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篆刻,
品牌: 陈道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6675070
·条形码:9787536675070
·包装版本:2006-0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吴昌硕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吴氏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读懂他的艺术历程。
编辑推荐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目录
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生平游历与艺术概况
第二节 篆刻历程
第三节 印风及其影响
第二章 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蜚声艺坛,名震海内外。他
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最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
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
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
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
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
《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
个人品格融会其中。在书法方面,昊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
从颜体入手,后沉湎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拜见时
彦如杨见山等,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
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
祀三公山碑》等等。定居苏州后又醉心于篆书,可能他已认识到篆书对篆刻
创作的重要作用,最后他选定《石鼓文》作为主要的临摹对象,其后数十年
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遣“曾读
百汉碑,曾抱十石鼓。”这是他对自己学书的小结。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
》临本时还说:“佘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
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之新境最为夺目。吴昌硕的行
草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与米芾,中年后多参黄庭坚书意,能以篆隶笔
法作行草,又以行草结体作篆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起笔多藏锋,行笔重
气势,结字多斜侧,体貌皆舒展,线条疾涩相生,遒劲凝练,显示出激越的
气派、铿锵的节奏和开阔的境界。
吴昌硕学习绘画,要比学书、学印晚得多。有资料记载大约在同治十一
年(公元1872),他29岁时,在上海认识画家高邕之,受到感染和影响后在家
乡从潘芝畦学画梅,继而在杭州从吴伯滔学山水、花卉等,但进步不明显。
后来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夫渐深,又曾有幸在大收藏家府上观赏到文物、古
字画、金石拓片等,眼力大有提高,因此,当他经高邕之介绍向上海画家任
伯年求教时,任说吴绘画用笔好,这增强了吴昌硕学画的信心,从此任、吴
二人常在师友之间,交往甚笃。其间,吴昌硕又结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