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丛书系列)

分類: 图书,教育,高等教育,综合,
品牌: 陈晓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225841/9787802225848
·条形码:978780222584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丛书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您知道吗?
海外发达国家强制性义务教育不仅对本国公民、包括永久居民不收学费,对外国孩子,包括短期居留的孩子也不收任何学费。
如果您孩子的目标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从初三/高一开始,您的孩子就应该是同龄孩子中的超级明星了。
以下国家的高等院校对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均不收取学费,它们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德国。
作者简介陈晓民,生于广州,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后赴美留学。在五年半内获得波士顿大学物理学哲学博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芭芭拉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1996年投身网络通信高科技研发,曾任美国FORE SYSTEMS公司工程师和在世界著名的美国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员。1998年以杰出成就贡献获得美国贝尔实验室总裁大奖最高金奖。2000年辗转回国先后创业互联网门户网站和面向美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开发咨询业务。2009年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欧方特聘信息学主管关键专家。
编辑推荐中国90后一代在全球化时代脱颖而出的100条教育策略。
目录
丛书序言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父母
丛书序言二:为什么要将孩子送上“平坦的世界”
绪论:这本书能告诉您的
一、只有这本书能告诉您的
二、为什么除了留学中介、考试公司,您还需要这本书?
三、本书的计划与使用方法
四、来自经济弱势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
第一章:孩子的教育投入就像在股市里投资
第二章:平坦世界的专才与通才——全球化的教育
第三章:全球教育新概念
第一节:全球化教育不是梦
第二节:英美大学是优质股
第三节:欧陆大学是价值股
第四节:中国大学是概念股
第四章:在国外受基础教育比想象的要便宜
第一节:能不能与该不该将孩子送出国读高中
第二节:“极限”留学——从中国最小年纪的留学生身上看美国义务教育
第三节:美国14年义务教育背后的逻辑
第四节:学生人均教师关注度(学生/教师比例)——教育里的P/B(本净比)
第五节:美国高中教育的学术深度
第六节:海外私立寄宿高中教育
第七节:小结
第五章:申请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弈游戏
第一节:大学申请游戏的时代变迁
第二节:“名校女孩”背景的时代变迁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从顶尖名校的录取趋势看20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入学竞争
第四节:申请国外大学的八大环节
第五节:课外活动的关键词:学术激情
第六节:小结
第六章:出国留学,还是移民留学?
第一节:张先生一家的问题
第二节:出国留学选择的关键点
第三节:移民留学之路
第四节:出国留学,还是移民留学?
第七章:中国“明黄一代”的教育大策略
一、什么是大策略?
二、环球中文热的启示
三、全球化教育——教育大策略的核心
四、设计教育大策略的四点思维框架
五、给家长朋友的最好建议
附录一:在美国大学招生会议室紧锁的大门背后——来自门背后美国招生专家的提示
附录二:美国高中生成功与不成功的申请案例
附录三:世界大学排名与美国大学排名,如何使用它们
附录四(A):美国优秀公立高中名单
附录四(B):美国著名的寄宿中学与侧重招收外国学生的寄宿中学名单
附录五:应该向海外寄宿中学与留学服务中介提出的二十个问题
附录六:SSAT,PSAT,SAT,申请美国中学与大学的标准考试
附录七:展现“学术激情”的大学申请简历示范
附录八:移民留学主要目的地国家的移民局网站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两年前我目睹了动物园长颈鹿“婴儿”诞生的情景,婴鹿从一米八的高空被母鹿挤出头冲下砰然着地却丝毫无损,喘几口大气,半小时之内就可以站起来行走了。而此时母鹿早已经离开婴鹿溜达戏耍去了。回想我们的孩子哇哇坠地时的艰辛情景,为父为母者必定和我一样感叹人类繁衍之精细、复杂与艰巨。然而孩子坠地只是生活改变的开始,我们父母生涯的第一件大事——从孩子出生到抚养成人送进学校那一天,还有多少事无巨细和漫漫长夜。
但是,今天我们每位父母还有另一件大事。将所有的纸尿布、奶粉瓶、哄孩子喂饭和几百个伴随孩子哭声的不眠夜加起来,与我们人生的下一件大事相比,前者仿佛只是伴随着孩子的笑声,在春日阳光里的林中漫步。
“当父母的为孩子操心到底何时了?”2007年中央电视台一则以此为标题的新闻向家长们传递了一个令所有人深思的信息。但这则新闻的故事已经太过熟悉。它不外乎是,北京一所传统的重点初中需要招收一百多名新生,却招来了近万名将校园堵得水泄不通的家长,甚至包括孩子才三岁但也前来咨询的家长。
如何培养孩子让他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像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类成长阶段理论”所言,培养成一个“独立自行再生”的个体,这无疑已经是我们父母人生中的下一件大事。今天不少父母并不陌生这样的现实:那么多二三十岁的“啃老族”依然离不开家长的“生命补给”。相对而言。要靠父母补贴房租、靠父母买房、买户口的孩子已经算是“争气”的了。
文摘第一章:孩子的教育投入就像在股市里投资
一名来自津巴布韦的观众问:
巴菲特先生,通涨年代的最好投资是什么?在一个通涨率是100,000%(百分之十万,即每年物价翻1000倍)的国家里,您会怎样去投资?
投资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答:
当钱币变成了糖果,你唯一能有的防卫就是你的才能与挣钱本事。如果你是最好的脑科手术大夫,或是镇里最棒的切肉师傅,如果你是最棒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不管是什么,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钱币贬值到什么程度,不管人们开始用鲨鱼牙齿、还是贝壳做货币,你总能把握你(在经济中)应得的股份。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在自己身上。我总是将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们。如果他们学会怎样更好地沟通,学会一切能培养自身才能的东西,用不着担心,用不着担心通涨。只是当你试图储存财富时,你需要千思万虑货币价值的变化。
——摘自2008年2月沃伦·巴菲特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内容
作为父母,假如我们来做这么一个选择,有120万元人民币,是投资在孩子出国读大学呢,还是在大城市里给孩子买一套100平米的两居室?
中国之大,可以保证能听到五花八门的说法。按照主流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传统智慧”,投资在教育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看到今天中国50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0万待业者,看到那么多付出高昂学费(报道中有20万到60万不等)的海归成了“海待”、“海找”,恐怕两者间最好的选择就不那么显而易见了。
假如我们来做另外一个选择,若有120万人民币,是投资在股市里呢?还是投资在大城市里给孩子买一套100平米的两居室?这个选择放在2006~2007年,也许不动大脑都能选择投资股市。到了2008年,上海股市指数从6000点回归2000点,也许不动大脑都能选择远离股市。
投资孩子的教育与投资股票尽管干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性,您投资的都是不可触摸的无形资产。将孩子送出国读四年大学,四年之后他也许粗了、壮了,但和四年前最大的区别却深藏在他的头脑里。投资股票,名义上您持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实际上,您拥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份未来参与这家公司红利分配的权利。
投资孩子的教育,你不能知道回报是多少,直到您的孩子在现实经济中验证了自己的价值。有时候,这个验证过程,从学威毕业开始要经历三年、五年乃至更长。就算您自信孩子的专业选择,自信孩子的聪明才智,就算这种自信是来自过去十几年间细水长流的教育投入,来自您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在您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刻,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