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赵荣光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978704024042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向社会之后至今已第7次印刷。《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是我20年前《中国饮食文化》书稿的节略改写。后者20章,70余万字,是本人在读书和教书过程中逐渐完成的,近年用为研究生授课讲义。6个年头以来,笔者听到了许多执教者对《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一书的反馈意见。而本人也一直在饮食史、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思考与深入实践之中总结提高。于是有了今天的这个修订本。使用者会注意到,修订本较2003年本在体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修正了前者的诸多校对、印刷失误。应当说,修订本在利于教学使用、研究参考方面有了新的进步。
作者简介赵荣光,1948,中国饮食史、饮食文化学科开拓人,国际知名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从事学科研究与教学累30年,有约200篇学术论文发表,出版《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赵荣光食文化论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满汉全席源流考述》、《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史》、《衍圣公府档案一食事研究》等十余部专著。长期以来其多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为海内外学界所高度关注。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念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思考与练习
第一章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
第二节 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第三节 中国大陆当代流行的“菜品”文化表述法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第一节 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
第二节 饮食文化层的历史概况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餐饮的文化特征
思考与练习J
第四章 中国茶文化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茶艺文化
第三节 中国茶德与茶道
第四节 茶馆文化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中国酒文化
第一节 酒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
第三节 酒旗、匾对、题壁与酒店
第四节 酒文学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第一节 民俗与饮食民俗
第二节 年节食俗
第三节 居家日常食俗
第四节 人生仪礼食俗
第五节 宗教信仰食俗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第一节 东北及华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第二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第三节 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第四节 华东及华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中华民族传统食品与传统烹调特色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食品特色
第二节 中国传统烹调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中华民族筷子文化
第一节 筷子的起源与筷子形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筷子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筷子的功能与规范执筷法
第四节 一人两筷制:中餐公宴进食方式改革的选择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中国饮食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不同人群的饮食思想
第三节 袁枚的集大成食学研究
第四节 当代饮食思想特征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食礼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食礼
第二节 封建制时代的食礼
第三节 近现代宴席礼仪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多向交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内各子文化区位、各民族、各层次间的交流
第二节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第三节 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
思考与练习
……[看更多目录]
序言30多年前,我读书的重点从对文化史、社会史的一般关注集中到了人们食事的领域。因为《尚书》云:“八政,一曰食。”《诗》谓:“民之质矣,日用饮食。”《史记》重“食货”;司马迁记俗谚“民以食为天”。而我又身历了1959-1961年的饥饿,知道食对于个人命运,对于民生优劣,对于政权存亡,对于历史文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我开始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史时,不仅一般知识群体颇为隔膜,就连学术界中许多覃学名家也不甚以为然。而今,全国数百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多开设了“饮食文化”或类似的课程,我的这本《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有幸成为首选的教科书。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向社会之后至今已第7次印刷。这本书是我20年前《中国饮食文化》书稿的节略改写。后者20章,70余万字,是本人在读书和教书过程中逐渐完成的,近年用为研究生授课讲义。6个年头以来,笔者听到了许多执教者对《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一书的反馈意见。而本人也一直在饮食史、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思考与深入实践之中总结提高。于是有了今天的这个修订本。使用者会注意到,修订本较2003年本在体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修正了前者的诸多校对、印刷失误。应当说,修订本在利于教学使用、研究参考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但限于本人学识,本书一定还有许多不足或问题,殷切期待教材使用者、学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