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分類: 图书,艺术,摄影,摄影作品与评论,人像摄影,
品牌: 肖全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536047242
·条形码:978753604724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们这一代》所摄录的对象,均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灸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贾平凹、芒克、陈凯歌、姜文、崔健、杨丽萍、何多苓……作者用真实的镜头和琐细的文字,记录了这一代人曾经的缺失、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抗争。
平常的生活场景,再加上画面之外近10万字的“絮叨”——这些“名人”身上的光环被逐一剥离,回归到平凡生活中去。镜头之下,不一样的面孔上,流露出同样的镇定和安详。
“拍谁就是谁一生中的最好的照片。”
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这些年来,他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在他的笔记本上排列着以自己的标准选择出的长长的名单,并且随着时间和工作的进行,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而他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一代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次,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影像工程。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编辑推荐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写这么多字。要将这些文字连同我的图片一起出版,我感到十分不安,我真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在这些既漫长而又匆忙的日子里,我和我书中的这些朋友们都重又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这些事都正在,和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
在这些岁月里,一些人天天向上,一些人停止甚至回到过去,还有的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是顾城、谢烨和“唐朝”乐队的张炬,当然还有几位这本书里没有提到的人。
现在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在一天一天地老下去,可今天我们还在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们庆幸,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抬腿迈进了一个新的世纪。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是苦难而又幸运的一代人。
目录
肖全:参与者与见证人(代序)
第一部分
顾城和诗人们
郭路生
芒克
张枣
柏桦和诗人们
钟鸣
西川
岛子
陈村
张承志
王安忆
残雪
贾平凹
史铁生
王朔
叶兆言
刘恒
苏童
孙甘露
吴亮
朱大可
第二部分
罗中立
何多苓
邵 色
方力钧
王广义
刘小东
张晓刚
冯围栋
沈小彤
张培力
徐冰
新刻度小组
陈侗
栗宪庭和高名潞
尹吉男
范景中
吕澎
韩磊
张海儿
曾年
李媚
王序
第三部分
谭盾
何训田
窦唯
崔健
唐朝乐队
蔚华
何勇
第四部分
张艺谋
田壮壮
陈凯歌
张元和吕楠
吕乐
牟森
杨丽萍
李保田
姜文
巩俐
陈冲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92年,肖全随“双年展”大队人马来广州,我和他在我家的楼道里相识。他穿着摄影背心,留着齐肩长发,他的到来和离去总是极其偶然,给人一种行踪不定的流浪者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漂泊感伴随他已多年,他走南闯北既为“糊口”,更为完成《我们这一代》的拍摄。几年后,当他访遍了他想找和能找到的“我们这一代”的“代表”,选定100幅照片准备结集出版时,我忽然心血来潮,告拆他这件伟大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我建议他也像美国新闻摄影家约翰·菲利普斯——位陌生的历史“见证人”——那样,在图片之外写些文字,回忆拍摄过程中的人和事,以使这本摄影集更具可读性。肖全高兴然而也有些忐忑不安地接受了建议(谁知道摆弄文字对摄影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很快,他放下其他工作,不再四处闯荡,回到成都认真对待平生的首次正式写作。说实话,也许是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而要表达的东西叉太多,他的笔头显得过于急促,叙述或多或少带有不假思索的痕迹。然而,从他那良好的记忆里面一点一滴倒出来的东西,在我看来,不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写作一阅读的原则和格式么?
文摘插图:
在你的这项长达10年的拍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不少人这样问我。
这个问题,实在是问得不高明。怎么可能没有呢?我拍王朔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很不顺心。
1991年的那次,我给他打电话,他很客气地推掉了,说他太忙,正在搬家。我相信他一年四季要接很多类似的电话,打发记者的本领是从头学起的,这是一种保护自己正常生活的本领,我现在也时不时地学着用上点儿。
说实话,我不是像批评家杨小彦讲的那样,拍照片完全凭“感性”,顺着性情来,还有什么“温存”之类的。温存是得有,不过要用对地方。面对杨丽萍这样的大美人,谁愿意板着脸?
后来,李媚也说我,肖全拍照片,恨不得跟每个人谈一次恋爱,拍谁就爱上谁了。
李媚的话多少有些水分,不过事情还真是这样。凡是我认真拍过的人,我都用心去爱他们,把他们“占为已有”。希望他们好,听不得别人说他们的坏话。说心里话,我剐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王朔.尤其不喜欢他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玩艺儿。
后来我拍了他,我们相互都接受了对方,我就再不愿听别人对他说三道四的。
现在想起来,拍王朔是非常有意思的。
一开始他还是那样地绕着不愿意:我知道你是苏童、叶兆言他们的朋友,我也相信你拍得好,可我实在不愿拍照片,何况咱俩又不认识。如果有机会在什么地方,一帮哥儿们吃饭喝酒,这样顺理成章地认识了,我喜欢用这种很自然的方式认识你。
仍然是早春的二月,北京的夜晚,寒气袭人。我放下电话,别人说的没错,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便,何必要让别人为难呢?
我打电话给刘恒,跟他谈起了这件事。刘恒说,你快给他打电话,我帮你说好啦。我说,肖全也是我们海军的,是我很好的小兄弟。
王朔,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样不通情达理,为了我的工作,真是对不起。我的确感到不好意思,可这又是我必须完成的工作。
这时候跟他斗脾气没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