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道德案例分析(公共管理\MPA案例教学系列教材)
分類: 图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MPA考试,
品牌: 葛荃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10025512
·条形码:978731002551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般来说,道德可以区分为多种,如社会公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等。其中,职业道德对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作为主题的行政道德是伴随着行政管理学科的产生而形成的,具体言之,它是职业道德在政府系统中的特殊表现。也可以说,行政道德指的是调整政府成员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确切地说,行政道德是指公务职业道德。
目前,国内学术界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行政道德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成果。就现有的一些成果来看,研究者们都能对行政道德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也能举出案例予以剖析,并能提出自家见解。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本书则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有突破,于是选择了道德“冲突”作为切入点,就是从不同层面或不同角色之间行政道德“冲突”的角度,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考察当代中国的行政道德问题。这个思路实是得益于特里.L.库珀(Terry L·Cooper)的《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的启发,希望能藉此而引发读者对于行政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列举了行政人员在处理公务时遇到的九类冲突与矛盾。它们是: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效忠上级与效忠公众;职业义务与组织义务;知识分子与潜规则;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责任冲突之一:角色冲突;责任冲突之二:利益冲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以及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等。
本书是想通过分析这些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组织的矛盾与冲突,增强个体在道德冲突中的行政选择能力,建构合理的行政道德价值理念,以及相应的道德秩序。在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主体精神时,其作用方式是内省式的自我约束。然而,从行政道德的实现方式来看,没有外在的社会约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行政道德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两种途径:一是着重于行为者自身自律性的内部控制,二是着重于行为者之外的制约——评价机制,即外部控制。作者正是以这样的理念贯诸本书的案例分析。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行政人员的道德
第一章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
1—1理论要点
1—2案例分析
案例一 从“成功典范”到“反面教材”——重庆市巫山县原副县长刘敬安的蜕变轨迹
案例二 李纪周的悔罪书
案例三 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腐败案
案例四 “好干部”腐败的警示——吉林省原省委副秘书长王纯腐败案件透视
案例五 吉林交警腐败案
案例六 “年审”当成摇钱树司机身上刮钱财——贵州清镇市交警大队群体性贪污腐败案透视
案例七 吉林巨贪乔本平
1—3小结
第二章效忠上级与效忠公众
2—1理论要点
2—2案例分析
案例一 是医院违规还是医生“另类”
案例二 “不受欢迎”的政务监督员
案例三 郭光允:大悲大喜的反腐人生
案例四 纪委书记李友星
案例五 反腐勇士泪洒举报路
案例六 署名举报者的遭遇
2—3小结
第三章 职业义务与组织义务
3—1 理论要点
3—2案例分析
案例一 “打假医生”陈晓兰
案例二 某卫生局关于血吸虫病的调查
案例三 我所亲历的银行卡造假行动
案例四 媒体的职业道德
3—3小结
第四章知识分子与潜规则
4—1理论要点
4—2案例分析
案例一 说“不”的勇气——一篇博士论文未获通过的启迪
案例二 我的挂职副县长生涯
案例三 博士从政面面观
案例四 硕士公务员下岗疑为触动潜规则
4—3小结
第五章 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
5—1 理论要点
5—2案例分析
案例一 车祸现场见死不救“优秀”乡官激起民愤
案例二 “傻”民警刘陆锋
案例三 乡干部咋能这样冷漠
案例四 吉林一农村少年昏倒在场干部见死不救
5—3小结
第六章责任冲突一:角色冲突
6—1 理论要点
6—2案例分析
案例一 好书记牛玉儒
案例二 水泥厂筹款公务员买单
案例三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案例四 井冈山:公务员购房的两难选择
……
第七章责任冲突二:利益冲突
下篇:行政组织的道德
第八章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第九章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国家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公共管理科学教育的领域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释义、分析式的灌输教育方式,尽管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单凭此一种教学方法远远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公共管理是典型的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因此,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至今,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目的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手段与方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案例教学方法虽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是作为达到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目的的“利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公共管理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这点出发,我们组织编写了“公共管理/MPA案例教学系列教材”,相信这套教材在公共管理教学及研究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阅读与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首先需要理解最基本的概念。在我们接触的相关概念与命题中,案例、教学案例、公共管理案例与其他学科案例的区别,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等,都必须理解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对具体案例的思考、讨论和分析,将会更好地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及研究效果。
文摘第二章 效忠上级与效忠公众
2—1 理论要点
行政道德所讲的“效忠冲突”,指的是政府体制内部成员理应遵守法律规制,忠于职守,努力按照道德规范行事。然而,当这个组织本身已经变得涣散和腐败,整体偏离了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时,对于某个当事人来说,就会出现效忠冲突。也就是说,当事人作为政府成员,执掌着公共权力,但他要在上级和公众之间作出选择,是效忠上级还是效忠公众,这就体现为价值认知和行为选择上的冲突。“检举”活动则是这种冲突的典型反映。
在现代法制国家,检举者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公众的支持和道德的认同。然而当前中国的状况是,检举的后果往往令人感到迷茫。这一方面表明了检举的成本要远远大于收益,使得当事人不得不算这样的一笔账:鉴于事后的付出巨大,何必当初一时冲动。另一方面,本来是公务员应尽的义务,结果却导致了义务感的普遍弱化。
到底要效忠于谁,这种区分和选择其实并不复杂。就政治现象来看,在不同的政治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是大不相同的。例如中国传统社会是君主政治,皇帝是国家的最高主宰,拥有最高权力。以君主为首而形成的政治体制,其各级官员所拥有的权力不过是皇权的“分置”形式,官员手中的权力是皇帝的赐予,不过是在皇权的辖制下代表皇帝行使这部分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当然会效忠于赐予他们权力地位的皇帝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手中的权力不会被剥夺,效忠所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一般成员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内部成员所执掌的权力是社会的主体——人民委托给他们的,他们是在行使人民委托的权力,因而他们要向人民负责,效忠于社会公众。社会政治条件不同,政治权力执掌者的效忠对象有别。不过,这种效忠的选择是有规律的,简言之,谁赋予执政者权力,他们就忠于谁。
后记呈现给读者的这本《行政道德案例分析》,是近几年来有关教学与研究的汇集。作为行政道德课程的配套教材,这部著述的主要目的是供MPA学员使用。同时,也能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一本行政伦理方面的教学参考书。
行政道德研究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论著不多,但关注者不少。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政治道德与行政道德的异同,行政道德的理论界定、研究方法,行政道德的政治哲学解释等等,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尚在研究中。这就给诸多关注者留下了不小的学术空间,有志之士恰好可以一试身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王骚教授和常健教授的指导与关怀,南开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诚致谢意!
从冲突的角度分析行政道德案例,多少有些尝试性。特别是案例的选择,颇伤脑筋。文稿几经修订,但纰漏难免,故作者诚惶诚恐,敬请读者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