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信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吴国恩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7167853
·条形码:978780716785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亲信》内容为:满怀理想和抱负的陈默追随升任楚西市市长的张啸担任楚西市委办副主任,在复杂而又微妙,到处都是诱惑和潜规则的楚西市,陈默在张啸的庇护下迅速成长起来。在担任某县代县长期间,陈默不顾多方阻挠和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力排众议,揭开了一起特大矿难事故。小说表现了一个满怀理想,坚守正义的官员在微妙复杂的权利生态中的蜕变和沉沦,挣扎和救赎,展示了主人公所坚守的理想道义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简介吴国恩,男,196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苗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湘西州作协理事。2004年以来在《文学界》、《联合文学》、《小说月报》、《海峡》、《飞天》、《芳草》、《佛山文艺》、《民族文学》、《芒种》、《西湖》、《少年小说》、《东方剑》、《山花》、《天涯》、《散文》(海外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部和部分散文。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寻找诗人夏天》。先后获得过“沈从文文学奖”等文学奖项,中篇小说《开花的土地》收入《小说月报》(原创版)2008年中篇小说精品集,散文《女儿像花儿一样》获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
媒体推荐吴国恩的小说不写所谓的大事件,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绵密而不琐碎,从容而不拖沓。我向来觉得,小说故事的日常化更能揭示生活的本质。
——王跃文
职场永远是个耐人寻味的地方,耐人寻味的地方必有耐人寻味的小说。《亲信》就是这样一部职场小说,足以让你感慨,让你玩味,让你沉思。让你不明白是职场的神奇,还是《亲信》的魅力?
——李春平
小说对生活的描摹真实可感,活灵活现,对职场中的人事人生。体验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
——肖仁福
编辑推荐《亲信》介绍了:《梅次故事》作者王跃文,《位置》作者肖仁福,《步步高》作者李春平,联袂推荐。
与《沧浪之水》、《梅次故事》、《位置》并称为四大小说。
序言一个夏夜,吴国恩同几个文学朋友到我家聊天。我家屋顶有个大阳台,种着些花木。记得天上还有月亮,隐约听得虫鸣。泡上几杯清茶,话题就海阔天空了。听说吴国恩八岁之前不会讲汉语,我颇为好奇。苗语同汉语的区别,大概不是方言同普通话的区别。吴国恩的汉语,应该是他的外来语。他如今用汉语写作,思维应是苗语吧。苗语是他的母语。他同外界的交流,得不停地把苗话翻译成汉语。
我想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他的写作是否也具有某种不同寻常的味道呢?不久,我读了他的中篇小说《寻找诗人夏天》。这是一篇很有生命质感和诗意的小说,质朴而深情。我发现自己的臆想似有道理,他的小说语言,他眼里的外界景象,都是“翻译”过的。那是一个湘西苗人眼里的世界。那个夏夜,我怂恿他唱苗歌,得是原汁原味的。吴国恩有些腼腆,终于没有唱。倒是听他说了自己的经历。他曾背着瓦匠行头游走四方,见识过很多人间故事。听他自己讲述,《寻找诗人夏天》已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说,似乎是关于他自己的一个寓言。他凭着原始的手艺,顶着烈日远走他乡,寻找一种说不确切的东西。我小时候见过他那样的瓦匠,制瓦坯的工具像个没有底的小木桶,揉得很黏的黄泥巴贴在上面,一边转动一边拿木片儿刮得光溜溜的。无底的木桶和刮瓦泥的木片,自然都有专业的名称,我叫不上来。吴围恩叫得上,他知道很多乡野的东西。
我也是乡下人,却过早地离开了土地。我羡慕吴国恩有那么丰厚的民间生活,有那么多田野行走的历练。何况,他还有一个神秘的湘西苗家。曾于某处见过湘西黄永玉先生的题词:苍崖之滴,汇于潭渊。我立马想到r湘两的山水,那必定是鱼龙潜跃之地。我对吴国恩说:你就写你自己的生活,那是别人没有的东西。
文摘1
去楚西市履新的那天早晨,陈默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早早来到了杂志社编辑部。同事们都还没来上班,昨晚编辑部给他开了一个欢送会,大家都喝得有些醉,估计今天是要集体迟到了。
陈默倚在窗口边,朝外面眺望。从杂志社所在的那层楼往下面看,可看见荷花胡同七弯八拐地在高楼下蛇一样游动,也可以看见稍远一点的五一大道川流不息。再远些,海面像晾晒着的一匹锦缎,在太阳下波光粼粼。
多么壮美的景色啊。陈默感叹起来,感到无比的留恋。
三年来,每天上班前他总要靠着窗口,迷醉地朝外面看上一会,才强制自己坐到稿件堆积如山的办公桌前去,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段时间,他是越来越腻味这项编辑工作了,整天埋首于故纸堆中,策划主题,联系作者,看枯燥无味的论文,改稿,签写稿签,还有没完没了的校对……生活完全被模式化了。很多时候,陈默甚至觉得,这装修简洁的编辑部不啻于一个牢笼,关在这泛着油墨清香和故纸气味的办公室里,他不由得要生出一种逃离的欲望,想跳上窗台一跃而下,在这城市上空高高飞翔。
而今,他真的要飞翔了,却对这杂乱的编辑部感到如此亲切和难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里竟然成了他人生转折的地方。
陈默到这家省委机关刊物来当打工编辑,纯粹是阴差阳错。
八年前,陈默在家乡县委办工作,挂了一个县委办副主任的头衔,分管综合信息。二十多岁的人,能升到县委办副主任这个位置,在那座濒海的小县城里,不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也多少算个热门人物。陈默名牌大学毕业,在大学入的党,大四的时候就成了组织选调生加入了公务员队伍,分配到那个虽然有些偏远然而矿资源丰富的县,先当了一年的乡团委书记,就被调到县委办,不到两年又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这样的升迁速度确实不多。大家开玩笑说,照这样的升法,就是升到总书记的位子,也要不了几年。陈默爱好文学,经常在报刊发些小文章,偶尔也在文学杂志发表一两篇小说,属于有才干的人,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是“第一坨藕煤”——那个小县的民间幽默家们把干部提拔比作烧煤炉:在职的中层干部是中间那坨煤,烈焰正炽;退居二线的干部是最底下那坨煤,热量耗尽,接着就是被夹出炉外到一边凉快去;年轻有能力,仕途看好的干部犹如最上面的第一坨煤,马上要熊熊燃烧,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升迁到县委办副主任后,陈默就停步不前了,再也没有往上挪动哪怕半格,八年前一起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眼看着都升了各大局的局长,最次也是乡镇书记了,只有他还在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