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
分類: 图书,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与工业造型,
品牌: 王受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00661460
·条形码:9787500661467
·包装版本:2005-0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中的精彩摘要:大凡讲到意大利设计,人们脸上都会流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来。如果看到巴托里设计公司(Bartoli Desing)的作品.那微笑就会更加灿烂了。我在学院开的一门课是”娱乐设计概论”。课堂上有学生问道:“日本动漫画和美国动漫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美国的动漫画是大军团,大公司合作的结果,目标是利润巨大的市场:而日本的动漫画是很个人化的创作。因此更加具有创作上的个人色彩,更加具有强烈的个体风格,也更加具有市场的弹性。”我说。我想这一说法。也可以应用在美国产品设计与意大利产品设计之间的区别上。
意大利设计公司都不大。往往是三两个人的组合,他们设计的作品也往往没有采用美国那种大规模企业生产的方式,而有点作坊生产的意思,批量不大.但是却讲究设计细节。巴托里的设计,走的是一条很雅致的风格路线。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设计的有机形式,但是色彩就丰富得多了。而且在有机形式的使用上,也更加具有娱乐色彩,更加有趣。北欧的有机现代主义,往往比较严肃,不苟言笑,而意大利的设计,却是神采飞扬,充满欢乐的。比如这个公司设计的 “塔克塔门把手”(Tacta door handler,for Colombo Design)、叫“云” 的可以堆砌的塑料椅子(CIoud armchar Segis 1999).不但流畅优雅.并且价格并不高。把价格低廉的塑料产品通过设计而赋予高贵的感觉,是意大利设计的突出能力。说他们“化腐朽为神奇”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是通过设计将普通的物件变成走俏的商品.则真是他们的独门功夫了。
巴托里说:我们喜欢设计一些友善的、不唐突的作品,放在那里总是能够让你找到感觉, (we like to design friendly,non-obtrusive products,which you feel might always have been where you place them)。话讲得很孚实,其实要做到可不容易。巴托里设计公司是由卡罗·巴托里(Carlo Barto)在 1963年建立的意大利设计公司,基本上是个家族公司。意大利好多公司,包括时装企业范思哲、普拉达等等.都是家族企业,意大利人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人。巴托里公司的设计领域很广,以家具和家庭用品为中心,也扩大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设计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卡罗本人曾经获得米兰设计三年展的最高奖项——金罗盘奖(Compasso d’Oro) ,该奖在设计界就好像是奥斯卡奖在电影界的地位,显示了巴托里设计的实力。
作者简介王受之先生是国内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于80年代初,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在,在美国最高设计学府——位于洛杉矶大都会区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任教授,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是著名的设计理论家。曾著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王受之,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1946年出生于广州,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7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切斯特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学院从事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88年开始在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担任设计理论教学,93年升任为全职终身教授.多次担任国际规格艺术大展的评委工作,任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客座教授.著作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设计专业教科书中主要参考书,相关著作被汇编成《设计史论丛书》。90年代介入地产领域,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中国地产及建筑的发展带来新活的国际理念,并为中国近10家地产公司提供顾问式服务。
王受之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客座教授。王受之所著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颇丰,其中包括大陆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等,台湾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世界现代平面设计》、《现代世界艺术的发展》等。
王受之——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理论系和研究生院教授
作为一个美籍华人,被认为是国内现代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和世界设计界权威的王受之近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针对中国建筑与城市的新鲜发言。最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和王石等大牌地产商的合作,他所着力推行的新居住理念正在得到实践。
1946年出生于广州,设计理论与设计史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Pasadena)全职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客座教授。他还在美国奥迪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南加洲建筑学院和洛杉矶南加洲大学教授设计类课程。出版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关于设计理论的重要著作,如《现代建筑史》、《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2001)、《流行时尚史》、《微风吹过圣芭芭拉》、《执意纯粹》、《纵情现代》、《哈罗,中产》、《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万科.第五国说》以及《白夜北欧.行走斯堪迪纳维亚设计》等。
编辑推荐《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作者说:其实,这辈子都在讲设计的故事,只不过以前老在讲台上讲,很少通过书的方式和大家讲。现在就想和大家通过这本薄薄的书来讲故事。如果大家每天读一两页,也就是每天听我讲一个故事,说不定一年下来,也知道好多新的事情呢。每天读书一两页.要花多少时间呢?读得快的人大约就是四五分钟的样子,读得比较仔细、比较慢的人最多也不过10分钟,如果能够在565天都坚持这个习惯,那一年就扎久实实地读?一本书,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总有些所得的。我自己现在还能记得住的大部分重要的故事和常识,都是在16岁到30岁之间读的,当时有点囫囵吞枣.没有人指导,乱读。其实,一个17岁的毛孩子当时哪里能够理解吉朋的《罗马的兴衰》,或阿拉贡的《共产党S》,即便当时比较流行的玛雅可夫斯基的构成主义诗也并不懂得如何欣赏,尤其量能够记住拜伦、济慈,布朗特、霍桑、高尔斯华绥的一些皮毛。但不管懂不懂,只是喜欢读,经年累月,即使在农村插队、在工厂做工,无论多累,还能坚持每天看上个把小时。当时并没有什么计划(其实,也轮不到我能有什么计划,除了毛选,新华书店卖的书可真不多),到得了手的书都读。没有想到,那些零零星星读的东西,居然有些就入了脑,现在还有印象。与美国同事聊天的时候,大凡涉及这些方面,还能够应答。当年不经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有关苏联、东欧的文化知识,使我在这些方面的常识上要比不少同事了解得还多一些。谈到肖斯塔科维奇、贝拉巴托克的音乐时,可以说出个道道,在谈肖洛霍夫、昆德拉的时候,也不至于太白痴。就是在我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能够比较容易把经典著作的一些精华提炼出来运用,每到这种时候,我真是感谢自己当年那股读书的劲头,也相信积少成多、每日读书的作用。
目录
i-Mac
i-Mac潮流
IDEO设计事务所与深泽直人
女孩子的设计
设计
朗:阿拉德
平庸中的神奇 | 阿什林格的设计
按订单设计 | 日本的大象设计事务所
无师自通的达斯特罗姆
电子宠物蛋
夫妇设计档
“积架车”和海菲特
技术焦点
米兰蓝调
设计的高低
时尚的设计师
“使用戴森”
刷子动机
陶瓷设计的探索
斯塔克果汁机的联想
弯曲的意大利设计
伊科设计
月亮设计
整洁的设计
直排轮溜冰鞋
折叠式手机
德国人与德国设计
汽车流行色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