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概论,
品牌: 索尔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0106410
·条形码:978730010641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讲述:索尔索教授热爱中国,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曾多次到访中国。索尔索教授总是充满好奇,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他总在鼓励其他人要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解答使读者好奇的心理学问题。每一次修订这《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我都会在心里想:读者需要什么?怎样能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什么样的案例更好?什么样的实验报告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设计的元素?我能把恼人的实验心理学写得有趣吗?我能把迷惑变为好奇吗?将通常意义的“有趣”和实验设计联系起来是颇具挑战性的。但事实上,心理学研究是非常有创意的,也是心理学引人入胜的一个方面。
作者简介罗伯特·索尔索,原美国內华达大学里诺校区心理学系主任。于2005年1月16日逝世。1981年索尔索博士被选为富布莱特学者,他在各国讲学,为国际心理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索尔索博士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心理学协会(WPA)的前任主席。他在內布拉斯加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圣路易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因心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会长奖。
索尔索博士写过37本著作,80多篇文章,他编写的心理学教材被各国大学广泛采用,其中包括:《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与视觉艺术》、《艺术心理及大脑意识的进化》以及《心智科学》等。
M·金伯利·麦克林,美国北艾奥瓦大学心理学及法学副教授。她于內华达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麦克林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心理学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她的研究活动在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及法律心理学间架起了桥梁。她注重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
媒体推荐这本教材反映了一套匠心别具、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本书在介绍基本原则时,穿插了大量案例,这使得原则的阐释生动、形象,不再枯燥或流于形式。第二部分的案例涉及面广,贴近生活,趣味盎然,深受师生喜爱。另外,本教材是第8次修订版,可谓是精雕细琢之上品。
——杨治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这本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呈现方式生动,使读者能更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比较艰涩的实验心理学课程,能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入门、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思路、实验设计方法和过程的目的。本书独到的写作风格和教学实践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我教授实验心理学已经12年了,一直都采用这本教材。这本书的内容中肯而全面,精彩之处在于第二部分的15篇实验报告。我认为让学生在案例基础上理解概念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非常推崇这本教材。
——巴顿·鲍尔森,美国西北大学
编辑推荐《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全球采用率第一的实验心理学教材,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200多所国内餐知名大学采用,已故心理学大师,美国心理学协会创始人索尔索博士经典之作,国内实验心理学顶尖专家杨治良教授专文推荐。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1章 科学研究概述
1.1 实验心理学的主题
1.2 科学
1.3 事实、理论和推测
1.4 心理科学
1.5 科学方法
1.6 实验设计
1.7 科学方法的假设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1.8 心理学实验
1.9 实验心理学的假设提出
1.10 其他研究方法
1.11 观察法
1.12 档案研究
1.13 相关研究
1.14 调查研究
1.15 结束语
第2章 心理学文献:理解性阅读并获得研究思路
2.1 思路、灵感和心理学文献
2.2 使用因特网
2.3 电子数据库:索引、摘要和全文
2.4 心理学文献阅读与理解
2.5 文献阅读记录
2.6 结束语
第3章 心理学基本实验设计
3.1 实验心理学的逻辑
3.2 操作性定义
3.3 自变量和因变量
3.4 实验组和控制组
3.5 结束语
第4章 高级设计技术
4.1 因子设计
4.2 准实验设计
4.3 功能设计
4.4 结果的泛化
4.5 结束语
第5章 实验设计与控制
5.1 控制的比较
5.2 科学推论
5.3 控制类型
5.4 实验范式
5.5 处理组和控制组的使用
5.6 结束语
第6章 被试变量控制
6.1 处理组被试的同质
6.2 随机分派
6.3 被试匹配
6.4 被试内控制
6.5 被试缺失
6.6 结束语
第7章 实验设计的评论
7.1 实验概要
7.2 结束语
第8章 实验偷问题
8.1 心理学家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8.2 使用人类被试的研究
8.3 案例分析
8.4 结束语
第9章 研究过程
9.1 如何研究
9.2 撰写研究论文
9.3 数据报告
9.4 样稿
9.5 投稿
9.6 专业会议的展板
9.7 结束语
第二部分 实验分析
第10章 品尝可乐
10.1 引言
10.2 分析
10.3 问题
11.1 引言
11.2 问题
第12章 旧情难忘
12.1 引言
12.2 分析
12.3 问题
13.1 引言
13.2 分析
13.3 问题
第14章 荷尔蒙与玩具偏好
14.1 引言
14.2 分析
14.3 问题
第15章 母性行为
15.1 引言
15.2 分析
15.3 问题
……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亲爱的读者,我很高兴为《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写中文版序。
