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在线:历代帝王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作品,中国画,综合,
品牌: 上海书画出版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页码:3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806726519
·条形码:978780672651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代帝王,是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代没有照片,千古一帝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最早的帝王画,可以追溯到种种遥远而缺乏实证的文字记载,如《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见四周的墙壁上画有圣主尧、舜和暴君夏桀、商纣的肖像。他认为这些帝王图『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孔子的这番评价, 一语道明了古代帝王画的功能,乃是出于礼教的宣传目的。
当孔子把『兴废之诫』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任务时,他或许没想到,这样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期竟主宰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功能,甚至建国后盛行一时的伟人像、英雄像,与这一见解其实也异曲同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三国时曹植与孔子相类似的见解:『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早期的帝王画大都是以屏画、壁画的形式出现,通过形象上的『善恶对比』,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正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自汉代以后,宫廷壁画及卷轴画中的帝王图已成为委婉地向统治者进谏的政治性作品,不但臣僚们利用它来推行政见,而且帝王也用它来美化自己,表现能接受历史的经验,是趋贤去恶的明主。然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随着大量绘有大批壁画的建筑物的损毁,后人却只能通过文字记载来想像这些作品的风采了。
媒体推荐千秋功过画帝王
历代帝王,是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代没有照片,千古一帝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最早的帝王画,可以追溯到种种遥远而缺乏实证的文字记载,如《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见四周的墙壁上画有圣主尧、舜和暴君夏桀、商纣的肖像。他认为这些帝王图[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孔子的这番评价,一语道明了古代帝王画的功能,乃是出于礼教的宣传目的。
当孔子把[兴废之诫]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任务时,他或许没想到,这样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期竟主宰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功能,甚至建国后盛行一时的伟人像、英雄像,与这一见解其实也异曲同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三国时曹植与孔子相类似的见解:[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早期的帝王画大都是以屏画、壁画的形式出现,通过形象上的[善恶对比],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正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自汉代以后,宫廷壁画及卷轴画中的帝王图已成为委婉地向统治者进谏的政治性作品,不但臣僚们利用它来推行政见,而且帝王也用它来美化自己,表现能接受历史的经验,是趋贤去恶的明主。然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随着大量绘有大批壁画的建筑物的损毁,后人却只能通过文字记载来想像这些一作品的风采了。
流传至今的帝王卷丑画中,以传为唐代阎立本所绘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最早。尤其是《历代帝王图》,是一件典型的礼教绘画作品。画中共刻画了汉魏以来十三个帝王的形象。帝王的服饰、仪仗、起居、侍从等都表现着统治者共同的特征和气势,而一画家又通过入微地表现不同帝王的不同个性,象征并反映了这些帝王的千秋功过。相传同是阎立本所画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步辇图》,则向我们传达了另一个信息——帝王的肖像常常同时也是一种记录重要事件的方法,很有些像今天的记录影片。这样的情况在西方甚至更为普遍,比如我们对大卫的《拿破伦加冕》和《马拉之死》大概不会陌生。正是通过这些作品,使我们对久远的历史场景在头脑中产生了一定的直观印象。依靠类似于《步辇图》这样的作品,使今人仍能较确切地了解盛唐帝王的威仪和处理重大事件的方式。在中国,类似的作品还有不少,如传宋徽宗所作的《听琴图》和清郎世宁所作的《万树园赐宴图》等。
古代,大多数的帝王肖像出于宫廷画家的手笔,特别是当朝帝王的画往往由专职的宫廷画家完成。不过民间也流传着一些以帝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且主要以远古的传说故事为内容。尽管同样具有礼教的功能,但正所谓[生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说蔡中郎],这些作品,其实不过是人们凭想像的[演义],而并不具备真实可靠的史料价值了。
编辑推荐历代帝王,是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代没有照片,千古一帝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最早的帝王画,可以追溯到种种遥远而缺乏实证的文字记载,如《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见四周的墙壁上画有圣主尧、舜和暴君夏桀、商纣的肖像。他认为这些帝王图『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孔子的这番评价, 一语道明了古代帝王画的功能,乃是出于礼教的宣传目的。
当孔子把『兴废之诫』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任务时,他或许没想到,这样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期竟主宰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功能,甚至建国后盛行一时的伟人像、英雄像,与这一见解其实也异曲同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三国时曹植与孔子相类似的见解:『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早期的帝王画大都是以屏画、壁画的形式出现,通过形象上的『善恶对比』,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正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自汉代以后,宫廷壁画及卷轴画中的帝王图已成为委婉地向统治者进谏的政治性作品,不但臣僚们利用它来推行政见,而且帝王也用它来美化自己,表现能接受历史的经验,是趋贤去恶的明主。然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随着大量绘有大批壁画的建筑物的损毁,后人却只能通过文字记载来想像这些作品的风采了。
目录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卷 之一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卷 之二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卷 之三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卷 之四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卷 之五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