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战术: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学通俗读物,
品牌: 白帆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10400503/9787510400506
·条形码:97875104005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生活中的心理战术: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中的心理战术是心理学中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问。当你资金不如人,实力不如人,并不表示你在实际生活中就会落败,只要你能掌握对方的心理,掌握心理战术的运用,就一定能旗开得胜!
你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听从售货员的推荐买下一堆昂贵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会答应别人原本不想答应的请求?
其实,这些都是别人对我们运用了心理战术的结果。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心理战。因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离不开心理战术。说不定现在你的身边就有一个人正在对你使用着心理战术呢!
媒体推荐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学问
心理战术是心理学中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知识
看清心理学的种种特征,也许只是为了能够在种种决策中给自己一个理性的氛围。
——Globex Sludios 中国区COO姜超
生活从某种角度来看就像一场无休止的博弈游戏,这本书提供了人们在博弈中最得力的道具!
——手机游戏门户当乐网创始人张俊彦
对于商务交往而言,心理战术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往往会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互动娱乐门户猫扑网商务总监郝丽烨
从传媒的角度来说,如何抓住群体的心理需求是最为重要的,这本书对于了解这点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中央电视台资深编导王峰
看完《生活中的心理战术》,让我豁然开朗。其实你只需要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收获一种富足的人生,真希望早日看到本书的出版。
——天涯网友ddw
编辑推荐《生活中的心理战术: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
为什么帮了一个不喜欢的人,却会变得逐渐喜欢他?
为什么电话购物的线路越忙,购买产品的客户越多?
为什么你会答应别人原本不想答应的请求?
为什么有些东西提价反而卖得更好?
一切的战争都是心理战
当你输掉竞争时,可能想不到对手进行了心理暗示;
当你做出决定时,可能不相信自己掉入了惯性陷阱。
当你无所依凭时,《生活中的心理战术》为你提供了白手起家的机会;
当你愁眉不展时,《生活中的心理战术》为你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目录
第l章思维定势:别让惯性左右你
别让惯性左右你
见怪不怪、常见不疑
昂贵等于优质?
过去决定了现在的可能
本能不经强化也会消失
自我设限的悲哀
第2章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一杯时冷时热的水
怎样借钱最省事
如何谈判最有效
一开始就告诉对方最坏的情况
“折中选项”背后的秘密
不要总觉得邻居的草坪更绿
第3章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
人们最容易受谁的影响?
社会常态的吸引力
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投资中的陷阱私
谁才是最大的笨蛋?
第4章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空城计的诡计
怕什么就给他来什么
借题发挥、虚张声势
沉默也是一种威慑力
陌生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害怕,藏在你心中的毒蛇
第5章权威效应:说什么不重要,关键要看是谁说的
麦哲伦成功的秘密
谎言有时很有效
你只需塑造权威的表象
权威不是“上帝
第6章互惠心理:悄悄产生的负债感
吃亏为什么是福?
让人感到意外的薄荷糖
悄悄产生的负债感
看到的都是自己
第7章竞争效应:互相牵制的螃蟹
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二桃杀三士
互相牵制的螃蟹
坐收渔人之利
假如没有竞争,老虎也会失去霸气
妒忌也可以为我所用
第8章心理暗示:现象背后的真相
心理暗示之谜
运用心灵的力量
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
环境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骗术为什么有人信?
第9章趋合心理:人们总喜欢办事有始有终
人们总喜欢有始有终
什么是99族?
消费积分的妙用
聪明的犹太人
第10章外在理由: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
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
人越多越兴奋
有双眼睛在看你
第11章短缺效应:机会越少,价值越大
人为制造的短缺
一文不值与重金难求
可口可乐的尴尬
什么是损失厌恶?
限量购买的威力
干涉越多相爱越深
第12章参与定律:这到底是谁的决定
这到底是谁的决定?
这事与我有关吗?
让别人玩你发的牌
位置选择的玄机
第13章喜欢原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人们愿意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
投其所好的效果
为什么要起个好名字
人人爱听奉承话
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熟悉的就是好的
第一信息的力量
主动承认的小缺点
知识分子=白面书生?
不要被光环遮住了视线
第15章承诺与一致:生活中怎样“得寸进尺
人们会调整态度以和行为保持一致
得寸为什么能进尺?
为了不担虚名
承诺好,公开的承诺更好
写在纸上的东西有神奇的力量
……[看更多目录]
序言你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听售货员的话买下一堆昂贵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会答应别人原本不想答应的请求?为什么看到别人排队时,我也跟着排队……
其实.这些都是别人对我们运用了心理战术的结果。那么什么是心理战术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心理战术是一种抓住对方心理,通过影响对方的潜意识,改变其意识和认知。以达到自己目的的心理征服战术。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已经对“心理战术”几个字望而生畏,不敢再往下看了呢?其实,你大可不必理会心理学家是怎么说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你也能掌握心理战术的精髓。心理战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深奥,它只是人们众多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性总结。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心理战。因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有人就有心理,也就离不了心理战术。说不定现在你的身边就有一个人正在对你使用着心理战术呢。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片段。
文摘自我设限的悲哀
如果一个人的选择进入的是良性循环的轨道,他会变得越来越成功。但如果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那就只能处在“自我设限”中打转。生物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不过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都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了。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口加上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几天后.实验者悄悄地拿掉了玻璃罩。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动——其实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它们已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因为它们都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玻璃杯以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把过去的失败牢牢地刻在记忆中。他们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看不到形势的变化,以为过去办不到的事情,今天同样也办不到。他们不敢努力向前,不敢冲破自我限制,常常是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
另外,当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受到挫折后,还会产生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从而错失下一次机会。这样,他们就永远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找不到成功的道路。
跳蚤变成“爬蚤”并不是跳蚤本身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社会学家把这种失败暗示的心理现象称为“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不敢追求成功.并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高度”并非无法超越,只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思想限制。
实际上,许多障碍刚开始在
……[看更多书摘]
后记中国古代兵家早就提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战争的舞台上,心理战术不断上演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的上乘佳作。在生活中,心理战术对人们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您是否了解了生活中一些经常出现的心理战术呢?希望本书对您的生活有一些小小的帮助,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一本好书的出版注定要熔铸很多人的努力,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为这部书稿付出辛苦的工作人员,也要感谢邓东文、刘光红、徐晓莹等朋友在本书策划、编辑过程中的帮助。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及资料,在此也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有些资料没有注明来源出处,敬请谅解。当然,还有广大的读者,你们的支持,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对于本书,如果您有任何的疑问、指教,欢迎来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