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新阅读(四年级A)(新课标阅读系列)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中小学课外读物,语文课外读物,
品牌: 李跃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1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1305355X
·条形码:978731305355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课标阅读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走进语文新阅读(四年级A)》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最新教材的重点课文,编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乐于阅读,精于思考,从阅读中快速收获知识,从阅读中迅速提高理解和感悟文本能力。通过《走进语文新阅读(四年级A)》的阅读和训练,使学生语文素养与水平有较大发展。《走进语文新阅读(四年级A)》具有阶梯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点。
媒体推荐我觉得这套书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成功地统一了起来。我相信.学生将会获得“两全其美”的喜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钱梦龙
新阅读。好阅读。爱阅读,会阅读,语文就是这样炼成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
《走进语文新阅读》就是一座阅读的宝库,通过一篇篇短文的阅读,一道道问题的思考,同学们,你会掌握更多的思考方法和阅读技巧,优美的人生、优异的成绩,你会一步步“走进”。
——上海知名特级教师徐鹄
走进新语文,走进新阅读,——你将会踏上成功的路径,我坚信。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教授 吴宗豪
目录
亲倩友情
语段阅读/1
老师领进门/1
父亲的叮嘱/2
同步阅读/3
平分生命/3
爱的鲜花/4
拓展阅读/5
给予的快乐/5
父亲的教诲/6
生命的药方/7
考题阅读/8
膝下有黄金/8
童年的馒头/9
爱的表达/10
综合训练/11
心灵驿站
语段阅读/14
守信/14
一次特别的作业/15
同步阅读/16
海上升明月/16
匆匆/17
拓展阅读/18
夏夜/18
春韵/18
我爱月季花/19
考题阅读/20
雨花赋/20
共同的秘密/21
有家真好/22
综合训练/23
美丽敌事
语段阅读/26
“走”完长征的婴儿/26
带刺的朋友/27
同步阅读/28
我不是最弱小的/28
荡秋千/29
拓展阅读/30
窗外美景/30
难忘的“惩罚”/3l
海/32
考题阅读/33
6岁的消防队员/33
书的魅力/3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5
综合训练/37
祖国山河
语段阅读/40
五彩池/40
观潮/41
同步阅读/42
巫峡/42
宝岛明珠/42
拓展阅读/43
最贵的树/43
迷人的香山/44
绿色的云南/45
考题阅读/46
阿里山的云雾/46
祖国山川颂/46
雪峰·溪流·森林/48
综合训练/49
心中偶像
语段阅读/52
陶行知/52
跳水/53
同步阅读/54
总理的智慧/54
贫穷的音乐家/55
拓展阅读/56
大器之材/56
只想拥有一双合脚的鞋子/56
博览群书的富兰克林/57
考题阅读/59
穷人家的苦孩子——宋祖英/59
妙趣横生的虾/60
综合训练/61
奇妙世界
语段阅读/64
扬州茶馆/64
摇花船/65
同步阅读/66
神奇的海底之光/66
含羞草/66
拓展阅读/67
奇异的星空/67
神奇的北极/68
壮哉!飞天“神舟”/69
考题阅读/70
植物也要睡眠/70
综合训练/72
人与自然
语段阅读/75
大树医生/75
白银仙境的悲哀/76
同步阅读/77
智胜群鲸/77
小麻雀/77
拓展阅读/78
金钱豹和它的幼崽/78
仁爱之心/79
小海龟/80
考题阅读/81
吃人树/81
珍珠鸟/83
森林消防员/84
综合训练/86
感牾生活
语段阅读/89
微笑着承受一切/89
鸟的天堂/90
同步阅读/91
白衬衫/91
真心赢得一切/91
拓展阅读/92
不要轻视卑微的事/92
一粒种子的信念/93
赢得命运的10分/94
考题阅读/95
骄傲的光彩/95
18英里的惩罚/96
有一种疼痛很美丽/97
综合训练/98
新语文阅读智能测试卷(一)/101
新语文阅读智能测试卷(二)/104
