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综合,
品牌: 刘强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6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040131188
·条形码:97870401311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原为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此次新编,根据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以培养21世纪合格中学政治课教师为目的,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习指导法、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和研究,对原教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作了内容和体系上的更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主要可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使用,也可供中学教师学习参考。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简单的历史回顾
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优秀的德育思想
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
二、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德育理论
一、学习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意义
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三、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
四、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五、实践能力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础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一、历史论德育性质
二、内容论德育性质
三、特点论德育性质
四、途径论德育性质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
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
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一、教师与学生
二、教育与教学
三、传授与接受
四、内化与外化
五、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附录:关于中学德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智力因素
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一、知行统一规律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四、时代性规律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五、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六、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七、创新性原则
八、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
一、教法和教学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
五、案例教学法
六、情感教学模式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二、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
四、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
附录:《市场交易的原则》教学设计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二、备课
三、教案的编写
附录:教案(一)
教案(二)
第六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
四、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五、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第七节说课
一、说课的含义
二、说课的内容
附录:《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说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
第一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
三、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
四、教学艺术的功能
五、教学艺术风格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一、备课的艺术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三、导人的艺术
四、讲课的艺术
五、教学启发的艺术
六、讲概念的艺术
七、提问的艺术
八、举例的艺术
九、板书的艺术
十、激励的艺术
十一、节奏调节的艺术
十二、幽默的艺术
十三、结尾的艺术
十四、考试命题的艺术
第六章思想政治学科学论
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
第八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九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而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和增强国家竞争能力的基础,也要和国家其他事业一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先进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及创造者,关系着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自己首先应该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掌握新的教学艺术,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因为新的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利用知识陈旧的教材培养不出具有前沿知识的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因此,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新教材。
这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和在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新教材。
这部教材所以称为“新论”,是因为它同我们原来编写的“面向21世纪教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这部新教材,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和教师素质等各方面问题。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中国教育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我们编写新教材的理论基础。
文摘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科学文化知识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烛光。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子或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谁都想成为一位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那就要倾心尽力地追寻这片使你成功的烛光。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教师之所以处在教育的关键地位,就是因为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教学上要获得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教者不但要掌握教学的科学理论,还要掌握教学的艺术。只知“教”什么,但不知怎么“教”,是成不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的科学理论能使你懂得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学艺术、技能可以使你知道怎样教,怎样学。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为对象的学科,是研究优化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教学科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基本教学理论,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新的教学理论和信息。这本《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就是捧给未来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在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走向成功之门的一束烛光。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概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
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了知识。而人们对某一方面的认识或经验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并反映这方面的规律之后,就成为某一方面的科学。人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教学的规律和艺术技巧认识之后就形成了教学的理论,人们称之为教学论。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论是人们对整个教学科学和艺术的认识,它是把整个教学当作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