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防卫(城乡居民安全防范手册)

分類: 图书,体育,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中国武术,武术功防,
品牌: 张银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726359/9787508726359
·条形码:978750872635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城乡居民安全防范手册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居民防卫》主要讲述了:违法犯罪,尤其暴力犯罪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而法律在保障民众个人安全方面的责任就落在每一位民众自己身上。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防身自卫,减少成为受害者的机率,以抵抗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的侵害。因此,从马斯洛理论的生存角度来说,防身自卫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人人都要学,人人都应会。
编辑推荐《居民防卫》是由张银福所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序言
知识篇
一、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二)社会意识因素
二、遭受犯罪侵害的个体原因
(一)个体心理结构
(二)个体人生观结构
三、犯罪侵害容易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
(一)时间的选择
(二)空间的选择
四、实施犯罪侵害的特点规律
(一)侵害者的身份与侵害特点
(二)侵害者实施违法犯罪的选择性规律
(三)侵害者实施违法犯罪的动机及触发因素
五、犯罪侵害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措施
(二)单位措施
(三)校园措施
(四)街头措施
(五)开车措施
(六)公交措施
(七)文体娱乐措施
(八)旅游措施
自护篇
一、针对犯罪侵害的不同阶段,实施自我保护
(一)侵害前阶段
(二)侵害阶段
(三)侵害后阶段
二、对于暴力侵害的防身自卫
(一)防身自卫的基本体系
(二)防身自卫的安全意识
(三)防身自卫的基本策略
三、临界防卫的应对技巧
(一)过硬的心理
(二)勇敢的精神
(三)应对的策略
(四)智取巧打
(五)摆脱求助
(六)防卫的基本技法
(七)脱身技巧
(八)抓握解脱技巧
(九)物品利用
(十)对付众人
(十一)对付凶器
训练篇
一、心理素质训练
(一)防卫意识培养
(二)基本知识学习
(三)增强自信心训练
二、身体素质训练
(一)反应训练
(二)灵敏、协调训练
(三)抗击训练
(四)对抗训练
(五)功力练习
三、格斗技能训练
(一)格斗知识学习
(二)基本技能训练
……[看更多目录]
序言当今社会,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安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调查的资料中发现,全世界遭受犯罪侵害的状况是触目惊心的。从近年的国际被害调查来看,拉美、非洲的被害比率要高于全球的平均比率,处于最高的水平。在这些地区,都市中的公民四个中有三个至少遭受过一次侵害。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犯罪率节节上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每年约有一千八百万美国人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暴力犯罪在美国已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在亚洲,虽然被害率位居全球最低,但是每一百人中在过去的近五年内遭受过一次侵害的人数也高达52%左右。在我国,一项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16岁~28岁年龄段的人对社会不安全或不太安全的评价高达33.5%,仅次于40岁~60岁年龄段的人。可见,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各国的社会安全。
暴力犯罪往往在人体上,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痛、永久性的残废,甚至失去生命;在心理上,给人民带来恐惧与紧张。由此,使人终身受其不良影响。在财产方面,暴力犯罪使人民失去财产;而在社会生活方面,暴力犯罪使人们对人与人的关系失去最起码的信任,造成对出门上街的恐惧与退缩,失去正常的生活自由,人民生活的各方面秩序都受到干扰,生活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大家知道,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了世界闻名的人类需求模式。在其金字塔模式的上方是自信、自尊、自我实现的理想性追求,而在下方则是生理的需求及安全的基本生存需求。没有下方的生存基础,上方的理想需求则无从谈起。一个人的理想再高,能力再强,一旦被人杀害,失去生命,则一切皆空。人类需要语言来交流,需要科学知识以创造自己的未来,但也需要“防身自卫”,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工作及一切。
一提起防身自卫,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总认为防范歹徒暴力犯罪是警察、法院、监狱的事。有他们的保护,我们还需要什么防身自卫?有这种想法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梦中。就说警察,警察是对抗暴力犯罪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存在,使得歹徒不敢公开为非作歹。
文摘插图:

知识篇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犯罪侵害,实现自我保护,必须首先了解导致犯罪侵害发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自我保护,首先要控制侵害的直接原因、条件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避免诱发产生犯罪侵害的现象发生,使自己不成为被害人。当然,一旦遇上犯罪侵害,我们必须要最有效地实现临界的防卫保护。
一、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
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有秩序的结构,从社会视角考察,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与社会意识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人们生活、成长所不能脱离的重要社会环境空间。作为社会的个体,能否健康地成长,在社会环境中而不使自己因为性格、素质、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某些缺陷而具备被害倾向,这与其家庭、学校和社区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休戚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