与这本书的结缘始于帮助我最喜爱的教授——索尔索教授编辑本书的第一版,那时,我还是他的学生。多年过去后,我超越了编辑的角色,成为了合著者。索尔索教授和我对此书倾注了大量心力。非常不幸的是,我的良师益友——索尔索教授于2005年去世了。为这本书写序,对我来说是悲喜交加。他的言语、他的精神以及他希望通过本书教导学生的热切渴望都体现在这本书中。
索尔索教授热爱中国,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曾多次到访中国。索尔索教授总是充满好奇,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他总在鼓励其他人要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解答使读者好奇的心理学问题。每一次修订这本书,我都会在心里想:读者需要什么?怎样能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什么样的案例更好?什么样的实验报告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设计的元素?我能把恼人的实验心理学写得有趣吗?我能把迷惑变为好奇吗?将通常意义的“有趣”和实验设计联系起来是颇具挑战性的。但事实上,心理学研究是非常有创意的,也是心理学引人入胜的一个方面。
对实验设计原则的学习可以帮你解答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问题,并为你理解和分析他人的研究提供工具,而且,你可以更理智地面对繁多的实验发现。我试图在本书中提供达到上述目的的所需信息,并希望你可以通过案例和实际的研究来学会这些原則。
是你们对帮功这本书不断改进。读者说需要术语表,所以,我在本书中增加了术语表;读者提出某个案例或论文很枯燥、很晦涩,我就换掉。如果你喜欢这本书的某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哪些方面你不喜欢,请与我联系,我非常想知道你们的反馈。
文摘插图:

心理学实验研究能让我们得到关于人类与动物心理生活的真实报告,并基于这些报告或事实建构心理学理论或模型。实验心理研究的基本特点在于心理学实验大多是用来揭示因果关系的,正如食物的剥夺会引发人们的饥饿感,而内心不安则导致焦虑一样。另外有些研究则完全是描述性的,例如个案研究对一个真实环境中的个体进行观察。是啊!生命是异常复杂的,几乎所有的心理现象都不会有唯一的原因,而同一原因往往却能引起我们心理或行为上复杂的结果。正是为了揭示科学领域,尤其是实验心理学领域中的因果关系,研究者们发展出成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的方法。
假设我们要研究人对公路标志的反应能力,不仅要考虑标志的亮度(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你是看不到它的),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个体对标志含义的理解能力(法语标志或欧洲的信号可能理解起来就存在困难)、个体的意识状态(如果是24小时未睡,个体的反应可能比正常时慢)、药物或酒精使用的程度、个体的视锐度c(及车辆行驶的速度等。简而言之,单因素设计只是操纵了单一的自变量,并控制其他因素或保持恒定。但生命是如此复杂,行为的原因也是如此复杂。我们需要探究一些略为复杂的,能对多个因素进行处理的实验程序,本章就将分析这些因子设计、准实验设计以及其他复杂的设计。
单因素实验(即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是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但行为显然不仅仅一个自变量的函数。例如,发展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如果儿童的父母具有敌意且对儿童过度控制,儿童可能会变得退缩;而如果教养方式有敌意,同时对儿童忽略且不控制儿童的行为的话,儿童可能会形成反社会行为。所以,父母的友善或敌意程度和控制的程度这两个变量都是决定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要确定两个或更多自变量(比如你还想把遗传作为第三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研究者就可以使用因子设计。在因子设计中,可以同时操纵两个或更多的自变量,并评估自变量在因变量上的效应和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我们选用比较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因子设计的简单应用,研究中研究者分析大鼠在不同的食物剥夺和奖励条件下的奔跑速度。
后记整理好这部《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教材后,译者深受其写作风格和其实践性教学的启发。这本教材运用了通俗、便于理解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使读者对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变得更容易,能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入门、理解和掌握其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思路、思维方式、实验设计方法和过程的目的。并且,学习者可以通过本教材了解如何从各个层面做好一项心理学研究,并最终将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这种独到的写作风格和教学实践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无疑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和研究的入门参考书。这一点对于国内编写或修订已有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以及改善我们的实验心理学教学也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福州大学心理系周义斌同志、河南许昌学院心理学系的郑亚芹同志做了大量翻译和整理的工作,另外我的在读研究生魏柳青、冯晴、李茂、杨斌、刘冰、李迎娣等同学在译稿的整理、校对和补译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里对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表示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黄珏苹在译稿的文字校对、编辑、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对她的工作也深表感谢!感谢本书原作者为中国读者提供这样一部风格独特的教学参考书!全书最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张学民校译定稿。
最后,希望这本《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的译著能够受到更多同学和教师的欢迎,并能从中获益。如读者发现书中有释译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