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谈养生Ⅱ
分類: 图书,医学,大众健康,健康常识,
品牌: 王耀堂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10401399/9787510401398
·条形码:978751040139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们的身体就是最和谐最自足的存在,有着值得我们永远探索的奥秘。而喧嚣的生活与浮躁的心灵,让我们远离了对生命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对健康的追求……所以,我们要力求改变,要做自己心灵的天使,做自己身体的守护神。从头到脚,细心呵护每个部位、每个器官,能随自然变化而摄养,天人合一,漫步到天年。
《从头到脚谈养生Ⅱ》六大看点
看点一:从头到脚,解密全身各个部位的自然养生方法
看点二:全面揭示与人类生命周期相应和的节律养生法
看点三:教你如何健康呼吸、喝水,简简单单养好身体
看点四:教你从日常吃饭睡觉做起,铸造健康长寿根基
看点五:病秧子也能有大寿命,带病延年的奥秘在这里
看点六:解读儒释道保健之秘术,问鼎国学养生之精妙
作者简介王耀堂(原名王庆华),青岛育仁医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等六家常务理事。从事临床与科研十余年,主编、参编医学专著6部,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40余篇;荣获七项国家专利,创新性医学观点技术20余项。他多次登上国际健康论坛的演讲席,与国内外顶尖医学专家同台演讲。曾在许多大学,政府机关、世界500强企业等进行健康讲座百余场。其写作的《本草纲目)中的女人养颜经》、《朱丹溪抗衰养颜心经》、《新版(养老奉亲书)》等图书,深受广大读者朋友喜爱。
编辑推荐从头到脚用中医智慧解读人体奥秘体味生命大智慧
由内而外中西医结合阐述保养之道将健康进行到底
送给父母常回家看看,用一份孝心换来父母的健康
送给至亲血脉相连,登门拜访别忘了捎上一份关怀
送给朋友出门在外,别忘了替朋友问候他们的父母
送给员工温馨的礼物,让员工在贴心的祝福中懂得感恩
送给领导送给生命中的贵人,他们的健康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头到脚谈养生》一经出版,被广大读者喻为“国人绿生养生第一书”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大单团购,作为“超值年轻态健康大礼包”。
姊妹篇《从头到脚谈养生Ⅱ》——中国式保健
以更简单、更实用、更全面的养生方法,为您奉上健康盛宴,护佑您幸福健康到天年。
目录
第一部分 头到脚话保健:解密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第一章 皮肤、肌肉和骨骼,
皮肤
护肤、焕肤真的能达到美容的效果吗
认清自己的皮肤类型
如何护理我们的皮肤
查肤色辨疾病
肌肉
“肌”、“肉”不同义
肌肉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一张一弛,肌肉保健之道
骨骼
骨骼是人体血液的制造工厂
骨骼衰退应引起关注
不同人群的骨骼关节问题
保养骨骼关节健康的“四大基石
第二章 头部、脸部和颈部
头发
头发的故事
头发好不好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认清你的发质
头发的日常护理
大脑
中医对大脑的认识
不经意问你可能就会损伤大脑
养脑健脑法则
脸部
看脸色辨疾病
人中与寿命、健康的关系
搓脸——健康是一个有关“脸面”的话题
颈部
为什么颈部皮肤容易长皱纹
如何保持颈部光洁莹润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
“咽喉要道”的日常保健
头部疾病与养护
头痛
头晕
第三章 五官
眼睛
为什么有“人老珠黄”之说
眼泪就是“金豆豆
常见的眼睛疾病及日常保健
多让眼睛看健康的颜色
鼻子
了不起的鼻子
打喷嚏是人体的自我防御和保护
鼻子的日常保健
嘴巴
嘴巴的“迎粮”之道
疾病的“信号灯”——嘴唇
察知寒热的“温度计”——舌头
为什么有人睡觉时会磨牙
耳朵
从耳朵上解读肾的盛衰
耳屎也是宝
常提拉耳朵,可补肾固精
耳朵的日常保健
眉毛
眉毛是眼睛的天然屏障
“寿眉”出现一定是吉兆吗
第四章 五脏六腑
心
心为君主,是最高位的皇帝
好心情是养好心脏的最好方法
养好心脏除了好心情还要什么
肝
郁闷其实跟肝有关
想养肝就不要动怒
要想“牛劲十足”,丑时就要好好睡觉
养肝的食物有哪些
养好肝脏我们还要做什么
脾
脾是我们身体的“后勤部长
为什么压力大的人消化系统易出问题
夏季尤其要注意养脾
想要脾好,吃好睡好最重要
肺
肺是人体中的“宰相
由幼儿哮喘想到的
忧悲情绪是肺脏的杀手
养好肺,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
肾
养肾对男女来说同样重要
如何看一个人的肾好不好
生活中要怎么补肾
中医养肾,五黑食物不可少
胆
胆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胆病大多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
胃
胃为后天之本,为仓廪之官
吃好早餐养护胃气
饮食六原则保你养好你的胃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大小肠
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屁中的健康密码
如何祛除百病之源——便秘
膀胱
膀胱为州都之官
憋尿危害可不小
如何养护膀胱
……
第二部分 与人类生命周期应和的节奏养生法
第三部分 恐怕医生都不知道的另类养生法
第四部分 日常保健,为你铸就健康长寿的根基
第五部分 有病也不怕,带病也可延年
