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第40辑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分支科学,
品牌: 吴敬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614534/9787508614533
·条形码:97875086145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比较》的主编吴敬琏教授在说到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时指出:“现象和本质是有差工别的,近期的结果和长期的结果又往往不同”,如果我们“看现象比较多,比较关注近期的问题,而不能考虑它背后的机理,不能预见,这样就会出问题”。无论是对危机的理论解读,还是应对危机的政策设计都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以现象替代本质,重短期而轻长期。
本辑《比较》开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立场,阿西莫格鲁谈到了经济学、经济学家的失职和反省。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周期的缓和误判成人类已经可以终结周期,把自由市场等同于无监管的市场,把大企业的自我监督视为理所当然,虽不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是危机的推手。他特别指出,危机时刻,经济学界在反省的同时,仍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建议,不是针对政策的细节,而是着眼于长期的远景,尤其是当前的政策对一国乃至全球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编辑推荐《比较》让我们以比较传递理念、思想和智识
目录
2008年的金融危机
对经济学和来自经济学的结构性教训
金融监管专题
重构美国证监会:财政部有更好的主意吗?
反思资本监管
谁来监督监督者
新闻市场中的竞争与真相
重建福祉:地震后给最需要的人提供公共服务
领导人重要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领导人与经济增长
千恐万惧一齐来
价格协议和反垄断中的“本身违法原则”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后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寒潮,这个寒潮是全球性的,对我们冲击尤其大,因为我们的问题是美国问题的镜像,它的超消费就是我们的超投资,它超过本国持续发展水平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产能,美国和我国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酝酿着危机。现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两国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危机创造改革,1993年的改革是危机创造的、1998的财政政策和随后的一系列改革也是危机创造的。现在是危机的爆发,我们应该调整政策和思路,推进改革。
说到政策和改革,和1998年的情况做一番比较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们现在的经济环境,和1998年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1998年的时候,外部需求很强劲,全球经济只有局部地区出了问题,虽然对我们有一定冲击,但也给我们的对外供给增加了空间。第二,1998年没有产能过剩,而我们现在产能过剩,那时候大约一亿吨钢的产能,现在六亿吨钢。第三,商业周期阶段不同。1997年下半年经济就呈下滑趋势,下一轮的调整就应该提升经济,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2008年上半年经济过热,随后经济骤然降温。就财政政策来说,一是1998年财政政策的空间比现在大得多;二是1998年投资的重点是经济类基础设施,乘数效应大,而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比较薄弱的民生类基础设施,乘数效应不大;三是1998年因为外部需求强劲,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果显著,而现在因外部需求疲软,出口退税推动不了多少出口;四是因为1998年并没有产能过剩,所以连续三次提高公务员工资,社会工资也涨了一倍左右,在不影响就业增长的情况下较好地带动了社会消费水平的上升,但现在因为产能过剩和外部需求缺乏,涨工资就会影响就业,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就不强。除了财政政策外,1998年之后的几年还推出了三项重要的改革,为启动社会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房改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加入WTO,增加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