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2009最新修订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推荐用书)

分類: 图书,考试,资格考试/职称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品牌: 中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7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315948/9787802315945
·条形码:978780231594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推荐用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2009最新修订版)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综合笔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综合笔试部分采取标准化考试方式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承担国家一级的具体考试工作。实践技能考试由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推荐的考试用书。本次编写我们大量听取广大考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以前各版本的成功经验,避免了既往的不足。
一、专家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教授或主任医师,他们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同时他们掌握医师资格考试规律,即“会考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把握考试的重点,知道“考什么”,二是“会出题”,即所出习题较为规范。因此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及习题集能较好地贴近考试大纲,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整地体现出来。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单元、细目编写。习题集按单元列出,每单元后附参考答案。习题集完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规定的题型编写,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
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 五脏
第六单元 六腑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第八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第九单元 经络
第十单元 病因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问诊
第三单元 望诊
第四单元 望舌
第五单元 闻诊
第六单元 脉诊
第七单元 按诊
第八单元 八纲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第十一单元 六经辨证
第十二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三单元 三焦辨证
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 解表药
第六单元 清热药
第七单元 泻下药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四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第六单元 祛暑剂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第二十单元 涌吐剂
综合练习题
针灸学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单元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五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六单元 手太阴肺经、穴
第七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穴
第八单元 足阳明胃经、穴
第九单元 足太阴脾经、穴
第十单元 手少阴心经、穴
第十一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穴
第十二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穴
第十三单元 足少阴肾经、穴
第十四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穴
第十五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穴
第十六单元 足少阳胆经、穴
第十七单元 足厥阴肝经、穴
第十八单元 督脉、穴
第十九单元 任脉、穴
第二十单元 常用奇穴
第二十一单元 毫针刺法
第二十二单元 常用灸法
第二十三单元 其他针法
第二十四单元 针灸治疗
第二十五单元 头面躯体痛证
第二十六单元 内科病证
第二十七单元 妇儿科病证
第二十八单元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A1型题
1.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件
2.《内经》所说阴阳屙性的征兆是()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内与外
E.动与静
3.下列选项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
A.下降
B.静止
C.涩脉
D.洪脉
E.面色晦暗
4.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前半夜
B.下午
C.上午
D.中午
E.后半夜
5.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6.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
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7.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的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9.“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
A.阴阳互藏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10.“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所体致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对立消长
C.阴阳的互根平衡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阴阳的消长转化
11.“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12.“热者寒之”治则,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3.“阴胜则阳病”所体现的阴阳失调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4.“寒极生热”所体现的阴阳失调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重阴必阳”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6.“无阳则阴无以生”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