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生物科学,人类学,
品牌: 王铭铭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6295840
·条形码:978750629584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以下简称《评论》)为学术文集,创办于2007年初。二、《评论》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文集。三、《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评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民族问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成果出版,受该基地之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有关科研经费资助。四、学术编辑委员会由来自国内不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部分中青年专业工作者组成。五、《评论》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登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六、《评论》每辑字数在25万字左右,可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学术论文;2.对话、辩论或学者访谈;3.田野札记或学术随笔;4.研讨会纪要;5.讲座;6.述评;7.书评等。
编辑推荐《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目录
区域与文明
TowardsaLong-TermMacro-GeographyofCulturalSubstances:FoodandSacrificeTraditionsinEast,WestandSouthAsia
CivilisationandTemporalities:ExamplesfromChina
跨学科讲坛
宗教、金钱、价值
文明的比较
超越封闭文化——中国境外的文明、区域和长时段的延续与断裂
对话
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萨林斯、王铭铭对谈录
笔会:历史学与人类学——寻求新的结合点
按语
历史人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在田野中阅读江南乡镇志
倾听来自村落边缘的微弱声音
民间文献与社区生活:一项文本社会史研究的设想
祭文本、礼仪下乡与意识模型
武艺中的地理、身体与皇权:“混杂”文明的人类学研究
张胜温《梵像卷》中的南诏大理国王权形态
域论:尼泊尔洛域人的文化-历史理论
经史传统和中国“宇宙观”——关于照想史与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中的经学:几种路径的探讨
研究札记
结盟事件——部落与早期文明
会议纪要
“国内人类学研究生教学的经验、问题与前景”圆桌会议纪要
“寻求新的起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基本课题”研讨会纪要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
晋水流域的历史与道德
圆桌会议
“抗战时期的中国学术”研讨会三次圆桌会议(实录)
述评
多元视角下的口述史访谈——读《行为互动的口述史访谈》
书评
《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
《象征在别处——社会人类学探讨》
《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
《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
《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
稿约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部分 他者与人类学
王:您提出一个对话的好主题——“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他者”。这个题目让我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克利福德.格尔兹对人类学和比较方法的论述。具体我记得不太清楚,好像他说过,人类学并不是那种伪善的谦逊’而是将我们自己的世界看做众多世界中的一个,我们的处境只是众多处境中的一种。这是您的言下之意吗?当您说“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时,是苟同格尔兹呢,还是有进一步的想法?
萨:这的确就是我想说的。“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是指,除非把自身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否则我们无法理解自身。卢梭曾经说过,如果你想研究人们,环顾四周即可;如果你想研究人或人类,那就必须观察整个世界,因为若要理解人的共性,必须得知道其差异。我们的社会只是众多社会中的一个,每个社会都按照自身种属及精神发展,它们合在一起构成整个人类。我们谁都不比别人高明,我们都依赖于他者。因此,我认为格尔兹对人类学的理解是对的。
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这个提法理解可能“通俗”些,也许我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我的外婆,她村子里的人把她叫做“猫眼女人”,因为她的眼睛既不是黑色,也不是棕黑色,在汉人看来,她的眼睛是“有颜色”的。因为所有汉人的眼睛都是黑色、棕黑,所以黑颜色就相当于无色,但其他颜色就被认为是有色的。我外婆的绰号让我想起元朝时的一种等级观念,在蒙古帝王统治下,中国人分成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北方汉人,第四等是南人。“猫眼女人”也许正是我们所知的“色目人”,可能还包括欧洲人和印度人。因此,当您说“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我也许可以说,在体质而非文化的意义上,我作为我外婆的外孙,也是“他者之一”。不过,当这些村民叫我外婆“猫眼女人”的时候,那却是一种偏见,可以说有点不好。因为她不是汉人,而是属于其他民族,因此体质也具有文化的意义,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对自己家乡的文化混合就比较敏感。我们有这种了不起的混合’但我不确定这是否就是您所谓的“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因为您刚才所谈的听起来似乎更右深意。我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跨学科讲坛文明的比较2007年5月,我在北京的讲座上讨论了关于文明的常见标准,即共同的参照中心,相互关联的实践与事物,一种或数种相关的、提供方向感和生存意义的宇宙观,以及知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