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民族学,综合,
品牌: 陈舜臣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3379037/9787563379033
·条形码:97875633790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日本人与中国人》作者陈舜臣是祖籍台湾、却从小在日本长大的著名通俗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作为生长在日本的中国人,不得不经常思考中日之间的差异问题。日本和中国是如大家所以为,是唇齿相依的邻国吗?日本人为什么会有绝对服从的精神?日本究竟从中国学到了什么?共用汉字的两国在对同一汉字的解释上有何差别?要正确理解对方,要从零的状态开始,从头学起。
作者简介陈舜臣,他是生于日本的华裔作家;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跌宕起伏,获奖无数;他是一位实力派历史小说家;深受柏杨、司马辽太郎的推崇;他的作品风行日本四十年;他著述等身落落大满百余种;作品风靡销量多达两千万;历史小说、推理小说、随笔游记;无一不举重若轻娓娓述来;身居海外远观国史;历史命运带来的漂泊感;造就了陈舜臣作品中寻找身世的主题;陈舜臣已成为日本的重要文化现象。
媒体推荐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陈舜臣!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司马辽太郎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
像陈舜臣这样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是陈舜臣之所以为陈舜臣的理由。
没有任何作家像陈舜臣那样用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夹缝中生存的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去深入思考未来的。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当然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从事创作活动。
稻畑耕一郎
日本和中国之间还存在着历史认识的差距,它成为彼此之间的巨大隔阂。造成历史认识差距的原因可能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在减少,所以我将阻碍日本和中国相互理解的原因写出来,这种写作是极为重要的,我要以遗书的形式留下来。
陈舜臣
编辑推荐中国有柏杨,日本有陈舜臣,风靡日本四十年,作品销量两千万。
《日本人与中国人》 作者获直木文学奖
推理作家协会奖
日本艺术院奖
读卖文学奖
吉川英治文学奖
大佛次郎奖获得者。
采访陈舜臣
时间:2009年1月
地点: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东滩区 陈舜臣家中
采访者:李达章
摄 像:李传弈
被采访者:陈舜臣,蔡锦敦(夫人)
李达章:关于《中国五千年》这本书,据中国某出版社的统计,在日本再版过三十多次。
陈舜臣:这个我可不知道。
夫人:是的。
李达章:那么您自己如何评价这本书呢?
陈舜臣: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想把中国的历史(传递给)告诉日本人。第二……..
李达章:那么第二个目的是什么?
夫人:达章问你,在写《中国五千年》的时候,你第一想把中国历史告诉日本人,第二是什么?
陈舜臣:第二是,有很多中国历史被错误的流传至今。
夫人:他的意思是,因为有很多中国历史被误传,他想认认真真地写,并给与“订正”。
李达章:关于这本书,您还有其它想说的吗?
陈舜臣:要说的话,现在能够在中国出版,我已经很满意了。
李达章:还有一个想问您。二舅所写的书中,可以看出在创作前一定阅读过很多参考书籍,而且书中有很多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给读者一种很新颖的想法。这算是他们的评价吧。同时也很想知道,您认为应该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
陈舜臣:(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李达章:我想他们的意思是说,你的很多观点很棒。
陈舜臣:这个问题等于让我自己评价自己一样,我不能说什么呀。
夫人:是呀,这可不好说了。大概唯一能说得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吧。
李达章:您是一边写推理小说一边写历史小说,这两种不同题材的东西,是否有什么共同点?
陈舜臣:我认为写作技巧有相同之处。历史上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历史小说也存在类似的推理过程。虽然没有像推理小说去判断这就是凶手那样的明确线索,但我认为很相似,可以通过所有的、任何的资料去推理演示曾经发生过的。资料有很多,这就类似于推理小说中你有很多线索资料。而你需要把握的是时空,根据史料任凭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去推理。
李达章: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您是根据史料加上自己的推理或者说推论去写吗?您认为写历史小说时,演义成分和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事实那个更为重要一些?
陈舜臣:我还是认为存在于历史上的事实更重要一些。
李达章:那您更看重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了。看来你并不喜欢凭空演义出来的历史了。
陈舜臣:当年写《中国五千年》的时候,是出版社起的名字,我当时起的名字是《中国三千年》。
李达章:您说什么?
陈舜臣:很多书名都是这样的,是出版社帮忙起的。是出版社的意志决定的。
李达章:噢,名字,书的名字很多是出版社的意见呀。
陈舜臣:我现在说话有很多含糊不清,估计你有很多听不懂。再过一或两年吧,等我恢复之后,我会好好回答你的,有很多因我现在的状况无法说清楚,等我能再拿起笔的时候,我会认真答复你刚才的提问。
李达章:(听此话,感到有一种震撼,这是一位84岁老人与生命的抗争、一个作家的宿命,相信很多了解陈舜臣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震撼。)
夫人:听得清楚吗?
李达章:嗯,还好吧。再问一个,您想通过《儒教三千年》告诉读者什么?
