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百日通(书法技法速成丛书)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杨永健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页码:11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806726764
·条形码:978780672676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书法技法速成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行书这种字体一直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喜欢使用的一种字体(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不断推广,电脑代笔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很多场合,电脑还是不能代替毛笔或硬笔,因此很多人希望在较快的时间内掌握行书的书写方法。
行书是后汉时期民间的流行起来的新兴字体,这种字体简便迅速,适应行文起稿的要求。当时的章草虽简便而隶书波势,今草则识别困难,行书因此应运而生。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便是行书,唐张怀瓘的《十体书断》日:“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又称为“行狎书,”是书信往来常用的书体。
行书同其其他书体一样,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要求,即严格的法度和规范,不是楷书写得随便一点就成行书了。如果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倒是很恰当的,但还要懂得点“草法”,这样,学起来就较方便。
作者简介杨永健,1948年生,浙江海盐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高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入展历届上海市书法展,中日、中韩书法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曾随上海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奖”。在书法创作的同时,还注重书法教学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出版有《怎样写好楷书笔画》、《怎样写好楷书结构》、《怎样写行书》等著作和《当代书家五体千字文》(楷书部分)字帖。
媒体推荐引言
行书这种字体一直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喜欢使用的一种字体(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不断推广,电脑代笔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很多场合,电脑还是不能代替毛笔或硬笔,因此很多人希望在较快的时间内掌握行书的书写方法。
行书是后汉时期民间流行起来的新兴字体,这种字体简便迅速,适应行文起稿的要求。当时的章草虽简便而多隶书波势,今草则识别困难,行书因此应运而生了。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便是行书。唐张怀瓘的《十体书断》日:“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又称为“行狎书”,是书信往来常用的书体。
行书同其他书体一样,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要求,即严格的法度和规范,不是楷书写得随便一点就成行书了。如果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倒是很恰当的,但还要懂得点“草法”,这样,学起来就较方便。
编辑推荐行书这种字体一直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喜欢使用的一种字体(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不断推广,电脑代笔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很多场合,电脑还是不能代替毛笔或硬笔,因此很多人希望在较快的时间内掌握行书的书写方法。
行书是后汉时期民间的流行起来的新兴字体,这种字体简便迅速,适应行文起稿的要求。当时的章草虽简便而隶书波势,今草则识别困难,行书因此应运而生。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便是行书,唐张怀瓘的《十体书断》日:“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又称为“行狎书,”是书信往来常用的书体。
行书同其其他书体一样,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要求,即严格的法度和规范,不是楷书写得随便一点就成行书了。如果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倒是很恰当的,但还要懂得点“草法”,这样,学起来就较方便。
目录
引言
一 行书发展简史
二 行书的特点
三 行书的基本笔法
第一阶段 行书基本笔画的练习(四周)
第一周 行书点的练习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行书发展简史
行书产生的时间,不会晚于草书。在魏晋之前,隶书是通行的书体,一点一画,端正、质朴、凝重。用笔逆入平出,不太强调落笔和起笔的“三折”,特别是起笔就更随便一些,但波势非常突出,成为隶书的一大特点。行书逐步改变了这种趋势。把书法表达情意的能力提到个新的水平,并且经历了相当艮的历史时期,其间不同历史时期造就了风格各异的行书大家。叭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行书,我们不能无视行书的历史沿革。这里以历史为线索,引出行书杰出代表人物,概要地把行书的发展作一些介绍。
三国时,魏人钟繇、胡昭的行书,有关文字都说过两人“各得刘德升之善”,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传世的行书墨迹,无从鉴别,而钟繇是人们所熟知的楷书大家,可以想像得出他的行书也定颇具风采。时人评价钟、胡二人的行书各得其妙,有“胡肥钟瘦”之说。胡昭的字未见,不能妄说,钟字可能是摹本之故,并不瘦。
晋时,行书发展至娴熟妍美的阶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行书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很大贡献。他们在借鉴总结前人和同时代人成熟
的基础上,加上他们自己特有的气质和超妙人化的书写技巧,形成了晋代书法的典型,这种书风特点所表现的是一种超逸宁静、典雅洒脱的艺术境界,渐渐繁衍形成一种长期笼罩书坛的王氏书风。王羲之最杰出的代表作是被誉为“灭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王献之的代表作有《鸭头丸帖》等,二王父子传世墨迹很多,不再一一例举。而世有“三希”之兑,指的是三件
希世墨宝。这“三希”中羲、献父子各占了一件,另一件是晋人王珣的代表作《伯远帖》。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心定神闲、飘逸萧散、婉丽清约的韵致。
晋人创造的书法高峰,到唐代更加普及、深化,进入繁荣昌盛的时代。初唐几家的行书虽都学二王,但又有变化,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发挥了自己的特点。欧阳询的行书骨气劲峭,秀健刻厉,向背转折深得大王风气,节奏的蝉联起伏、跌宕精彩很有小王的姿致。从传世的《梦奠》、《卜商》、《张翰》诸帖可见其特点。虞世南得右军的美韵,学大令的宏观,其行书萧散虚和,遒媚风流,外柔内刚。传世的行书有《积年帖》、《翰墨帖》、《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褚遂良在学虞的基础上祖述右军,开合变化上有独到之处,行书清润古雅,线的变化富有弹性,笔力不靠剑拔弩张来表现,有一种按得到弹得起的趣味,其行书有《枯树赋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