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民主演进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品牌: 唐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8364/9787802088368
·条形码:978780208836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民主演进》带大家回顾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演进的过程!《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中国式民主”的四个步骤:以“选举民主”为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标志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党内民主、加强公民社会建设,被认为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村民的政治参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通过村级选举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村干部在竞选期间大都采取“竞选承诺”来争取选票,比如村民致富、调查前任村干部腐败问题、用自己的钱为村民办实事等。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看到了现实利益,政治参与热情随之高涨。
编辑推荐《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民主演进》为丛书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册。
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中国式民族”四步走
民主之困局与出路——对中国政治改革经验的反思
基层政府的体制症结
社会分化和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村民自治
社会基层自治的得与失
“两委矛盾”
“组合竞选制”: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形式的探索
村民自治:农村两委关系的解析视角
村支书与村主任冲突实质:村庄派系斗争
村党支部与村民选举关系
村干部的“票仓”在哪里?
乡村关系:在控制中脱节
农村宗族与村民选举的关系
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
草根志愿组织与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
“冲突”是优化民主规则的“激发器”
寻求村落与国家之间的有效衔接
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
中国乡村保护主义政治及其后果
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改革:进展与问题
工会:应在劳、资之间玩平衡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工会改革与中国基层民主的新发展
工会直接选举:中国地方民主的新发展
工会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困境、症结及对策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在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的地区,政府已混同于一家经营工业园的公司,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职能的地方政府已被公司化了。在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话语里,充满了“土地便宜”、“税收优惠”、“劳动力便宜”等宣言和许诺。外来投资者成为政府的最高客户,公众的要求则被忽略。在工商企业与本地民众发生冲突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不惜违法来保护工商企业。这些地方政府以增加投资为拉动增长的主要手段,以GDP为自己的营业额,以地方财政收入为利润。在有些地方的公路两侧,我们可以找到诸如“谁和招商引资过不去,就是和全县人民过不去”之类堂而皇之的大标语。政府对商业运营的支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政府把自己变成了市场竞争的一个主体,做了许多原本应该是市场做的事情。政府官员的注意力主要是在投资者或者说有钱人的身上,或者说,政策取向更向有钱人倾斜。公权力过分介入市场运行,混淆了政商之间的界限,反而更加不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这种公司化的政府运行机制,使政府对于基层社会的公共需要缺乏回应能力。首先,在政府运作过程中,民众的需要和要求难以迅速反馈到政府体系中来。或者说,反馈的方式主要是非常规性的,如上访、群体性事件。而那些设计好的制度化通道运行不畅,或被废弃、或被堵塞。其次,在信息反馈上来以后,政府的处理机制也不健全。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来说,缺乏为民众做事的激励机制,也就缺少对相关信息做出反应的动力。由此可见,政府改革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公司化之所以成为政府运行的基本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根源:首先是整个政府体系自上而下的体制性要求——对于发展的片面理解,发展指标的压力型设计,成为政府公司化运行的公开旗帜。虽然现在“科学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理念和号召,但是在从上到下的政府业绩考核中,GDP和财政收入依然是核心标准。其次是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性激励。在政府管理实践中,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各级政府有本级政府的利益,不同部门也有不同部门的利益,而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