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饭集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冯其庸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4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0006225X/9787100062251
·条形码:978710006225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有三个内容,一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二是作者对游历过的地方的怀念,三是作者对师友的眷念。这些文章,都是用散文写的。作者国传统的散文概念是很宽泛的。除了诗、词、赋之类的韵文和特殊的文体外,都可以称之为散文,辞赋到了后来,也发生了变化,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都已经是散文了。
作者上述三方面内容的文章,并非尽在于此,这只是一部分,特别作者对师友怀念的文章,还有很多,已收入《师友集》了。谢谢老友柴剑虹先生为作者编辑了这本书,谢谢海英、海风为作者检搜这些文章,作者现在记忆力衰退,视力也模糊,要编这本书实在太困难了,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是编不起来的。
作者简介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斯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同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冯其庸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近十多年,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冯其庸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目录
自序——永不忘却的记忆
我的母亲
大块假我以文章——往事回忆
我的读书
稻香家世
乡思
访青藤书屋
绿杨城郭忆扬州
秋游扬州
锡州大楼赋
扬州散记
梅村四记
颐和园之美——《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序
西域纪行
我与刘海粟大师
回忆郭沫若同志
文章尚未报白头——怀念苏局仙、谢无量、张伯驹、顾廷龙、沈裕君先生
哭钱仲联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送别启功先生
从大医裘沛然想到施叔范和秦伯未
旷世奇人张伯驹——丛碧老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
怀念默涵
怀念冯牧
忆光年
云鹤其姿松筠其品——我所认识的杨仁恺先生
记杨廷福、江辛眉二三事
无限沧桑哭慧良——我与“武生泰斗”厉慧良的四十年交往
陈从周《园林谈丛》序
无尽的怀念——《漱石集》后记
《瀚海劫尘》序
《阮堂诗词选》序
此情成追忆——《八家评批红楼梦》重校后记
庄生晓梦迷蝴蝶——读杜世禄画的感受
四十年梨园忆旧
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先生书画集》序
清气满人间——读《马凯诗词存稿》
问苍茫大地浩劫几千秋——丁和西域摄影集《流沙梦痕》序
铁马金戈入梦来——《屈全绳将军诗集》序
我读懂了《天书》
长沙八老书画展序
书天遗老人法书后
学人之书格高韵古——读张颔老《侯马盟书》及其书法
附录:翰墨结缘诗书名家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家老屋的西墙下,有一片空地,长满了杂草,面积不大,倒有个名字,叫“和尚园”。每到秋天,大人在这里种的南瓜就会丰收,那硕大的金黄色的南瓜,一个个在南瓜叶底下露出来,它就是我们一家秋天的粮食。
尽管我儿时的生活贫困到了极点,但我的精神生活却觉得非常丰富。我因抗战开始,小学五年级就失学,在家种地。当时我有个同伴,与我年纪一样大,小名叫“阿桐”。我们自己摸索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读书。起先我们读《三国》、《水浒》一类的书,后来像《唐诗三百首》、《古诗源》这类的书也读,而且我们还一起讨论,不懂的句子还一起揣摩,特别是唐诗。我们还一起背诵,连《古诗源》上的一些诗也背。这样的日子我们延续了有二三年,自觉其乐无穷。但有一天,阿桐却告诉我,他妈妈给他找到了工作,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学徒,这样,我们就不得不依依分手了。
文摘我童年的时候,除了伟大的母爱外,还有我的老祖母的特殊的慈爱。人们都说我很笨,那时我自己也觉得真是很笨,似乎我什么也不懂。但是,每当我遭到责骂或责打时,老祖母就会挺身而出,并且说,我不是笨,是还没有开窍!那时我也不明白我究竟是笨,还是没有“开窍”,只是对老祖母的疼爱,真是刻骨铭心地不能忘记。全村的人没有一个不说我祖母好的。我从未见她与任何人争执过,她总说人要能吃亏,不要占便宜。然而,这样的好人,却生了恶疾——皮癌。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种病,只是满身的溃疡,总有几十处。我母亲和大嫂总是轮流为她洗疮口,敷药,到后来满屋子不仅是药味,而且还有一种溃烂的味道,这样躺在床上整整三年。我当时正上初中,除了去地里干活外,就是上学,每天也总到祖母的床前看看,但我毫不懂得忧愁,只是痴痴地看着慈祥的祖母,这样不知不觉地竟过了三年。有一次,祖母听见我走过,就叫我过去,抚摸着我的手,叫我做农活时不要太重,要好好读书,说完她颤抖的手从枕头底下摸出两块银元,说这是上海韵华姊姊给她的,一直舍不得花,现在用不着了,给你上学罢。祖母的话声仍是那么平稳,我当时竟笨得一点也没有想到会有其他变化。我接了这两块银元,从祖母房里出来,将银元交给了母亲。母亲叫我上学去,当我转身的时候,却看见母亲的眼泪簌簌地落下来了,我当时竟没有能觉察这潜伏着的悲剧。
后记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有三个内容,一是我童年生活的回忆,二是我对游历过的地方的怀念,三是我对师友的眷念。这些文章,都是用散文写的。我国传统的散文概念是很宽泛的。除了诗、词、赋之类的韵文和特殊的文体外,都可以称之为散文,辞赋到了后来,也发生了变化,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都已经是散文了。
我上述三方面内容的文章,并非尽在于此,这只是一部分,特别我对师友怀念的文章,还有很多,已收入《师友集》了。谢谢老友柴剑虹先生为我编辑了这本书,谢谢海英、海风为我检搜这些文章,我现在记忆力衰退,视力也模糊,要编这本书实在太困难了,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是编不起来的。
我还要谢谢商务印书馆和江远同志,能为我出这本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