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梁晓声文集)
分類: 图书,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品牌: 梁晓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4729779/9787504729774
·条形码:97875047297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梁晓声文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梁晓声的小说作品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些人称之为“北大荒小说”,代表作包括《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红磨坊》是一本梁晓声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录了梁晓声的几部优秀中短篇作品供赏析。
作者简介梁晓声,山东省荣成人。1949年9月生于哈尔滨。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常委。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以知青文学代表作《雪城》《年轮》《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蜚声文坛。《父亲》等作品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民选》《老师》《又是中秋》《京华见闻录》《表弟》《黑纽扣》《母亲》等作品获中篇小说选刊奖。自1984年起,名字一直被载于美、英、澳三国的《世界名人录》。其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译为英、法、俄、日等国文字。
媒体推荐梁晓声是一个和读者面对面蹲着说话的人。他兼有牛的执著和羊的善良。他感念苍生.始终默默关注着普通人的命运。一心一意地要为平民作点贡献。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这是梁晓声的本色,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长久打动人心的缘由。
原《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 潘国彦
这里有青少年成长最需要的营养。他教人懂得善良和感恩,教人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尊严。今天能够及时读到这些内容如此丰富、感人至深的文字,实在是一种缘分。一种幸运。
原《当代》杂志、《新文学史料》副主编
全国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获奖者 胡德培
编辑推荐潘国彦,胡德培联合推荐
目录
红磨坊
我的初恋
白桦林作证
我看“知青”
荒弃的家园
沉默权
……[看更多目录]
序言《梁晓声文集》系列丛书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们先期推出的是《母亲》《父亲》《老师》《白发卡》《今夜有暴风雪》姒复旦到北影》《红磨坊》这几本书,以后还有一些内容更为精彩的书将陆续推出。这套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大中学生和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读者以及对知青文学情有独钟的“梁迷”朋友们。
许多年纪稍大的读者,熟悉梁晓声的名字是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开始的。这些轰动一时的力作,曾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甚至其插曲也是万口传唱,雅俗共赏。梁晓声因而成为公认的“知青文学”的奠基入之一。
从那时开始,梁晓声成为当代文坛一个十分活跃、惊人高产的著名作家——不足二十年的时间他竟写出了六十余部中篇小说,多部中篇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奖;他的长篇、短篇及杂体文也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他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等国家选为教育青少年和学习中文的高级范本,如《喷壶》《父亲》《我的大学》《京华见闻录》等,《鹿心血》曾被拍成电影作为国礼送给了访华时的苏联领导入戈尔巴乔夫。
在中国,他的作品还被选为教育部指定的中学课外读物,如《书和人的亲情》《还是爱兵》《玻璃匠和他的儿子》《普通人》(见本社出版的《父亲》《母亲》等书),很多文章被《读者》等优秀杂志也多次转载……
梁晓声作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及对平民小人物的关注。在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但他们却有令人尊敬的精神世界。如《不速之客》《玻璃匠和他的儿子》《看自行车的女人》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或散文成为中苏边界趣闻逸事少有的见证,如《鹿心血》《非礼节性访问》《边境村纪实》等;他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如《我的大学》《毕业生》《学子》《表弟》《老师》等深受大中学生们的喜爱;还有许多反映亲情爱情的小说如《白发卡》《黑纽扣》《父亲》《母亲》《红腰带》等曾是那么深地打动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他们回味父母之恩、寄托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
本系列图书2005年初版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来电,因为梁晓声作品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深深地感动了他们。
大学生王芳来信说:“读梁晓声的《父亲》,我哭了几次,都是感动的泪……他的文章是那么朴实生动又耐人寻味,让人觉得真实而又感人。借这本书我跑了三次图书馆才最终如愿以偿,它实在是太好了……很感谢你们能够出版如此有意义的读物,但愿以后还能读到类似的好书……”
文摘天地昭昭,其慈永驻,其善长存。望夫妻二人,虔飨村德,誓心以报。循规蹈矩,光大村名,发扬村风,维护村誉……”
卓哥惶惶然地望着石碑,仿佛那是具体的一位大恩人,又是严父慈母合而为一的象征。他似乎在屏息聆听大记者读的每一个字,其实心思空空、六神游走、万念俱灰、身不由己而已。没法儿形容的悲凉满满地凝聚在他两眼里,被热闹气氛所娱的人们却谁都没看出来。
主婚的老者问他:“卓哥,你听明白了吗?”
他竟自愣在一种僵钝的呆状中。
“卓哥,你听明白了吗?”
“哦……听明白了听明白了……”
老者又问:''那,你可有什么话说啊?”
他怯怯地回答:“没有没有……”
他感到周围的气氛,越来越施加给他某种无形无状的压迫。
煞有介事、神情过分庄严的老者将脸一板:“嗯?怎么可以没什么话说呢?”
卓哥恍然地机械地嘟哝:“有,有,有话……”
“既然是有话,那你便说吧!”
卓哥语无伦次地说:“充驴做马……我愿充驴做马,在这红磨坊里,一辈子为全村人推磨,终生任百家役使,不受酬劳……我要是有半点儿反悔,天打五雷轰……”
主婚老者欣欣然捻须,微微点头不止。
围观者们,尤其紫薇村本村的人们,似乎都大受感动。
有一老妪拭泪喃喃着:“多仁义个孩子呀,知恩图报的……”
老者又说:“卓哥,你父母早亡,就拜拜这块碑吧!拜过这块碑,就 算拜过你父母了,也就算拜过全村人了。”
于是卓哥双膝齐跪。联心红绸一扯,新娘也随之跪下了。
他目定望着石碑说:“父母大人,今日里,咱全村人做主,给儿成亲 了,娶了媳妇了。儿能够为咱们家族传宗接代了。你们若九泉之下有灵, 再也不必为儿操心了。和孩儿一块儿,感激咱们全村人的村恩村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