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红茶(The Journey to Black Tea)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服务业,餐饮,
品牌: 叶怡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5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808065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Journey to Black Tea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寻味红茶》(The Journey to Black Tea)包括了6个部分,红茶身世告诉你何谓红茶、红茶历史以及红茶分级;红茶门道教你如何冲出一杯好红茶如何选购与保存红茶;红茶世界带你走进印度锡兰(现为斯里兰卡)中国等众多国家的茶世界;红茶•台湾讲述台湾红茶的诞生、台湾茶艺的复兴;红茶具向你展示“我的红茶具”和“红茶杯子”;红茶旅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行走于东京、伦敦、巴黎、印度的红茶世界吧!
作者简介叶怡兰,出生于台湾台南。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很早就决定以“享乐”作为终身职业,并坚持相信,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眩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以为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需要认真的涉猎、深度的堆积,需得花些实践花些功夫,方能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享受到喜悦与欢愉。所以,从过去到未来,始终执着着,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以至旅行、美食、美酒、家居、空间、艺术、阅读……每一种生活的领域里,追求找寻享受的真实。
任“Yilan美食生活玩家”(www.yilan.com.tw)与“PEKOE食品杂货铺”(www.pekoe.com.tw)负责人、只有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出版部总编辑,并不定期开设各种饮食与生活美学课程。
著有《在味蕾的国度,飞行》、《极致之味》、《果然好吃》、《台湾生活滋味》、《玩味》、《寻味·红茶》、《享乐,女性的完成式》、《Yilan's幸福杂货铺》、《享乐·旅馆》等书。多数已发行简体字版。
曾获讲义杂志“2004年度最佳旅游作家”;2005年9月推出个人设计茶具“读饮”,并入围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2006创意生活·陶瓷新品评鉴展”。
专栏、文章与摄影作品散件《VOYAGE》、《时尚好管家》、《城市画报》、《名牌》、《天津日报》、《时尚旅游》、《美酒与美食》、《天下美食》、《COSMOPOLITAN》、《TARGET》、《ESQUIRE》、《南方都市报》,以及《30杂志》、《GQ》、《PCHOMELIFE》、《商业周刊》、《VINTAGE》、《VOGUE》、《行遍天下》、《远见》、《ELLE》、《财讯》、《时报周刊》、《TVBS周刊》、《诚品好读》、《东森新闻》、《中国时报》、《中时电子报》等媒体。
历任《ASPIRE》杂志总编辑、《壹周刊》美食旅游家居组主任、《明日报》美食旅游新闻中心主任、《VOGUE》杂志采访主编、《室内》杂志编辑主任、《雅砌》杂志采访编辑。
媒体推荐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我以为,就是第一手的观点。怡兰兼具灵敏的眼舌和勤快的手脚,仆仆穿梭于各地,辨识检阅茶韵,体验各城市的茶风茶事,拓展了红茶的视野疆界。而除了世界观,她也反观自照,认真追索本土红茶的发展。她的全方位还包括身体力行,推广好茶设计茶具,阐发红茶的美学意涵,把茶韵渗入生活和土地里。
