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考察:阿里巴巴业务模式分析(中国国情调研丛书·企业卷)

分類: 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综合,
品牌: 荆林波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605105/9787509605103
·条形码:97875096051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国情调研丛书·企业卷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阿里巴巴集团考察:阿里巴巴业务模式分析》是国内学术界第一部针对阿里巴巴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课题组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对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调查。《阿里巴巴集团考察:阿里巴巴业务模式分析》对阿里巴巴的B2B模式、淘宝模式、支付宝模式、雅虎口碑模式、阿里软件、即时通信业务、网络广告与移动商务等做了全面的剖析,解读了阿里巴巴的成功因素,探讨了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构建,并且对阿里巴巴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目录
第一章 阿里巴巴业务发展历程
一、初步成长期(1999-2002年)
二、快速发展期(2003-2007年)
三、业务整合期(2008年至今)
第二章 阿里巴巴IID0过程
一、阿里巴巴主要融资历程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二、阿里巴巴IPO的特点
三、阿里巴巴IPO的意义
四、对阿里巴巴IPO的评价及其反映出来的问题
五、由阿里巴巴IPO引出的几个问題及推测
第三章 阿里巴巴的B2B模式
一、投资银行对阿里巴巴的另眼相看
二、如何评估B2B商业模式
三、行业网站能否挑战阿里巴巴模式
四、阿里巴巴的隐忧
第四章 淘宝:阿里巴巴的网上购物平台
一、网上购物的发展
二、淘宝选择进入C2C
三、淘宝从挑战者到领先者的成长历程
四、我国C2C市场发展与竞争
五、淘宝免费策略的评价
六、淘宝进军B2C
七、我国B2C市场的发展
八、淘宝涉足B2C后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模式分析
一、中国电子支付的产业环境问题
二、支付宝的流程、服务以及盈利模式
三、目前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雅虎:阿里巴巴的搜索引擎业务
一、从雅虎中国到中国雅虎
二、阿里巴巴集团一雅虎全球收购案
三、中国雅虎定位搜索服务
四、中国雅虎在搜索引擎市场的生存环境
五、中国雅虎VS我国领先搜索引擎服务商
六、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雅虎的整合苦旅
七、中国雅虎的业务探索——站长天下
第七章 阿里巴巴软件业务
一、“阿里软件”发展的两个阶段
二、“阿里软件”发展的策略分析
三、“阿里软件”发展前景分析
第八章阿里巴巴的即时通信业务
一、阿里巴巴即时通信业务介绍
二、腾讯即时通信业务介绍
三、阿里巴巴与腾讯的竞争
第九章 阿里巴巴网络广告与移动商务业务
一、阿里妈妈——阿里巴巴的网络广告平台
二、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
三、阿里巴巴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第十章 阿里巴巴的成功因素
一、阿里巴巴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大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阿里巴巴从B28第三方平台入手,确立霸主地位
三、阿里巴巴B2B的目标顾客
四、阿里巴巴B2B的不断创新
五、阿里巴巴B2B的服务体系——生态链
六、小结
第十一章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一、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三、阿里巴巴——中国新型诚信体系的建造者
四、阿里巴巴的企业社会责任
附录 关于外资对我国互联网企业控制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总体分析
二、门户类互联网企业外资进入情况
三、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外资进入情况
四、网络游戏类外资进入情况
五、服务增值类互联网企业的外资进入情况
六、软件、通信增值类互联网企业外资进入情况
七、搜索引擎类企业外资进入状况
八、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实施“国情调研”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国。情角度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具有庞大的经济总量,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元,约合2.67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四位;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7.9%下降到2006年的11.8%,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2%上升到39.5%;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为630.21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列世界第3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1759元。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5.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上升到3587元,恩格尔系数从67.7%下降到43%,人口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6年的43.9%以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国情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国情已经逐渐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经济大国。但是,这只是从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国情的分析判断,还缺少对我国经济国情变化分析的微观基础。这需要对我国基层单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文摘第一章 阿里巴巴业务发展历程
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中,提起阿里巴巴几乎无人不晓,马云更是无人不知,被奉为电子商务的神话。而在社会上有关阿里巴巴以及马云的书籍遍布各大书店。本章对阿里巴巴集团的经营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以阿里巴巴的发展为例来展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致路径。阿里巴巴发展的近十年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初步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及业务整合期。
一、初步成长期(1999-2002年)
阿里巴巴于1998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1999年3月,马云以50万元在杭州创建了营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为网上B2B交易提供软件及技术服务。1999年6月,马云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阿里巴巴集团。1999年10月,阿里巴巴获得Investor AB、高盛、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投资的500万美元“天使基金”。2000年1月,软银集团(SORT BANK)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约,向其投资2000万美元。2000年7月,因创建全球最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马云成为近50年来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大陆企业家。2002年2月,阿里巴巴进行第三轮融资,日本亚洲投资公司注资500万美元。2002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中国第一个网上信用管理平台——“诚信通”。几个月后,发布日文网站(http://japan.alibaba.com),全面进军日本市场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平台。截至2008年,阿里巴巴B2B已经开通了中国站、国际站和日文站三个网站,推出了“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两款主要服务产品。B2B模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大看点,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
后记本书是我主持的200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阿里巴巴集团考察”的最终成果。该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中国企业调研”的一个子项目。“中国企业调研”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组织的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之一,项目的总负责人是陈佳贵研究员和黄群慧研究员。整个研究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得到了业界专家的横向支持,尤其是阿里巴巴诸多高管与人员的鼎力相助。
我们的研究绝对不是要给阿里巴巴贴狗皮膏药,因为阿里巴巴真正的精英也不愿意看到这些,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现实,透过众多的繁杂事务抓住精髓。我们的研究应当对阿里巴巴经营团队有所帮助和启迪,否则也愧对众多阿里巴巴人士对我们调研的大力支持,更愧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翰林院”的称号。
我们的研究也绝对不应该是给阿里巴巴涂脂抹粉。因为对阿里巴巴总结的文章、白描式的图书已经足够多了,何况我们的总结未必能够做到更为全面,不断去总结成功的因素似乎有些画蛇添足的味道,也有吹鼓手之嫌。当然,我们并不避讳对阿里巴巴模式中合理成分的赞扬,也并不会吝啬我们对阿里巴巴的美誉之词。
我们的研究有些是批判性、争论性的内容,我们反思阿里巴巴现有模式的隐忧。揭示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走过的个别弯路,包括目前的最大掣肘问题,试图警示这些因素对阿里巴巴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我一再提醒自己以及我们的研究团队:
我们的研究是把阿里巴巴放在中国电子商务乃至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的长河中去分析阿里巴巴的点滴贡献,也就是说,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分析阿里巴巴的演进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