间能看出来,那个男孩是个少年犯,在一起涉黑案件中被伤害致死。因为男孩比女孩小一些,所以女孩叫他弟弟。最后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女孩说,弟弟,你答应我一定回来的,你忘了吗?
当时看完这封信我很唏嘘,还特意写了篇风花雪月的短篇,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同学间传阅,名字就叫《再爱我一次》,那就是我写过的第一篇小说。后来到了2005年我重新拿起了笔,为了纪念我最初的文字,我就用同样的题材扩充成了《弟弟,再爱我一次》。那会我只看中了这一段凄美的爱情,因而表现的也是爱与命运的主题。
但是到了今年,当我重新回想这个的时候,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不管是杂志里的男孩女孩,还是魏如风和夏如画,他们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是因为涉及了少年犯罪。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么?年纪那么小也会做这样的事么?
我要说,有,真的有。
少年犯罪是一件灰暗且令人惋惜的事,但是它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看过《匆匆那年》的朋友应该都会记得,我在里面写了一个少年犯罪的案子,男孩李贺在与社会青年的斗殴中被弹簧刀扎中肝脏,死在了学校门口。这也是个真实的事件,是我上初中时同区的一间学校的事。我有一个朋友和死者还很相熟,他甚至告诉我,那天下午打架之前,死者也叫他去帮忙来着,但是恰巧他有事,就没过去。结果第二天,就传出了那人的死讯。后来我问他,如果你那天没事呢?你会去吗?他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说,会去吧,谁也想不到他会死啊!
少年时代谁能想过会直面死亡呢,可少年犯罪就是这样,在想不到并没准备的时候突然发生。
原本我以为这是个极少的个例,可是没想到在网上关于《匆匆那年》的讨论中,我看到很多人说起这件事,这些读者都猜测《匆匆那年》确有其事,理由就是在他们学校,曾经也发生过“李贺事件”!我数了数,里面提到的学校至少有十几所,而且全国各地都有涉及。
这样的结果让我讶异,我又回想起我高中时在学校的德育课上听到一个通告,一个少年黑社会性质的秘密组织“三合堂”被侦破,其中所谓的老大应该只有17岁,而他的手下竟然有上千人!整个堂会像武侠小说一样树形布置,分布之详细,部署之周密,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在陆陆续续的关注中,我看到了更多的这样的事,比如校园暴力,少年涉黑涉毒等等。也是因为如此,我重新构思了整个故事,写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花开半夏》。
《花开半夏》并不是一部说教的小说,我还是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认真的讲一个爱情与命运纠葛的故事。我要真切的描绘爱情的悲恸、命运的无常、人性的懦弱、法律的桎梏、罪恶的救赎。
在这个故事里有四个少年犯,阿福因淫欲种祸,阿九因贪欲种祸,程秀秀因轻狂种祸,魏如风因年少种祸,四个人的罪构成了整个故事,一步步的决定了最终的结局。
然而他们每一个人在最初都不是那么想的,阿福只是喜欢着夏如画,阿九只是想挣大钱,程秀秀只是想得到魏如风,魏如风只是想和他姐姐永远一起过下去,他们都不是为了犯罪而去犯罪,但是他们却都做错了选择,走错了路。
其实像他们一样的年纪,我们每个人都犯过错,轻则口头批评、写份检查,重则请家长、警告处分。但是少年犯罪要怎么样去判罚呢?我觉得所有的量刑都很难准确的裁决。因为社会的压力无法衡量,法理的沦陷无法衡量,心里的痛苦无法衡量,年华的错落无法衡量,未来的灰暗无法衡量。
而所有的这些必然凝结成唯一的结果,那就是人生悲剧。
在故事的最后陆元问苏彤,他们后悔过吗,苏彤回答,他们还没来得及后悔。我因此心疼他们,因为他们来不及了。所有的青春和爱情都是美的,而魏如风和夏如画美得太过残忍。他们很努力的想要幸福,也曾经幸福过,只是没能一直幸福下去。
生如夏花,但他们却只花开半夏。
现实中的幻梦,幻梦中的现实。纯爱中不该有原罪,判罚后我们都应救赎。我希望再也不会有魏如风和夏如画来令人感伤。
九夜茴
2008年初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