第六部分 问鼎国学中的养生妙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左传》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寿,一百岁者称为中寿,八十岁者则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八十岁的人才有资格用“寿”字,而八十岁以下的人是没有资格使用“寿”字的。依照上面的理论,现在大多数人可能都无缘使用“寿”字,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养护自己的身体,到了老年往往疾病缠身,只能靠吃药、打针来维持生命。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80%以上的中国老百姓把一辈子攒的钱都花在了去世前10~20年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治病。
与其患病后依赖医药,倒不如年轻时就好好养护自己的身体,这样到年老时就不必花钱求医了。《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患了病再去治疗,就像感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去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其实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自我保健,只要你每天花费一点精力放在身体的养护上,从头到脚地呵护,由内而外地保养,相信健康会伴你左右。生生不息,万物与生命,顺应它、尊重它,你就能活到天年,这也是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
文摘我们形容女人年龄大了,经常会说“人老珠黄”,意思是人衰老了不受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变黄的珍珠一样不值钱了。但是,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人老珠黄是一个定律,这里的“珠”是指人的眼睛。
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医看来,“目为心之使”,人的瞳孔代表肾,外面一圈黑眼珠代表肝,白眼珠代表肺,内外眼眦代表心,眼皮代表脾。人的五脏从眼睛上就能看到了,所以眼睛的确是心灵的窗户。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小孩子,小孩的眼睛都是很黑很亮的,特别干净清澈,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纯洁、很可爱,而老人的眼睛一般都是混浊、昏黄的,有个词叫“老眼昏花”,虽然有点不恭敬,道理却是对的。那为什么小孩子和老年人的眼睛会有这种区别呢?这是因为小孩子大都肾气充足,身体里没有那么多脏东西,所以瞳孔很亮;而老年人的肾气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多年以来体内也积攒下了很多垃圾,表现在眼睛里,自然就比较混浊。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层,叫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就会产生色素沉着。色素在结膜层集聚成块状黄斑,使白眼球上出现微微凸起的暗黄色物质,黑眼球变得更加混浊。老年人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自然就会“人老珠黄”。
我们经常爱说一个人“看着精神”,这听起来是个很模糊的评价,其实,“精神”不“精神”就是从一个人的眼睛里看出来的,一个人眼睛很亮,就显得很精神。
现在很多人长期用电脑,晚上还爱熬夜,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眼睛,他们的眼睛也会显得很灰暗,“双目无神”。
眼睛的神主要体现在黑眼球上。一个人如果肝肾功能好,黑眼珠就会很黑,显得很有神;如果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饮食多以植物为主,那他的白眼球也会很干净,没有那么多的血丝。他的眼睛就会黑白分明,人也看起来神采奕奕。
总之,从眼睛里能够看出人五脏六腑的状况。“人老珠黄”也不是必然的,只要你懂得保养之道,从年轻时就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多做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身体内部的清洁,那么即使老了,你的眼睛仍然可以很亮、很有精神。
有时候,看到孩子在哭我们就会调侃:“看,又掉金豆豆了。”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是从眼泪的功用来看,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金豆豆”呢。
眼泪是一种弱酸性的透明无色液体,其成分中绝大部分是水,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等其
……[看更多书摘]
后记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齐红霞、李伟军、曾桃园、赵一、赵红瑾、王鹏、齐艳杰、李文静、李佳、罗语、张保文、陈赐贵、肖冬梅、李爱莲、张琦、雒选云、李良婷、张艳芬、孙亚兰、闰晗、王艳、黄亚男、曹博、杨青、李颜垒、史慧莉、朱辉、上官紫微、余学军、徐娜、聂小睛、李娜、刘红强、杨莉、贺兰、蒋先润、杜亚君、陈润、蔡亚兰、欧俊、付欣欣、王光波、李雪韬、于海英、姚晓维、潘静、王艳明、杨英、杜慧、杨秉慧、武敬敏、阮崇晓、叶光森、王博、毛玲玲、吴洁、范小北、王玉芳、黄文平、李伟、常娟、陈艳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