参考答案/107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的几位朋友编写了这一套《走进语文新阅读》的书,要我为它写一篇序。据他们向我介绍,他们编这套书的宗旨,是想在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两极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按常理说,“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之间本来就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两极,语文素养高的学生,他们的应试能力应该也不会差。但事实却往往并不如此,有些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考试中未必稳操胜券;而一些所谓“高分低能”的考生,语文素养并不高,却很会答题。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成了毫不相干的两回事,甚至成了对立的两极——要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顾考试成绩,要么狠抓考试成绩而牺牲语文素养,顾此必然失彼,所谓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而考试成绩是“硬指标”,语文素养是“软任务”;“硬指标”不抓不行,“软任务”可以让路,于是就有了“题海战”和“应试教育”。因此,怎样才能既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把本来并不对立的这两件事真正统一起来,这作为一个课题,确实很有探索的价值。这就是我为什么十分乐意为这套书写序的理由。
从大面积语文教学的状况看,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使我想起一年多之前在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现在当然已是“旧闻”了。那则新闻说,教育部已发文要求各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并称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大学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这一消息,一度引起热议,不少学者在议论中对现在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下深感忧虑。试想,能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语文素养尚且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需要,那么其他的高中毕业生就更是等而下之,可见一斑了。
文摘穷人家的苦孩子——宋祖英
宋祖英,出生在外婆家。外婆家的山后,有漫山遍野的野生板栗树。板栗成熟的时候,宋祖英就和小伙伴们拿个篓子到栗子树下拾栗子。有时候,为了多捡一些栗子,他们会走很远很远的路。
宋祖英在外婆家无忧无虑地生活了10年。10岁那年,她回到了老寨村——父母的家。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聪明人。他从一所职业中学毕业,就分配到一所林业中学任教,后来到县医院学习了一段时间,成了一名医生。1964年,他回乡务农,担任大队会计兼任团支部书记。在农闲时,他买了几册裁剪书,依样画葫芦,居然学会了做衣裳,成了远近闻名的好裁缝。他还会拉二胡、吹笛子……宋祖英12岁那年,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结核,早早地离开了人间。
父亲患病早逝,使宋祖英伤心至极。弟弟的病,也让她很揪心。她弟弟出生不久,就得了百日咳。村寨里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弟弟因过量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成了聋子。起先还能说话,后来慢慢地连说话的功能也没有了,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宋祖英和母亲抱着弟弟痛哭不已,朝着老天喊:“老天爷对我们一家为什么这样不公平啊!”
父亲去世后,宋祖英似乎一下子成熟了。每天清晨,她很早就起床了,帮助母亲烧火做饭,给妹妹弟弟穿衣洗脸。放学回家后,她依然是忙忙碌碌,帮母亲料理家务。水缸里的水没了,她拿起扁担去挑;柴没了,她就在星期天上山砍柴。
尽管这样,村寨里还有不少人都劝宋祖英的母亲:不要再让祖英上学了。她母亲不同意,坚决地对人们说:“她还这么小,怎能就不让她上学了呢?我宁肯自己累一点,也决不能让她不读书了。”宋祖英在母亲的支撑下,读完了小学,又上了初中。上初中后,因为路途太远,她按要求寄宿在学校。她没有垫被,只能把被子铺半边盖半边。每天下饭的菜总是一成不变的酸菜拌辣椒,一罐头瓶酸菜辣椒要吃一个星期。
宋祖英成名之后,尽管回一次家十分不容易:先要从北京乘飞机到长沙,转乘火车到吉首;再从吉首坐汽车到古文县城;然后再坐汽车,下了汽车之后还要翻越几座大山,走几个小时才能回到老寨村的家。但是,只要有时间,她总要买上母亲和弟妹们喜欢的东西,回家看望他们。
(汤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