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弗里德曼传

分類: 图书,传记,经济人物,经济学家,
品牌: 蓝尼·埃布斯泰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614542/9787508614540
·条形码:978750861454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传》的主角是21世纪后半期最伟大的自由主义大师,也是1976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作者兰尼·埃本斯坦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共和党人。2006年底,弗里德曼与世长辞,《米尔顿·弗里德曼传》刚好完成。在出版《两个幸运的人》之后,弗里德曼也没太多新的活动,也就不需要新的传记。因此,作者把书定位在“聚焦于弗里德曼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他倡议自由至上主义概念及政府改革的立场”。《米尔顿·弗里德曼传》不能严格定义为一本传记,因为它是理解弗里德曼的经济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本指引,是一部人生和思想的缩影,如果你想一窥大师的生活与思想发展轨迹,《米尔顿·弗里德曼传》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埃布斯泰因,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加利福尼亚洲圣巴巴拉教育委员会。著有多部经济史相关著作,包括《哈耶克传》等。
媒体推荐“这部著作讲述了一位伟大经济学家的思想发展进程和他的学术观点,生动有趣,非常值得阅读。”
——加里·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蓝尼·埃布斯泰因向我们提供了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诸多生活细节,讲述了他的学术观点。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乔治·舒尔茨前美国国务卿
编辑推荐《米尔顿·弗里德曼传》有助于指引我们更好地理解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和政治哲学思想,帮助我们用更深刻的眼光看待当下的困境。
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自由经济理论的一代宗师,货币主义理论的伟大创始人。
经济学巨匠的人生缩影,侧重大师的思想发展脉络。
经典理论的生命是持久的,当我们今天再度遇到危机和萧条时,从大师这里总能寻找到答案。
目录
序言
引论
第一篇1912~1946年
第1章早年生活
第2章大学年代
第3章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第4章罗斯
第5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章重返学界
第二篇1946~1976年
第7章经济系
第8章“实证经济学”
第9章家庭
第10章教授
第11章消费函数理论
第12章凯恩斯
第13章美国货币史
第14章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
第15章资本主义与自由
第16章旅行与戈德华特
第17章同事
第18章公共知识分子和政策建议
第19章尼克松和诺贝尔奖
第三篇1977~2006年
第20章《自由选择》
第21章里根和在知识界的影响
第22章哈耶克和观念的作用
第23章教育券和社会问题
第24章弗里德曼奖
尾声
附录
注释
……[看更多目录]
序言米尔顿·弗里德曼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历史可以证明,他在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上的贡献已经为这个世界增加了数十万亿美元的产值。在本书中我将讲述他的生活,介绍他的作为。我特别专注于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著述以及他对自由至上思想和政府改革的倡导。总的来说,第l一6章谈及他的青年时期和早期学术生涯,第7-19章讲述了他作为经济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度过的壮年历程,第20-24章概述了他作为公众人物以及晚年的生活。另外,附录记录了2005年对他的一次访谈。
弗里德曼一生矢志于一个目的,即为最大数量的人谋取最大程度的福利,同时做最快乐的自己。他的政治目标是追求最大可能的自由。
在2000-2005年,为了本书我先后五次采访了弗里德曼。在1995年,为了完成我的《哈耶克传》我也与他进行过一次详谈。弗里德曼和他的夫人罗斯一同审阅了本书前4章的初稿,他本人审阅了其余章节的初稿。他还审阅了本书前9章的半成品版。自200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15次左右的通信交流。
这不是一本官方的或由作者授权的传记。尽管弗里德曼教授及其夫人通过各种方式施以援手,但无论他们还是我都没有使本书成为官方传记的意图。
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弗里德曼非常坦诚直率。当我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我问他是否介意我把访谈录音,他的回答一直让我反复思考:“我只有一条规则,我对一个人怎么说,就对所有人怎么说。我从来不在记录之外再说些什么。”
文摘第1章早年生活
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12年7月31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是家中第四个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关于家族史,弗里德曼知之甚少。父亲杰诺·索尔·弗里德曼生于1878年,母亲萨拉·埃塞尔·兰多·弗里德曼生于1881年,父母都来自奥匈帝国匈牙利部分位于卡帕托一鲁斯尼亚(Car-patho-Ruthenia)的伯里格沙兹(Beregszasz)。当时,伯里格沙兹拥有大约1万人口,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可算作中等城镇。
卡帕托一鲁斯尼亚位于奥匈帝国的东北边陲,邻近俄罗斯和现今属于波兰的地方。这里几乎是欧洲的地理中心。
在匈牙利有一个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犹太社区,但并不清楚它是何以历经黑暗时代而延续下来的。从11世纪开始,在几百年里发生过多次犹太人移民匈牙利的热潮,大规模的移民一直络绎不绝。犹太移民总体上从南欧和西南欧(最初从西班牙)迁往东北欧。斗转星移,像匈牙利这样的中部地区汇集了来自四方的移民。几乎所有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弗里德曼家族,都是德裔犹太人。
在年幼的时候,杰诺离开伯里格沙兹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跟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同母异父哥哥一起生活。杰诺的哥哥姓弗里德曼,由于总被称为“弗里德曼的弟弟”,不久杰诺也以弗里德曼为姓了。米尔顿·弗里德曼已经记不清他父亲的本姓了,不过相信可能是格林伯格、格林斯坦之类的。
关于他母亲在匈牙利的背景,弗里德曼知道得就更少了。萨拉也是家中的幼女,在她于1895年14岁移民美国之前,她的三个姐姐都已经去了美国。杰诺于1894年移民美国,当时16岁。杰诺和萨拉都是未成年就去了美国,而他们的父母终生没有离开匈牙利,所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没有见过祖父母。除了家人外,杰诺到达美国的时候举目无亲。
杰诺和萨拉在匈牙利上过学,来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的匈牙利语和意第绪语都很流利,不久也熟练掌握了英语。此外,杰诺还懂点德语。米尔顿·弗里德曼说伯里格沙兹是个“比较进步和有生气的地方”,显然拥有良好的教育体系。
杰诺和萨拉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移民潮的一分子。他们把过去完全抛在脑后,被同化成了美国人。在他们看来,美国是充满希望的地方,并把这种态度传给了孩子们;就如同自由女神像(来美国的时候他们想必经过它了)基座上镌刻的埃玛·拉扎勒斯的诗词——“来吧,那些疲乏、贫困的人们,来吧,那些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人们”——是为他们写就的。
一到美国,还是少年的杰诺和萨拉就去工作。萨拉在一家制衣店当女工;对这段经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