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现代政治译丛)
分類: 图书,法律,法律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品牌: 斯科特·戈登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50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214029987
·条形码:9787214029980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政治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探讨了宪政思想和实践的发展,作者把宪政定义为通过政治权力的多元分配从而控制国家的 强制力量的政治制度。书中探讨了宪政实践的主要历史阶段:古代雅典、共和时期的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荷兰共和国、17世纪的英格兰以及18世纪的美国,其中对传统范式中较为忽视的威尼斯共和国和荷兰共和国的分析尤为引人入胜。由于作者把制度史研究和政治学分析与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和活跃生动的智识氛围融合在一起,使得此书更具可读性。
媒体推荐国家权力是必要的,但必须受到限制,而这种有效的限制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的,戈登教授对上述观念进行了丰富而详尽的阐述。他的分析引人入胜,必将给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那些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员,诸如法官和立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瓦尔特·F·墨菲,普林斯顿大学法学教授
“控制国家”是一个过去存在将来敢困扰我们的问题。但政制偶尔会产生作用。戈登这本杰作必将成为政制研究学者的基本参考书。该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实,而且也提出了一种洞见,它使西方民主政治得以避免充当阶段性实验品的命运。
——詹姆斯·M·布坎南,乔治·梅森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编辑推荐《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主权学说
经典主权学说
人民主权
议会主权
主权的批评家
第二章 雅典民主制
政制的发展
雅典政治制度
雅典政制理论
混合政体学说
斯巴达的极极主义政体
第三章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及其衰亡
共和国的政治体系
共和国体系的理论阐释
第四章 中世纪法律的对抗理论,天主教教会学,以及胡格诺派政治理论
寺院法和罗马法
天主教教会学和宗教会议改革运动
胡格诺派政治理论家
第五章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与欧洲
威尼斯政府体系
威尼斯立宪主义
教会与国家
威尼斯神话
威尼斯,混合政体和让·布丹
第六章 荷兰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
共和国的政治史,1566-1814
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荷兰政治理论
第七章 立宪政府的发展和17世纪英格兰的对抗理论
宗教宽容和公民自由
议会的作用
混合政体和对抗模式
早期斯图亚特时代
从内战到1688年革命
英格兰对抗性理论的起源
18世纪和孟德斯鸠
第八章 美国立宪主义
美国革命的政治理论
州宪法
联邦宪法
《权利法案》与法院制度
关于起源的评注
第九章 现代英国
古代遗风:君主政体和上院
下院和内阁
官僚机构
司法系统
非官方政治机构:压力集团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译者附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当代美国政治著作也几乎从未提出要按人口多少(在美国,怀俄明州人口不到50万,而加利福尼亚则有300万人口)重新分配参议院席位,这的确引人注意。与此相对照,进行新闻审查,限制宗教自由,不经立法机关授权而征税,或者收买议员及其他官员,上述行为哪怕再不明显,也会立刻引起重视。这或许说明,美国人更关心控制政治权力而不是注重“民主”的形式。
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应通过直接选举选出,这一过程为联邦政府的立法部门涂上了“人民主权”的色彩。布丹的主权学说虽然已经遭到前几章考察过的多元主义的立宪主义实例的严重削弱,但真正给予它致命一击的是美国的“复合共和国”。
美国宪法成功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推翻了只有在小型国家内才能实行共和政体的命题。早在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批驳这种观点之前,荷兰共和国的实例实际上便已否定了这一观点,因为荷兰不同于雅典、罗马和威尼斯,它不是城市国家。美利坚共和国则彻底消灭了这种观点,并因此削弱了在欧洲十分盛行的观念,即大型民族国家惟一的出路在于君主制。尽管当时有些美国人也抱有此种信念,但由于乔治·华盛顿十分明智地拒绝了让他当国王的建议,其他人也不可能觊觎这一职位。从1789年以来,我们目睹了很多政体的实例,其中不但包括共和制,而且也有君主制,这些政体通过采用联邦制成功地解决了在大型而庞杂的社会中保持政治统一的问题。
考察一下久已存在的政体四分法,该方法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及混合政体。
后记《控制国家》中译本出版以后,得到了海内外读书界的欢迎和好评。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钱永祥先生、香港大学法律系的陈弘毅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等知名学者均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对这本书的青睐和重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还把它列入政治法学的必读书目。译者也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得到了读者对本书译文质量的反馈和肯定。这些既表明了出版社在引进此书过程中的睿见和卓识,也是对译者工作的褒奖和鼓励。但不管怎样,本书是我们刚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时的产物,限于各方面的条件,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趁这次再版的机会,除了通读全书,改正行文和排印上的明显错漏之外,我们还补译了当时由于时间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未译出的部分注释内容,从而使目前的版本更趋完善。原译者之一,现在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陈丽微同学和我一起承担了修订工作,我代表全体译者向她表示感谢。“自由故人去,宪政大潮来”,愿借此联纪念“远去”的“故人”,并与来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