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分類: 图书,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综合,
品牌: 王鹤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0652834/9787530652831
·条形码:978753065283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内容为:也许任何一部书的约稿,都不会像《流失的国宝》一样使我顿时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甚至瞬间血脉贲张。当百花文艺出版社魏钧泉先生告知我,我写的《镇馆之宝——世界著名博物馆顶级藏品》颇受欢迎时,我只是淡淡一笑。结果在意料之内——出版社慧眼独具,我也确实付出了许多。但接着约我这部书稿时,我说心里话,那一阵短暂的兴奋转而为严肃的思考。如果说上一部书是以世界人的眼光去看,去分析,去介绍,那么这一部书提起我责任感的首先是“我——一个中国人”。
作者简介王鹤,男,1980年生于天津市。现为南开大学文艺美学博士生,先后在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2007年获得“天津市第九届文艺新星”称号。1999年起独立或合作完成天津西青区《星耀长空》、山西大同《合旋》等不锈钢城雕;完成天津市《和谐》、《日晷起源》等石刻浮雕;第二工人文化宫劳模园《刘长福像》、天津市西青区《精武园》、《乾隆园》等近十座青铜雕塑。2004年,雕塑作品《桑丘狂想曲》获天津市第五届青年美展三等奖。2006年,雕塑作品《文学巨匠——梁斌》获天津市第六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并被天津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2005年,所撰《中国雕塑史》(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出版。2007年,《世界雕塑名作100讲》出版。2008年,《雕塑艺术教育》、《民间艺术教育》、《展示艺术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镇馆之宝——世界著名博物馆顶级藏品》出版。另有合作《现代设计史》、《古韵意大利》、《冷峻德意志》、《玫瑰法兰西》以及多篇专业论文出版或发表。自2003年至今,先后参加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一项、国家建设部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国家重点课题一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编辑推荐《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目录
写在前面
美国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人面龙身盔》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子母象尊》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回纹白陶器》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令彝》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虎尊》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子之弄鸟尊》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玉辟邪》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响堂山石窟柱础兽》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洛神赋图》(宋摹本)
弗里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杨贵妃上马图》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小臣舱犀尊》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金铜释迦牟尼像》
哈佛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莫高窟328窟供养菩萨》
哈佛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虎头纹兕觥》
波士顿美术馆《凤纹卣》
波士顿美术馆《女杂技俑》
波士顿美术馆《上林苑驯兽图》
波士顿美术馆《持莲子观音》
波士顿美术馆《北齐校书图》(宋摹本)
波士顿美术馆《自在观音》
大都会博物馆《照夜白图》
大都会博物馆《竹禽图》
大都会博物馆《人马图》
纳尔逊与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
纳尔逊与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渔夫晚歌》
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飒露紫》《拳毛与岛》
法国
吉梅博物馆《玉猪龙》
吉梅博物馆《象尊》
色努施奇博物馆《虎卣》(《虎食人卣》)
英国
大英博物馆《双羊尊》
大英博物馆《康侯簋》《邢侯簋》
大英博物馆《楚镇墓兽》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玉马首》
德国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钺》
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海矶镜》
东京国立博物馆《雪景山水图》《潇湘卧游图》
《红白芙蓉图》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曜变天目茶碗》
京都国立博物馆《唐三彩马》
大阪市立美术馆《伏生授经图》
其他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及其他博物馆《易县罗汉》
后记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所谓“中国探险”
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不但是一个空间上的名词,更是一个时间上的名词,自前秦始,历朝历代都有大批能工巧匠投入这项艰苦浩大的工程。敦煌地处河西走廊,作为汉唐之际中西交往的咽喉要冲,它最先接触佛教经像,自然在造像风格上博采众家之长。关于莫高窟的定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名僧乐傅,一日行至敦煌三危山下,见四周僻静,空旷疏野,觉得是个诵经的好地方,于是就地禅定,闭目诵经,待睁眼时已近傍晚。这时恰值落日余晖映照在红色的山岩上,乐傅只见金光灿烂中升腾起干佛,名僧不禁倒地便拜。从此人们认定这里是佛地,纷纷来此凿窟塑佛,从十六国起至元造像活动从未间断。仅莫高窟鸣沙山断崖上就有在编洞窟492个,历代的大规模造像活动积累至今已有林林总总大小彩塑像两干四百多个和大约四万五千多平米精美的壁画。风格各异,且能清楚看出风格演变的轨迹。因此称敦煌为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史画廊绝不为过。但是随着唐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被荒废,莫高窟在元代开凿了最后一个石窟后就沉寂了,直到1900年——庚子事变那一年。
后记也许任何一部书的约稿,都不会像《流失的国宝》一样使我顿时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甚至瞬间血脉贲张。
当百花文艺出版社魏钧泉先生告知我,我写的《镇馆之宝——世界著名博物馆顶级藏品》颇受欢迎时,我只是淡淡一笑。结果在意料之内——出版社慧眼独具,我也确实付出了许多。但接着约我这部书稿时,我说心里话,那一阵短暂的兴奋转而为严肃的思考。如果说上一部书是以世界人的眼光去看,去分析,去介绍,那么这一部书提起我责任感的首先是“我——一个中国人”。
还有什么比祖先的心灵之作流失到国外更让人痛心,想起来,心里一阵阵收紧,继而愤懑。别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国宝流失到国外,总像我们的心爱之物被别人夺去,而且至今不还。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国宝流失都意味着一种人为的掠夺。虽然有一种说法是,只要在地球上,即为全人类的奉献,应该资源共享。这句话也许没有错,但被人强夺之人和夺人之人的心绪怎么可能同样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