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说心语:大学生的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

分類: 图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
品牌: 施索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1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13056737/9787313056733
·条形码:97873130567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施说心语:大学生的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是著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施索华老师回复大学生网络咨询、为大学生解疑释惑的书信集,包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学礼,无以立”、“境由心造”、“发乎情,止乎礼”、“君子不器”等五个部分,专注于大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大学生如何践行礼仪、大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心态、大学生如何面对爱情、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材等大学生活的五个最重要的方面,还收入了为大学生广为传诵的“施索华语录”,金玉良言,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作者简介施索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东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优秀教师奖、 “飞利浦”优秀教学奖、“美国硅谷校友会”优秀教学奖、烛光教学奖。
媒体推荐在这学期的思修课上真正认识了您,真的,往往亲身接触才有所感触。道德,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您这样说,我刻在心中。上您的课,会感慨,没有文化是多么可怕。有机会,我多听听您的课,感受心灵的涤荡,有的时候,真的好难用语言表述……
这是一个怎样的课堂,每次下课总会有热烈的掌声持久不绝,每次都会有外班的学生来听,座无虚席!这就是我们的思修课!她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教师,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她说要带我们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大厦里去徜徉,她做到了!她说要带我们去西方的文化中去采撷,她做到了!她叫施索华,她是一名教师!
是她使我经常能感觉到我是在上大学,是她使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是她使我开始懂得做人。
这样亲切的老师,这样致力于在生活中履行职责的朋友,我把她看成最美丽的中华女性!
每当开学选课,我们就会口耳相传:“德育课?选施索华的呀!”不出一两天,她网上挂牌的课必定爆满。
老子孔子的思想经过她的嘴巴说出来,也就不那么玄乎了。
她的课堂随意而融洽,她讲课时常常用眼睛瞪着你,仿佛要看透我们的内心似的。
——来自网络的学子声音
编辑推荐在《施说心语:大学生的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中,施老师以对话的形式,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通过师生问答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贴近同学的思想,贴近同学的感情,贴近同学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指导性。
目录
序以德立教,止于至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如何与人交往
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如何践行礼仪
境由心造 大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心态
发乎情,止乎礼大学生如何面对爱情
君子不器 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材
施索华语录课堂内外
附录她让思想政治课如此鲜活
后记德为修身之首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以德立教,止于至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传统的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拓展领域和丰富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融为一体。通过谈心、疏导、咨询等情感的交融与心灵的沟通,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
——这是施索华老师的新书《施说心语》里的一段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上海交大有这样一位老师、同行而感到欣慰和自豪。2008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会见会议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李长春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在长期和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立自主、个性鲜明、勇于创新、接受新事物快、崇尚公平正义,这是他们的长处,但是在与人交往、人际协调、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青年人成长最重要的大学期间,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和情感意志的塑造者。
在本书中,施老师以对话的形式,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通过师生问答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贴近同学的思想,贴近同学的感情,贴近同学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指导性。
文摘是我的父母却不喜欢我男友,父母让我在他们与男友之间作出选择,男友在我心里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很困惑,也很苦恼。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中,父母亲占有绝对的地位,其意见也有着十足的分量。若当事人的意见与父母相反,也只能含泪委屈地选择接受。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否定了婚姻上的父母之命,而以当事人的自我决定作为第一条件,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在自由恋爱中,有时也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完全随自己的意愿,彻底排斥周围人的意见,包括父母的意见。有的年轻人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踏错了人生的第一步,以后便尝到了无尽的苦楚。因此适当地考虑和尊重一下父母的意见,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恋爱中的当事人,有时考虑的只是两情相悦和对方外表的好坏,至于人品、前途等内在的东西,一时难以看清楚。虽然父母的眼光也不一定能完全透视,至少他们在某些方面比子女要有经验一些。你可以试着与父母多一点沟通,尽量全面地介绍你男朋友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你的男朋友与你的父母多进行一些了解和交流。也许你父母会发现你男朋友身上的优点甚至是闪光点,觉得他真是女儿可以托付终生的好对象,也许通过你男朋友与你父母或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你发现了他身上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合你的地方,那你真的要慎重考虑了。面对穷追不舍
施老师,最近有个男孩子对我穷追不舍,可他确实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因为是同学嘛,我又不好太绝情地拒绝他.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如此说来,你是碰到了一个自作多情的单恋者。这是爱情中一种不完整的表现形式,这种单方面的爱情往往是虚无的、幻想的。你说他确实不是你喜欢的那种类型的,那你就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要拖泥带水,要让他知难而退。我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气质类型、什么性格特点的人,因为有的单相思的人是带点痴狂的,你望他一眼,他以为你对他有意;你向他笑一笑,他以为你答应了他向你要求的事情。如果遇仁这样的人,不理不睬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事情也不需要解释得太多,因为越描越黑,越解释越麻烦.如果他打电话给你,你挂断就是了;如果他发信来,你不要回。千万不要犹犹豫豫,否则麻烦多多。女孩子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有一个通病,就是明明不喜欢,但又不愿意明确地去拒绝,有时还有些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有魅力,于是在有意无意间给了对方希望和机会,使他更加痴心,其实这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做法,不可取。对爱情又向往又紧张
施老师,
……[看更多书摘]
后记德为修身之首
现代社会被人称为物质时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又是多么的不识时务。我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滚滚红尘对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名的诱惑、利的诱惑,还有情感的诱惑,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性。西方的柏拉图说:理性是骑手,情感是马,理性要很好地驾驭情感,就会走向道德的彼岸,理性驾驭不了情感。就会堕向罪恶的深渊.中国的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有点极端,孔于说“仁者爱人”,老子说:“常善待人”,孟子认为人应当“为群而忘己”,而北宋的范仲淹则把这个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的精髓。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伟大的行为和伟大的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我们尤应缅怀与推祟这位思想家的贡献。”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学习孔子的智慧。”在日本,一位倡导儒家文化的企业家涩泽荣一认为,日本的企业应该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之上。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人认为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朝鲜,有些乡村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村规民约立在村头。在新加坡,中学生上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新加坡领导人曾经宣布儒家精神是新加坡的治国之纲.
西方有位历史学家叫汤因比,这个人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说中国人千万不要放弃自己民族固有的东西,不然就是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