陈舜臣:这本书,中国人看应该没问题。(陈老先生此时因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显得有些无奈和着急)
夫人:别着急,现在问你,你想通过《儒教三千年》给读者传递什么?或者说当时你写书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
陈舜臣:(前一段实在没听懂)总之,中国就是“儒教”呀。
李达章:要不然其他问题下次再问吧。提问实在太多了。
夫人:不妨告诉他,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一下。
李达章:(一直担心突然的采访让陈舜臣先生过于兴奋。)那好吧,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日本的茶文化,例如茶道在日本就很受重视。
陈舜臣:等一下。日本的茶文化(就是我曾经说过的),那是“权威主义”(的产物)。
李达章:在日本的茶文化中,保存了多少中国的东西?
陈舜臣:这正是我要在《茶事遍路》中阐述的东西。
夫人:今天你高兴了吧?从眼神中都看得出来。眼睛闪闪发光的。
李达章:只要二舅谈到他的书,他就会很兴奋。
夫人:没错。昨天这个时候,做完理疗没一会儿就无精打采的睡过去了。
李达章:您最近还打算写什么吗?
陈舜臣:李白。
夫人:写了一半就病倒了。
(注:陈舜臣曾于十多年前突患脑血栓病倒。2008年年初,再一次突患脑血栓。)
李达章:我记得以前您曾写过一本《中国诗人传》的书,里面也有李白吧?
陈舜臣:有。但那是一本篇幅很少的简单的概述性东西。
李达章:这次是专门写李白了?
陈舜臣:对。
(注:陈舜臣第二次病倒之前,正在日本某杂志连载《天际的诗人—李白》至第六辑,日文书名《天空の詩人――李白》)
李达章:刚才您说过,“中国恰如儒教”(也可译成:儒教与中国等身大),最近在中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后,受到西方的影响过多,造成人们的道德标准下降,并认为这是西方文化造成的。您怎么看?
夫人:不是吗?不是西方拜金主义的责任吗?
陈舜臣:(拜金主义)东西方都存在的。
李达章: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不是东西方哪个文化造成的,而是人对金钱追求本身造成的?
陈舜臣:是这个意思。
(完)
摄像:李传弈
采访:李达章
本视频及翻译文本版权归属及提供:创译通达(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在线视听目录
致中国大陆读者 陈舜臣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曹志伟
前 言
上篇
一唇与齿: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古籍看日本历史
互不相干的邻居
暗号之扇
唯锦旗是瞻
二关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一问一答——你到底知道多少?
三“面子”与“物哀”——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日本没有黄河
全民学鸟铳
胡服骑射
同根
差别
四 言灵——迷信“同文同种”的危险
路标.
模糊处理
不可迷信“同文同种”
五“皿统”与“文明”——日本文明的源头在于“对血统的信仰,,
尊血主义
文明来自中原
文明的边缘
最根本的差别
六“完整”与“不完整”——重视平衡的中国人与嗜好不平衡的El本人
凿石之人
慕拉士的悲剧
对称性
七“人性”和“分寸”——从自杀看差别
罗敷之歌
人
自杀的规矩
政治即文化
八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名与实
龙与凤
下篇
九邻人
十异同
十一汉字病历
十二两个《杜子春》
十三 隐者
十四田冈岭云与嘉纳治五郎
十五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十六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附录陈舜臣大事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是我的第一本长篇随笔集。
很久以前,写过一本书介绍自己居住的城市——神户的大街小巷,不过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写的是随笔。曾在小说中写到过鸦片战争,最近又在一本实录中做了一个总结,这更该划分到纪实文学一类。
短篇随笔倒是写了不少,不能一一数来,但最初的几篇仍是记忆犹新。我的小说处女作在昭和三十六年(1961)十月出版,随笔处女作《岁末风景》于同年十二月刊登在《朝日新闻》上,是《朝日新闻》大阪总部的约稿,东京版也采用了。在那篇文章中,我这样写道: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本是颇有来历的一天,然而从孩提时
起,我对这一天的认识就只是“吃汤圆的日子”。每年冬至吃了汤圆,才
感到岁末到了……
本意是介绍中国家庭的岁末风物。文中并没有写明这是全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大多数读者都这样理解了吧。当时我也这样以为。
文章刊载的那天正是冬至。那天早上,籍贯广东的朋友打电话来说:“我们并没有这种风俗。”
几天后,在街上碰到北京出身的人,特意叫住我,说在北京冬至吃馄饨,而不吃汤圆。
文摘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曹志伟
中日两国永远是邻居,这是一个用搬家也不可改变的现实,所以相互理解最重要也最难。为了认识邻人,更为了认识自己,您不妨读读这本随笔集。
作家陈舜臣身在东瀛,心系神州。他描绘出中日文化交流的篇章.架起交流的桥梁。长期以来,中日关系错综复杂,文化潮流激荡多变。在这种背景下,陈舜臣紧握蘸满文化墨汁的笔,跨越近半个世纪活跃在日本主流文坛上。他不是站在单一的日本或者中国的立场上,而是站在超越中日文化的高度上,对中日关系及历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见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邻人——日本,而邻人也恰似反照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可发现自己与邻人的不同之处。
陈舜臣关于文化的随笔代表作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和《日本的中国的》,现将两本合泽为《日本人与中国人》再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