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马铃薯的日子(刘绍铭作品系列)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刘绍铭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15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4373646
·条形码:978753437364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刘绍铭作品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吃马铃薯的日子》不是自传文学,但既然涉及我个人一些经历,总可算作自传文字。我记下这段生平的用心,是为了励志。当然,今天香港的社会环境,与五十年代是云泥之别。但我相信,即使今天大部份香港青年在求学、就业和生活都有改善,总还有一些人是个例外。《吃马铃薯的日子》,也就是为了这一类没有享受到父母或社会福荫的人。
作者简介刘绍铭,广东惠阳人,一九三四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六一年赴美,一九六六年获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系。一九六八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英文系。三年后,应新加坡大学英文系之邀,出任高级讲师。后又辗转回美,定居于威州Madison,为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为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中文系主任。
主要着、译有:散文集《旧时香港》、《文字岂是东西》、《怎生一个闲字了得》、《情到浓时》,小说《二残游记》,专论《曹禺论》,中译欧维尔《一九八四》、以撒辛尔《子金宝》、马拉末《伙计》,英文编译《含英咀华: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合编)。
媒体推荐刘绍铭晚饭前总是先静静消受一杯杜松子配苦艾的马提尼鸡尾酒,浅浅一呷,造就了学术和艺术的一场厮磨:敷着薄霜的玻璃杯浮起柠檬黄的满月,荡漾的是英格兰树林的冷香和他笔下索菲亚·罗兰故乡的橄榄梦。那是刘教授吃过马铃薯的日子之后燃点一炉烟火的境界,跟他的文字一样动人,跟他的学问一样清幽。
——董桥
编辑推荐《吃马铃薯的日子》中的《童年杂忆》,成于八十年代,却可看作《吃马铃薯的日子》的前身。抚今追昔,吃马铃薯的日子,比起童年那段岁月来,并不算是什折磨。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栉风沐雨、旰食宵衣,也是值得的。
我想香港一定有不少与我童年经验相似的孩子。我希望他们看了《吃马铃薯的日子》,也会像我当年的决心一样:咬牙,挣下去。
目录
1 童年杂忆
2 吃马铃薯的日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这书店的洋务大致分两种:一是处理外埠顾客的邮购信件,二是到银行
去办信用状等事宜。这差事要做得愉快,以香港的英文书院水准言之,得有
高中程度的底子。
天晓得,我到这家乌有书店上班时,正规的英文教育只有初一那年。即
使加上“谈生”式的感激夜读心得,仍无把握应付英文的八股文。但接线生
通宵达旦的生活不能继续了。再说,文书月人二百,虽然以工作时间来说实
在是因加得减,因为旧式生意人经营的店铺抱的都是这种宗旨——薄利多销
,将勤补拙,所以铺面早上9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打烊,一年中除了农历大
年夜至初三那四天可以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是老板的。
我仍是硬着头皮去了。至少做梦的时间可以在晚上。至于能力是否胜任
,决定走着瞧,一切兵来将挡。
这一步走对了。
且说我上班后第一个月,时间全花在查字典上。我买了好些“模范商业
尺牍”之类的八股英文手册,晚上同事鼾声大作时,自己挑灯揣摩。起先看
了,真是心惊肉跳,因为每隔一行,必出现一两个生字。
可是过了两三个月后,我对自己的信心大增。原来天下的八股文都一样
,视之巍巍,就之藐藐,起承转合都有一定的公式。今天香港书信英文用的
是哪一套八股,已无缘得知,但在我当文书的时代,以“亲爱的”落款以后
,动不动就要“抱拳奉告”一番(we beg to inform you that…)。
如果今天我回头再到乌有书店当文书,说不定我受不了八股之余,会做
些出人意表的事。记得当日有一北婆罗洲顾客以英文来信购买小学教科书,
信末附言竟有三个中文字:肉蒲团。原来他要我们趁货运之便,夹带一本天
下奇书给他。
当时我大概是以“小号缺货”作答的。今天如能让时光倒流三十年,复
件大概不会这么“等因奉此”,说不定会加一句:“已向南华寺代查,容后
奉告。”
商业信札和文件中,经常使用的生字实在有限。开始时我每天翻数十遍
字典,以后渐入佳境,举一反三。我学历不足,贸贸然地替人家办起洋务来
,确是滥竽充数。但当时在香港政府搞“华务”的人,其学历虽然合格,其
文字却成为后人笑柄,“行人沿步路过”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就是政府
文员的手笔。 在乌有书店拿了两年薪水,我觉得非常心安理得。
两年的文书工作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求学也要背水一战。如果我因自己
失学而失去信心,做事畏首畏尾,可能会在计程车公司终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