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自在红:熊召政悟禅读史随笔(熊召政选集)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随笔杂文,哲理,
品牌: 熊召政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41123846
·条形码:978754112384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熊召政选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继前辈姚雪垠先生之名著《李自成》之后,2005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又颁给了熊召政的四卷本新作《张居正》。熊召政获奖绝非偶然,为写作长篇历史小说,他潜心苦研历史,一泡就是十年。十年工夫非寻常,不仅成就了《张居正》这部皇皇巨著,而且披沙拣金,妙手偶得,将很多思想的火花与阅读的感悟、历史的异象与心灵的拷问熔于一炉,集成了《青山自在红》这一部悟禅读史随笔集。
读史不难,难在埋首而不没面,潜心而不失智,能不为史实所困、成见所囿,而有自己的新发掘、新创见。不仅是为历史补白、辩证,而且对社会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召政此书中,无论是对“一代贤相”张居正的重新认识,还是对帝王、权臣、宦官以至僧人、墨客的独到见地,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读史亦不奇,奇在不仅读史,而且悟禅,而且将史与禅交融一体来读来悟。其实,禅本身就并非一般人所以为的是凭虚之构、空穴之风,它其实从来就是依附于人的心灵智慧、出自历史的产物,尤其是混沌历史和迷茫心灵的特产。常人不解此,故常将禅与史隔成两张皮来看,故而将禅越弄越玄虚,以至玄得许多今人不敢或不愿去识认参悟了。此非禅之过,而是识之不是。召政此书中言禅佛之文,妙就妙在将玄虚之禅佛植根在了厚实的历史土壤中。如此,历史也更有了灵性,而我们读史者,也遂能更高远通透地看待历史,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熊召政是诗人出身。25年前,一首惊世骇俗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荣获新时期文学高潮期的首届全国新诗大奖;25年后,荡气回肠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又荣登茅盾文学奖榜首。25年间,世事沧桑,人生沉浮,召政潜心悟禅读史,“十年磨一剑”,心悟尽在此卷中。《青山自在红》,当是这位具有非凡心志的作家的非凡之著。
作者简介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81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其间于1984一1986年任《长江文艺》副主编,1985—1989年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创作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得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已出版诗集五部,散文集两部,报告文学集两部。其诗歌及散文获各种奖项多次。自1993始,历经十年潜心创作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便获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评论界誉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该书继获得湖北省政府图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及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等各种奖项后,又于2005年4日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媒体推荐书评
透过禅的寂静的表面,我看到它的内核中一触即发的鲜活的精神。耽乐既久,英雄气必然蜕变为脂粉气;受难日多,脂粉气复又凝作英雄气。这种变化几成规律。且让历史的流水,来洗涤现实的迷惘吧。
编辑推荐佛门中的隐士,消失的禅音,酒徒飘落,僧衣葬我,朗吟飞过洞庭湖,闲话历史真实……本书作者作为一名颇有见识的学者和作家,通过禅的灵性,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个个读史的感想,表达了他对于佛、禅、史卓越不凡的见识。
目录
文从忧患出(代序) /001
佛门中的隐士 /012
青山自在红 /027
消失的禅音 /039
独伤千古 /056
酒徒飘落 /063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寒山虽是佛教中人,但他并未真正地剃度出家。所以,沙门中人并不给他冠以“大师”或“禅师”的名号,而称之为寒山大士。
说寒山是隐士,是因为他不但栖于岩穴,且连姓名也隐去了;说他是行脚僧,是因为他一衣一钵,完全摆脱了物质生活的追求,往来于深山绝壑,于自然中体味佛家的真谛。
唐朝初期,是游侠的时代。在江南的雨夜或者塞外的风沙中,常常看到那些仗剑走天涯的壮士。而进入到唐代的中期,在中国的疆域辽阔的土地上,游侠渐渐地少了,而行脚僧却大行其道。在佛教中,行脚的意义乃在于弘扬佛法,参投名师,契悟心印。禅宗的重要文献《传灯录》实际上就是关于行脚僧的记述。
伟大的禅师赵州八十岁时仍在行脚,这位老人头戴斗笠,脚踏草鞋,几乎走遍了江南及中原地区所有重要的寺院,据《五灯会元》记载,他曾游历天台山,在崎岖的山路上碰到了寒山。寒山指着路上牛的脚印问赵州:“上座还认得牛么?”赵州说:“不认识。”寒山指着牛的脚印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赵州问:“既是五百罗汉游山,为什么却成了牛?”寒山说:“苍天,苍天!”赵州呵呵大笑。寒山问:“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寒山说:“这厮竟然有大人之作。”
佛教典籍中记载寒山的比较可信的佛事活动,仅此一例。赵州从谂和尚,是禅宗六祖慧能的五世门生,唐代中晚期最优秀的禅师之一。他一生创下的禅门公案最多。禅文献中说他“师之玄言,布于天下。时谓赵州门风,皆悚然信伏”。P16
骑马一个多小时,抵山半腰的迦叶寺,此处建有登金顶寺的缆车,我们又舍马登车,二十多分钟后,来到了天柱峰顶。
天柱峰又名四观峰。顾名思义,站在这鸡足山之三十六峰的最高峰上,有四面景色可观。东观日出,看宇宙的这一粒丹心,怎样在金沙江的惊涛骇浪中腾起,于混沌世界中放大光明;西观点苍山下的洱海,波平如镜,丽日骄阳之下,真不知风涛为何物;南观云海,琼楼玉宇,火树银花,看佛国之变幻,是如何的虚无缥缈;北观雪浪,看数百里外的丽江玉龙雪山,一条磅礴而来的游龙,以何等的矫姿游进至大至空的菩提世界。
站在天柱峰上,我在幽谷中行进时的那种恬淡心情,一下子壮烈起来。看脚下密密簇簇的群山,大的如青螺,小的如雀卵,林木如燃香,岩石如钟磬。山水云气,一片苍茫。对于离群索居者,这是非常理想的地方。你坐在这万山之巅,只能和云对话,和风谈心。我想,最早于此建寺的和尚,其矢志苦修的决心,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