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中小学作文辅导,综合,
品牌: 高远东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9063414/9787309063417
·条形码:978730906341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所收三辑,以“现代如何‘拿来’”为贯穿的问题,探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大都为笔者置身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等变革语境下的理解之声。
作者简介高远东,山西祁县人。1979~198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研究生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分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3年8月回北京大学工作至今,其间曾在首尔大学、东京大学等地任教。
学术兴趣除了鲁迅、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发生关系的那部分历史。
目录
前言
《故事新编》研究
鲁迅对于儒家的批判与承担——《故事新编》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批判之一
鲁迅与墨家的思想联系——《故事新编》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批判之二
鲁迅对于道家的拒绝——《故事新编》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批判之三
鲁迅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鲁迅的可能性——也从《破恶声论》寻找支援
立“人”于东亚
未完成的现代性——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现代如何“拿来”——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立为讨论中心
契约、理性与权威主义——反思“五四”启蒙主义的几个视角
自由与权威的失衡——高长虹与鲁迅冲突的思想原因一解
伪自由之鉴:蔡元培与鲁迅
鲁迅的小说及其他
鲁迅小说的典范意义
鲁迅的小说
“揭出病苦”的“疗救”之“梦”——《呐喊》的思想寓意述略
《祝福》:儒道释“吃人”的寓言
《补天》:中国人与文化的“缘起”
“隐士”立人与“王道”立国——《采薇》对儒家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的批判发微
歌吟中的复仇哲学——论《铸剑》中的三首歌
旧诗读解一束——《无题二首》、《别诸弟三首》、《惜花四律》辨析
鲁迅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展
王瑶先生的鲁迅研究
记念丸山 先生——关于他及当代中国思想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所收三辑,以“现代如何‘拿来’”为贯穿的问题,探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大都为笔者置身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等变革语境下的理解之声。
第一辑的三篇论文,以《故事新编》为对象,试图借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人物的“演义”,通过比对其典籍形象与小说形象的异同,来探讨他与中国传统思想儒、墨、道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了解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态度,并进一步捕捉其早期“立人”思想在其中的投影和变异。笔者以为,鲁迅通过《故事新编》的写作来褒贬儒、墨、道各家思想人物,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实际上更涉及他对一种新的“立人”构造的探索,一种在融会古今中外思想价值的基础上对人的道德与事功、信念与责任、思想与行动等连动实践之可能性的探讨,而禹和墨子一类“中国的脊梁”形象,就是这一探索的“结论性存在”。它为鲁迅贯穿一生的“立人”或“改造国民性”的思索画下了句号。
这三篇论文分别写于1989年、1997年、2006年,本为总题《论
文摘鲁迅对于儒家的批判与承担——《故事新编》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批判之一
鲁迅曾把《故事新编》的写作描述得极为偶然,其实这里面有必然性:当一个作家对现实的批判达到一定深度时,其笔端必然伸向历史。尽管对历史的批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但对于鲁迅这样一个注重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热衷于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以彻底改造国民性和重建中国文化的伟大思想家,直接进入神话和历史,直接进入模塑中国文化性格的那个强大的传统,“对于根深蒂固的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毕竟更简捷有力。从鲁迅《故事新编?序言》所说的1922年写《不周山》“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到1935年1月14日致萧军、萧红信中所说的想“把那些坏种的祖坟刨一下”,不难看出《故事新编》正是鲁迅所一贯坚持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一部分。没有这样一个执著的动机,要使时间跨度长达十三年的创作在风格、情调和文体精神上保持基本统一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后记一些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是“新道家”——我知道他们是在“杨朱无书”的意义上这样说的。实在惭愧,本论集算我的“书”了,却总觉得不如仍旧把它抹杀为好:一是因为我自己仍旧没弄清楚这个问题,即,真理如果不被说出,是否它就不存在?思想如果不表达出来,是否就等于子虚乌有?我总是恍惚觉得,即使全体人类消灭,宇宙的天道也会一仍旧轨,支配着它的运动。真理即使始终埋没,依然会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思想即使没表达出来,或许会以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自行说话也说不定。何况自己所写,只是一己之得的“意见”,不仅够不着“真理”的级别,连次一级的“学问”的边儿也还差得远呢!此外,庄子说过,“大道默默,小道切切”——既然切切者为小道,纵是自己连微小道、细毛道都不及,但何妨也装个大道的样子,正事不作,整日默默,扮酷唬人呢?算计下来,这样做其实也并不吃亏。
只是朋友们跟我过不去,甚至连关心我的老师也加入进来,催促、询问、打探、焦虑、失望、变着法的警告、不得职称的威胁……没想到,出书没成为我自己的问题,反把师友们的心情、生活给搅乱了,这是既给我以感动和温暖,也更让我惶恐、怵惕和羞愧的。另外,自觉到在学校似乎也越来越不好混了,于时想起鲁迅的教导,为了生存、温饱和发展,管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于是当机立断,再也不管什么真理在哪存在的玄想,什么天理不灭的信仰,以及守什么杨朱弟子的特操,先集成一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