——作家蔡珠儿
比起白茶的花香缥缈、绿茶的清新爽亮、黑茶的浓沉有力来,介于中间的、全发酵的红茶,除了身段价格显然更为平易近人外,气质毋宁也是比较内敛含蓄的。于是那芳香,似乎是在一种扎实沉着的质地里,徐徐缓缓地一层层悠然散发,仿佛多有了几分日常生活的踏实安然感觉,可以时时刻刻品味享受。
——叶怡兰
目录
【推荐序】红色美学读本
【自序】喜欢红茶
Part 1 红茶身世
何谓红茶
红茶历史
红茶分级
Part 2 红茶门道
如何冲出一杯好红茶
其他茶类变化
红茶选购与保存
关于茶点
Part 3 红茶世界
印度
锡兰(现为斯里兰卡)
中国
其他
混合茶
Part 4 红茶·台湾
台湾红茶的诞生
台湾茶艺的复兴
Part 5 红茶具
我的红茶具
我的红茶杯子
诞生·我的茶具
Part 6 红茶旅行
东京
伦敦
巴黎
印度
【附录】
台北红茶风景
我的Pekoe红茶小铺
参考书目与网站
……[看更多目录]
序言午后炎炎,我走进中环的老店“兰芳园”,照例要了杯热鸳鸯,一份猪扒包。鸳鸯棕红浓香,苦酽带甘,液质柔厚如缎,一口热汁下肚,顿时令我神清气爽,气力百倍。
鸳鸯就是奶茶加咖啡,据说是码头苦力发明的,他们背米搬货,整日汗流浃背,光喝茶不足以解渴补耗,于是加入咖啡冲煮,煲出这种乌浓醇厚的饮料,不但甘酽解渴,而且他们相信无黑不补,喝了还能滋养补身。本来是下里巴人的胡掺乱配,却瞎打误撞成了经典,鸳鸯从草根阶层向上扩展,深入口味与人心,成为香港的特色土产。
怡兰说得对,红茶宽容广阔,充满余地与空间。绿茶是茶中正统,历史悠久格律严密,体系规章井然。红茶却不受羁绊,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所以能生出鸳鸯这样奇妙迷人的杂种。然而红绿茶的不同,并不仅是色味与喝法,更在于历史情境与文化脉络。
就说鸳鸯吧,它用的锡兰红茶(锡兰为古称,现称斯里兰卡。但在红茶领域里仍习惯以锡兰称之。下同),冲煮与调味的手法,饮用的场合与方式,与大英帝国的殖民历史,以及香港的转运贸易皆有渊源;而茶餐厅的兴起,蛋挞与三明治等西化茶点,更是文化的移植嫁接。下午茶风气普及,港人叫“三点三tea-tea”(下午三点十五分去喝茶吃点心,粤语五分钟被称为一个点),不仅是可供喘息的生活空隙,也有调节压力与补充体力的功能,与城市的经济形态密切相关。
而半岛酒店的下午茶,和“兰芳园”里的鸳鸯、猪扒包,情境与意义当然大不相同。东京吃茶店的大吉岭,和德里街头的Masala香料茶,也各有一套历史沿革与指涉体系。如何冲泡?怎么喝?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下午茶延伸出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关系,极其丰富多端。
但坦白说,我的红茶水平,仅介乎鸳鸯和伯爵之间。有时好奇想找书读,但翻阅那些东洋味的手册或书籍,不是望而生畏,就是兴味索然。然而读了怡兰这本书,却有豁然开朗之感,对红茶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怡兰以清楚的架构,利落的笔法,在繁复的红茶世界中,梳理钩沉出简洁的纲领,用精确但又传神的优美文字,娓娓描述红茶的品类滋味,令人心领神会,色香宛在眼前鼻尖流转。字里行间饱含感情,毫无笨重的术语资料,读来行云流水,自然愉悦,只有充满热情的“重度红茶上瘾者”,才能有此手笔。
况且,恰兰可不是一般的爱好者,在美食和茶酒的领域,她都有专精的研究和广博的见识,是少见的全方位美食家。而对于倾情醉心的红茶,她的钻研功夫当然更深厚,视野与格局也更宽宏。这本书从红茶的身世产地写起,一路纵横迤逦,近及壶器杯具,远及世界各地的红茶馆,不但全面深入,而且大半是亲身经验,长年实践所累积的结晶。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我以为,就是第一手的材料。怡兰兼具灵敏的眼舌和勤快的手脚,仆仆穿梭于各地,辨识检阅茶韵,体验各城市的茶风茶事,拓展了红茶的视野疆界。而除了观世界,她也反观自照,认真追索台湾本地红茶的发展。她的全方位还包括身体力行,推广好茶设计茶具,阐发红茶的美学意涵,把茶韵渗入到生活和土地里。
这本书不只是怡兰的“红学”秘笈,更是生活美学的读本。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