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儿童多动症(图文版)
分類: 图书,医学,神经病和精神病学,精神病学,
品牌: 市川宏伸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596333/9787807596332
·条形码:978780759633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解析儿童多动症(图文版)》正是为这些面对儿童多动症感到手足无措的家长专门撰写的,全面、详细地讲解了多动症的一般表现和治疗方法,是帮助孩子稳定多动症状最好的行动指南。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有多种发病原因。由于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在家庭和学校中造成不良影响。很多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而感到十分苦恼,这是一本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状况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在家长、老师、孩子间架起一道桥的书。
编辑推荐《解析儿童多动症(图文版)》可以帮助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AD/HD,从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收集到的东京都立梅丘医院(儿童精神科专科医院)的就诊资料显示,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能安稳下来”,其次是“兴奋、冲动”,这些症状令许多家长烦恼不已。这两种症状正是《解析儿童多动症(图文版)》要介绍的“AD/HD(注意力欠缺/多动性障碍)”的典型表现。正确了解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理应具备的知识。如果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就会逐步稳定下来。捕捉多动症患儿发出的六大信号,深度分析多动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清楚界定家长和老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目录
前言
【常识测验】您了解AD/HD吗
1 您立刻就可以做的事情
【个例】我家孩子是AD/HD吗
【了解】AD/HD是心理疾病吗
【了解】必须去医院吗
【谈话】患儿要传达给周围的人最基本的信息
【改变】改变对待孩子的思维方式
【改变】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专栏 不爱上学也是AD/HD的症状吗
2 需要关注的烦恼信号
【个例】一去学校,就麻烦不断
【信号】上课时不能安静地听讲
【信号】有些科目成绩极差
【信号】不能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信号】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总是不断受伤
【信号】不能很好地理解言语的含义
【信号】一旦被批评就变得暴躁、哭闹
专栏 AD/HD与班级混乱有关系吗
3 要正确理解AD/HD
【个例】是因为家教不好吗
【原因】主要原因是脑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通过三个要点来诊断AD/HD
【诊断标准】易与AD/HD混淆的障碍
【过程】从萌发阶段就开始关注
【过程】长大后也无法痊愈吗
【症状】很多AD/HD患儿不擅长运动
【症状】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合并症】多与LD同时发作
专栏 AD/HD患者是否在减少
4 苦恼时请向专家咨询
【个例】难道一生都无法治愈吗
【咨询对象】首先确认向谁咨询更好
【接受诊断】叙述目前的症状和成长过程
【治疗方法】以改变对策和调整环境为中心
【治疗方法】了解利他林的疗效及副作用
【治疗方法】边观察效果边坚持药物疗法
【治疗方法】改变对策,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治疗方法】确定目标,再改变行动
【治疗方法】创造易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专栏 治疗因国家而异吗
5 了解家长和老师的任务
【个例】开始了解自己的任务
【家长的任务】适度地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家长的任务】对幼儿园、学校的要求是什么
【家长的任务】还要将注意力转向患儿的兄弟
【生活环境】要理解他不是“易怒的孩子”
【老师的任务】创造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的环境
【老师的任务】忽略争吵和欺负的动机
【老师的任务】注意谈话方式及教学方法
【学校】向学校指导老师咨询
【个例】尽管进展缓慢,但仍在进步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收集到的东京都立梅丘医院(儿童精神科专科医院)的就诊资料显示,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能安稳下来”,其次是“兴奋、冲动”,这些症状令许多家长烦恼不已。这两种症状正是本书要介绍的“AD/HD(注意力欠缺/多动性障碍)”的典型表现。
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关于“上课时不停活动的儿童”的报道,了解到“AD/HD”这个术语。受宣传的影响,关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也在不断增加.的确,关心孩子的精神健康已成为一件大事。
但是,对孩子的顽皮没必要感到不安。并不是所有不能安稳下来的孩子都会被诊断为AD/HD;即使确诊为AD/HD,这种病症也并不可怕。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减轻症状。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惴惴不安地自寻烦恼。
正确了解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理应具备的知识。本书可以帮助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AD/HD,从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如果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就会逐步稳定下来。
真心希望本书能够为解除孩子的烦恼、消除家长的焦虑尽一点绵薄之力。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