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齐泽克文集)

分類: 图书,哲学,欧美哲学,综合,
品牌: 斯拉沃热·齐泽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214039605
·条形码:978721403960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齐泽克文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中,一度被出版家描绘为“卢布尔雅那巨人”的斯拉沃热·齐泽克,强化了他最近著作中更为明显的政治轨迹。齐泽克对集权主义普遍的一致看法提出了异议,它们包括作为最高级的恶魔般的大屠杀;劳动营和社会工程计划的所谓真理;在多元文化主义中始终受到抵抗的种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他最终显示了集权主义幽灵现存的几种形态。集权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概念一直有着明确的策略上的功能:通过消除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评——它是右翼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的对应面和孪生子,来认可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的霸权。这种策略企图将集权主义与斯大林体制相等同,而为资本的权力作辩护。尽管斯大林体制带来了恐怖和痛苦,但是这个失败的革命计划并不能否定社会主义理想本身的人价值。集权主义的最终根源是思想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封闭。在探索以上问题的类似之处时,齐泽克的结论是:恶魔与其存在于集权主义制度的局部,不如说存在于使集权主义成为现实的东西当中。《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并不是要系统地阐述集权主义的历史,而是试图追寻这一普遍概念中某一具体内容到另一具体内容的辩证运动,即由黑格尔所说的“具体普遍性”构成的运动。集权主义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化的概念,有着精确的战略功能。齐泽克展示了该词在历史上的使用语境,以维特根斯坦的方式呈现了这一关键词“家族相似”的网络特征。他认为关于集权主义的流行共识中,总是由下面四件事情之一界定的:最终的大屠杀、恶魔般的邪恶、古拉格、新近伦理宗教方面争取多元文化主义宽容的运动。解构主义者认为集权主义是思想的本体论终结或对于不能复归的人类存在鸿沟的拒绝。齐泽克倾向于认为,真正的邪恶既存在于集权主义的组成部分,更存在于自由民主主义对于集权主义的指派权力自身。齐泽克指出:集权主义从发端伊始至今一直是一种权宜之计。
作者简介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斯洛文尼亚人。他是来自后发国家的但在西方迅速走红的理论家。齐泽克曾在巴黎留学,专攻后结构主义,尤其是拉康。如今,他堪称是拉康传统的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用黑格尔和康德来说明接康,同时也用政治和大众文化来证明拉康。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各个领域。齐泽克的学术风格是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倡一种全新的哲学领域。齐泽克在欧美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现在风靡于哲学界、文学界,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齐泽克现在奔波于欧美两地,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演说、举行讲座,他还继承了左派的介入传统,曾竞选过斯洛文尼亚总统。齐泽克在西方取得的巨大声誉完全可以同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朱莉亚·克里斯蒂瓦等相提并论。詹姆逊说:“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媒体推荐书评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在本书中,斯拉沃热·齐泽克强化了他最近著作中更为明显的政治轨迹。齐泽克对集权主义普遍的一致看法提出了异议,它们包括作为最高级的恶魔般的大屠杀;劳动营和社会工程计划的所谓真理;在多元文化主义中始终受到抵抗的种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他最终显示了集权主义幽灵现存的几种形态。
编辑推荐斯拉沃热·齐泽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在《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中,斯拉沃热·齐泽克强化了他最近著作中更为明显的政治轨迹。齐泽克对集权主义普遍的一致看法提出了异议,它们包括作为最高级的恶魔般的大屠杀;劳动营和社会工程计划的所谓真理;在多元文化主义中始终受到抵抗的种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他最终显示了集权主义幽灵现存的几种形态。
目录
序言:论意识形态抗氧化剂
1.神话及神话的盛衰
2.希特勒是反讽者?
3.当政党自杀时
4.忧郁和行为
5.文化研究真的是集权主义的?
结论:……赤贫(集权主义在诗意时代的作用是什么?
注释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序言在为急性子读者提供本书内容简介的同时,解释了为什么“集权主义”从其发端伊始就是并且现在仍然是一个权宜之计。
在“中国调味品”绿茶包装袋上有一段宣传其益处的简短说明:“绿茶是抗氧化剂的天然资源,可以中和人体内一种被称作游离基的有害分子。通过抑制游离基,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其自然健康状态。”将这一说明稍作修改,不是可以说,集权主义这一概念就是主要的意识形态抗氧化剂之一吗?其整个生涯的作用不就是抑制游离基,从而帮助社会机体保持良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状态吗?
与社会生活本身的情况一样,当今自称“激进的”学术界充满了不成文的规则和禁令——虽然从来没有人明确地陈述过这些规则,但是,不遵循这些规则的话,便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些不成文规则中有一条涉及到这样一种无人质疑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将某人的立场“背景化”或“定位”。
文摘第二部分发生在十年之后:这时玛农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丽的牧羊女,颇似当地的一个仙女,神秘地住在山里,不愿与村民为伍。两个男人对她心存爱意:新来的年轻乡村教师和丑陋而不幸的厄戈兰。厄戈兰在偷看过她于旷野中裸体歌舞之后便疯狂地爱上了她,甚至把鸟和兔子放进她设的陷阱里去帮助她。但是,尽管她还是个小姑娘,玛农并不相信厄戈兰明显表现出来的对她的友情。玛农发现了两个重大情况:她了解到她父亲土地上的水泉是被凯撒和厄戈兰堵死的,而且全村人都知道这件事;在探寻地下山洞时,她还意外地发现了全村人用的水源。因此,现在轮到她来策划和报仇了:她切断了全村的供水。
现在,事态的发展变得快多了。厄戈兰含糊其辞地公开承认了他和凯撒对死去的让所犯下的罪行,并可悲地提出娶玛农为妻,照顾她,以此为他从前的过错赎罪;当玛农当众拒绝他后,厄戈兰便上吊身亡,将他所有的财产和土地都留给了玛农。由于对水的极度渴望,村民们请来了一位国家水利资源专家,专家给他们讲了一大堆复杂的理论,但是没找到水;于是,当地的牧师便提议在村里的那口主井周围列队行进祈祷。牧师在布道中明确地暗示,断水是对集体犯罪的惩罚。最后,那位教师——他对玛农的爱情得到了她的报答,他怀疑玛农知道突然断水的秘密,而且她本人就是造成断水的原因一一劝她原谅村民,恢复供水。他们两人一起走进山洞开通水源,翌日,在村民们列队行进祈祷期间,水又开始流了出来。教师和玛农喜结连理,她生下一个可爱的、不驼背的孩子,而年事已高的凯撒从一个老熟人——在村里度过晚年的瞎女人——口中了解到让残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