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
分類: 图书,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
品牌: 逄锦聚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04024689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的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紧紧依托教材,在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仍按教材的编写章节来进行设计,每章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概述、教学重点、讲授建议、背景资料、经典论述摘编、问题解析七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逄锦聚,1947年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胶南人,青年时代曾做过农民、工人和乡村教师。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担任“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政治经济学编写组副组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天津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学报》主编,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员教授等职。1984 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及调控、经济波动等方面有研究。多年来,指导博士研究生30余名,承担并完成国家、教育部、天津市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 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主持的《独立办学 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合作)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博士生讲授课程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经典著作选读》;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创新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合作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首席专家召集人)承担科研课题: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项目:中外宏观调控比较研究2、原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对外开放、通货膨胀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3、天津市“九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比较研究4、教育部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项目:中欧就业问题比较研究5、企业项目:中远集团发展战略研究6、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项目:奠基-中国经济五十年7、天津市政府、 国家科技部项目:天津现代物流研究8、教育部项目:综合型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9、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项目:关于大学课程与人才成长问题的研究10、“十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1、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创新12、商务部委托课题 : 天津地区电子通讯产品加工贸易研究1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合作项目)14、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创新研究1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首席专家召集人)主要获奖情况:1、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获2005年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参与主持的《独立办学 紧密合作 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专著合作),获2001年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4、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专著),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第一届优秀成果二等奖5、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专著合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第二届优秀成果三等奖6、“九五”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典型与非典型特征(论文), 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三等奖7、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参编),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抓实教育思想转变和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制定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学计划”获天津市1999——2004年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特别奖主要著作:1、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参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版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改革研究(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中国计划体制改革探讨(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4、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5、体制、货币与通货膨胀,中国物价版社1991版6、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透视及治理方略(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8、经济和谐论(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9、政治经济学(参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10、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宏观部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12、韩国的宏观调控,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13、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14、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宏观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5、宏观调控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6、跨世纪宏观难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7、大学校长与企业家世纪的对话(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8、政治经济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3年9月第二版19、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研究(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1、知识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学创新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22、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23、政治经济学电子课件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8月版24、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与洪银兴、林岗、刘伟、黄泰岩等教授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出版。25、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2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创新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27、大学教育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发表主要论文:基本理论1、学习《资本论》中关于经济效益的思想(合作),《经济研究》1983.72、投资方向 比例结构 经济效益,《资本论》研究论文集 1983.33、评孙冶方讲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4.14、评熊映梧《生产力经济概论》,《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4.45、价值实现与价值决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36、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有计划的商品,《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5.37、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及其调节机制,《价格理论与实践》1987.18、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7.19、续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财经问题研究》1987.210、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南开经济研究》1988.111、评《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管理体制研究》,《人民日报》1988.1.412、论国家与企业关系的商品性质和宏观间接管理《南开学报》1989.11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2.614、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一些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1.515、为什么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光明日报》2001.11.21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和剥削阶级的认识,《南开学报》2002.117、经济改革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中青年经济论坛》1985.318、面向改革实践 探索经济理论,收入《改革时代的探索》1985年版19、论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光明日报》经济专论2002.8.2720、加强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人民日报》2003年7月11日21、专访: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若干热点理论问题(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5期22、专访: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若干热点理论问题(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6期23、论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南开学报》2004年5期24、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民日报》2005年5月13日经济改革1、坚定不移地改革 扎扎实实地前进,《中青年经济论坛》1985.22、必须深化对改革目的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2.73、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124、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访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教授, 《中国教育报》1998.5.19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天津日报》1997.2.186、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理论.改革.发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领导意识创新是关键――南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逄锦聚访谈录,《天津日报》1998.12.58、价值规律与计划体制改革,《南开经济研究》1985.19、关于指导性计划的几个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310、间接控制中的计划管理,《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6.411、论我国现阶段的股份经济,《南开经济研究》1986.212、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形式及改革,《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7.313、论国家所有制改革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南开经济研究》1987.3,《新华文摘》1987.914、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115、产权明晰必须明确的三大问题,《上海经济报》1999.11.316、对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南开经济研究》1999.517、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南开学报》1998.118、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好形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119、微观经济自我约束论,《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6.320、关于股份制问题讨论述评,《经济学文摘》1987.721、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学术信息》1993.2.2022、《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评介,《人民日报》1996.4.25.23、京津经济一体化研究,《南开学报》2002.424、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南开经济研究1993.3,《南开经济研究》1993.425、辉煌的成就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经济五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南开学报》1999.626、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南开学报》2004年1期宏观经济1、论我国通货膨胀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南开经济研究》1989.12、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南开学报》1995.23、总量失衡和通货膨胀的威胁依然存在,《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24、Inflation in China 《CHINA MAIL》1990.10——11.5、论结构性紧缩,《天津社会科学》1989.26、治理整顿面临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方略,载《回顾.探索.