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08精选集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散文》编辑部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0651315/9787530651315
·条形码:978753065131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散文2008精选集》结束了散文写作由某一“意义”系统独家掌控的局面,开启了散文写作的多元时代。但这了不起的过程中,《散文》从不喊打喊杀。《散文》是一个懂得尊重、注重实效、姿态温婉的革新者。《散文》理解的“多元”,不是起哄,不是热闹。《散文》理解的“多元”,是多种“意义”系统并置下安静地创造。散文写作者.唯有理解了此良性的“多元”,才不致沦为他人文字的复制者,才不至急于事功而成为居心叵测的喧哗者。
编辑推荐《散文2008精选集》让你领略当代文学之巅峰笔意和思想之美,连续三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理想的国民文学及美育读本。
目录
卷壹
李汉荣|目光【外一篇】
耿立|藏在草间
汗漫|盆地书
许俊文|青海长云
路雪莹|旧城之伤
王族|鹿
马温|和一座城市相关的几何形状
孙远刚|庄稼之美【外一篇】
骑桶人|生于土中的羊
王陆|独舞
言子|一个人远行
邹汉明|江南词
孙敏瑛|一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习习|丁亥年初冬:北京册页
鲍尔吉·原野|吴姑山风物
朱以撒|指腕之间【外一篇】
马新朝|看病
李新军|欲望的皈依【外一篇】
林混|风声过耳【外一篇】
李晓君|火电厂,以及春天【外一篇】
高亚平|城之南
卷贰
李汉荣|泪流满面的日子
周闻道|大写一个人
玄武|陕西地震灾区纪行:在略阳
卷叁
胡弦|菜蔬小语
李林荣|北京的声音
艾苓|像她们那样老去
林中洋|幸福的瞬间【外一篇】
符恩军|关于桃花
吴克峰|国宝郑先生
黎冬|香樟记月
陈鲁民|三十年前的春、夏、秋、冬
沙地黑米|我在北大的日常生活【外一篇】
伊尹|古物志
李国涛|野蔬·山果
卷肆
李亮|浴女
李新勇|立秋
尚建荣|纪事
韩浩月|麦浪的故事
田林|苦杏仁
李德忠|一件小事
张俊纶|故乡风物四题
彭建德|谁见幽人独来往
南子|关于火车的一次叙事
老车|城上不呼及其他
王守民|悠然洗心【外一篇】
马明博|一头牛其实怎样
伊北|苏青:歧途佳人
东西|锦书谁寄
吴平安|武丑轶事
张金明|漂泊的石头
查一路|人性暗箱
丁夫|镜中母亲
李琬|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张军霞|爱情,只需要一盏灯
安庆|安慰我们的声音
何小军|最动听的“开门”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
到2009年,《散文》跨进了它的第三十个年头。
编着这个集子的时候,我总是不停地想象1980年的模样。
1980年。我只记得这样的事情:我在上小学。我们居住的房屋上刷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标语。城郊的一个农民得到了地委书记的接见,因为他家的院子里养满了鸡,他成为县里第一个“万元户”。重要的场合,人们穿着日本产的化纤料子的衣服。在我家对面,一个叫石俊的师范男生,在灿烂的午后,在逼仄的阳台上放声高唱着“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
【二】
1980年,天津市赤峰道124号。《散文》在它应该出生的时候果然出生了。适度的财富观再次激活了人们对美、爱和真理的文化记忆。《散文》应运而生。倘若将当代中国文化史的宏大叙事归结为人的解放,《散文》的面世可成为其中的章节。
我身后的书架上陈列着自1980年以来历年《散文》的合订本。它们构成了当然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的编年史。我知道它们内里盛放的是什么——世道沧桑,人心流变。
【三】
作为中国第一家专门的散文刊物,它的双肩均有大负重,一是继承,一是开拓。
《散文》结束了散文写作由某一“意义”系统独家掌控的局面,开启了散文写作的多元时代。但这了不起的过程中,《散文》从不喊打喊杀。《散文》是一个懂得尊重、注重实效、姿态温婉的革新者。
《散文》理解的“多元”,不是起哄,不是热闹。《散文》理解的“多元”,是多种“意义”系统并置下安静地创造。
散文写作者,唯有理解了此良性的“多元”,才不致沦为他人文字的复制者,才不至急于事功而成为居心叵测的喧哗者。
【四】
三十年前,在人们的眼里,文学刊物是闪着神圣光芒的。
这光芒现在可能变小了。
未来,这光芒可能比现在还要小。
但哪怕只剩一个人的心里有此光芒,就说明人娄尚不能离开此光芒:但哪怕只有一瞬间在我们心里闪过此光芒,就说明人生尚不能离开此光芒。
文摘卷壹
李汉荣|目光
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当我们记起某种情感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记起了目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搜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心中的某个角落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为什么一眨眼间,就重逢某个思想?那是因为,一眨眼间,我们的眼睛记起了某种目光,沉思的、焦虑的、顿悟的、狂喜的、澄明的。而那思想,正是由这样的目光浇铸而成。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椎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