选择》四川人民版1990年7、不同体制下经济调整的比较及启示,《南开经济研究》1991.108、我国超常经济波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经济学家》1991.59、论我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兼对一种理论观点的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110、我国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天津社会科学》1992.111、坚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协调发展,《南开经济研究》1992.412、论宏观控制,《山东计划经济》1985.6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宏观控制的几个问题,《南开经济研究》1987.514、我国宏观调控机制改革的思考,《经济纵横》1989.81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模式比较及启示,《价格理论与实践》1993.1016、分税制好处所在,《香港经济导报》1993.4817、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天津日报》1995.10.3118、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人民日报》1995.11.28 19、宏观经济调控与法制建设,《南开经济研究》1994.420、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若干问题,《南开经济研究》1994.621、中国式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2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展望,1995.6.1赴东京参加中日学者中国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3、紧缩不宜放松方略尚需改善——-论1995年宏观政策取向,《开放导报》1995.224、“八五”中后期宏观政策评析与“九五”宏观政策展望,《南开经济研究》1996.125、“九五”宏观政策适度从紧为宜,《香港经济导报》1996.1326、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的新阶段,《南开经济研究》1997.127、对中国经济和宏观调控能力的严峻科研,《南开经济研究》1998.128、中国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南开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博导逄锦聚访谈,《香港经济导报》1998.9.1729、1999年经济发展预测及政策建议,《香港商报》1999.12.530、关于需求不足的认识――1999年经济形势评析与2000年经济走势展望,《南开经济研究》1999.631、中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分析判断(合作),《南开经济研究》2000.432、“九五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典型与非典型特征,《南开经济研究》2000.633、The Future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Model ,Journal of Asian-Pacific Studies No.234、要着力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南开经济研究2002.1135、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扩大有效需求的战略性措施,《天津社会科学》2002.436、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光明日报》经济专论2002.12.3137、中国的问题依然是经济发展,《香港文汇报》2002.7.1138、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经济学家》2003.139、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基本趋势,《南开经济研究》2003.1期40、 世界经济长波与中国经济增长,《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41、论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基本趋势,《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1期42、[日]青山学院演讲后就中国经济问题答日本学者问,《青山经济论集》第54卷第4号43、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分析,《香港大公报》2003年3月12日44、发展金融市场与实现战略目标,《南开学报》 2003年第4期45、新经济波动与宏观政策选择,《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1期46、理性驾驭新经济波动,《天津日报》2004年7月28日47、妥善处理宏观经济中两难问题,全文发表在《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1期, 缩写稿见《光明日报》2005年1月25日及《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8、让京津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经济日报》2005 年 5 月 30日研究报告:1、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2001年4月29 日通过专家组鉴定,当年6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南开视察,称赞“很有意义,要推向全国”,产生重大效益,被天津市采纳,2、关于制定并实施京津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建议,课题组负责人2001年8月完成,11月报教育部并报中央参阅 。3、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研究报告,2002年4月报国家教育部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参阅。4、应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的问题,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002.1.1第1期5 关于天津市2003——2010年投资需求的预测及发展金融市场加大投资力度的建议 报天津市政府教育教学主要文章及讲话1、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简政放权,《开发导报》1985.3.292、市场经济发展与高校改革深化,《高校领导参考》1993.193、美国经济管理教育考察报告,《国际学术动态》2002.9.54、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5.55、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措施,《南开教育论丛》1996.26、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两为”的宗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7.57、更新教育观念有步骤地进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国家教委高教司编《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验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8、坚持“三个面向”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百年大计纵横谈》,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9、关于南开大学学科建设“九五”规划的报告,《南开教育论丛》1998.110、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南开教育论丛》1998.211、妥善处理几个关系,把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1998年在南开大学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以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建设与评价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编《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3、抓实教育思想转变和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制定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学计划,中国大学教学1999.514、关于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99.7.19在天津市关于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的演讲15、改革、创新是经济学发展的灵魂,《中华儿女》1999.816、大学要紧紧抓住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不放--逄锦聚副校长访谈录,南开教育论丛1999.317、高校改革潜力巨大,《中国改革报》1999.6.1118、陈序经先生与南开大学,《陈序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1999.1219、大学创新与教育体制改革,与《江苏教育报》记者的谈话1999.12.920、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南开教育论丛》2000.121、“三位一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模式,1999年南京国际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研究动态1999.12(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作指导组主办)收入《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2、Reform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or 21 Century ,在日本一桥大学125周年校庆国际教育论坛上的演讲23、调整学科结构 提高学科水平————关于“十五”学科建设的思考,在200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4、发扬创新精神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2002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12.625、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贡献,《中国教育报》2002.6.1226、努力创新 多出精品 把文科科研提高到更高水平——在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及文科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12.2127、发扬创新精神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在南开大学全校2002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12.628、在北京经贸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结束反馈会上的讲话,2003年11月29、对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的认识,《中国大学教学》2004.8期30、努力造就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9期31、论教学中的五个关系——在国际商学院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2004年11月32、在湖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结束反馈会上的讲话,2004年11月33、关于财经类院校改革的几个问题——在财经类院校长论坛上的演讲, 2004年11月19日34、努力建设中国经济学——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讲,2004年12月12日35、与大学生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在潍坊学院的演讲,2004年12月28日36、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求是》2005年第4期37、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3期,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2005年新作著作:1、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3、大学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论文:4、妥善处理宏观经济中两难问题,全文发表在《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1期,缩写稿见《光明日报》2005年1月25日及《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5、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求是》2005 年第 4 期6、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全文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3期,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7、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民日报》2005年5月13日8、让京津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经济日报》2005年5月30日
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修订版)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关注教学需要,注重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提供帮助,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有启发性的教学思路。全书对教材内容起到了拓展、深化和补充的作用。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教学目的二、内容概述三、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2.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四、讲授建议1.突出主题——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展开2.史论结合——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的魅力3.加强针对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背景资料1.马克思2.恩格斯3.《共产党宣言》4.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六、经典论述摘编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论述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论述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七、问题解析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3.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教学目的二、内容概述三、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事物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性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四、讲授建议1.把握主线——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2.突出重点——正确理解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以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3.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背景资料1.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产生的历史背景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意义3.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哲学4.近百年中国哲学的变革5.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问题的讨论6.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六、经典论述摘编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物质概念的论述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论述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实践观的论述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法的论述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矛盾规律的论述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论述七、问题解析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4.怎样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6.怎样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7.怎样看待人们在实践中夸大或忽视主观能动性的片面性错误?如何才能把握好主体选择的自由度?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后记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