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的关键词
分類: 图书,辞典与工具书,哲学宗教,
品牌: 高文等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1765770
·条形码:978756176577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学习科学致力于研究多种情境脉络(尤其是真实境脉)中的学习,以更好地理解产生最有效的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环境的创设进行设计研究,支持人们更加深入、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科学的关键词》精选学习科学这一新领域的“关键词”,阐明其历史发展、主要观点、典型案例、实践意蕴等,为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学习科学提供明晰的索引和重要的参考,是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http://Isc.ecnu.edu.cn)在继《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的国际前沿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国际视野中的研究性学习》(广东教育出版社)等丛书和其他若干著作之后推出的关于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学习科学的关键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编者前言/1
1.学习科学(1):研究背景与理念/1
一、当代学习研究的社会背景/3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变革/6
三、学习科学的兴起:学习研究对象的拓展/19
尾论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育改革/26
2.学习科学(2):研究进展/31
一、学习研究:从认知科学到认知、设计与社会境脉的整合研究/33
二、学习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35
三、学习科学的相关学术基础/37
四、学习科学:新的观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40
五、学习科学的研究网络/45
3.设计研究/51
一、“设计研究”作为学习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一个历史的回顾/53
二、设计研究是什么:基本内涵/62
三、设计研究的研究取向/66
四、设计研究的运作:一般指导原则与方法模型/71
五、结语/77
4.学习共同体/81
一、“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创生的社会载体/83
二、学习共同体与学校学习的分析/96
三、学习共同体:特征及其培育/100
四、结语/106
5.建构主义学习环境/111
一、导言/113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的发展由来/114
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特征分析/117
四、当代有代表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120
五、案例——CoVis可视化协作学习环境设计/131
6.认知学徒制/139
一、认知学徒制理论的缘起及特征/142
二、认知学徒制理论提出的背景/143
三、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146
四、认知学徒制的发展源流/148
五、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151
六、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164
七、认知学徒制的新发展——远程或在线认知学徒模式/165
八、结语/166
7.概念转变/171
一、导言/173
二、概念转变研究的历史综述/176
三、概念转变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与研究发现/181
四、概念转变研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192
五、结语/196
8.基于案例的推理/201
一、cBR研究简史/203
二、CBR学习理论/205
三、CBR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209
四、结语/218
9.基于模型的推理/221
一、基于模型的推理/223
二、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基于模型的推理/228
三、结语/243
10.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研究/247
一、协作学习的概念/249
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252
三、CSCL的历史演变/254
四、CSCL的体系架构/257
五、CSCL的协作原则/260
六、CSCL的实践应用/262
七、CSCL的未来展望/267
11.多媒体学习/275
一、多媒体学习研究的历史/277
二、多媒体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281
三、多媒体学习的主要理论与模型/283
四、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新发展/288
五、多媒体学习原则与教学设计的结合/298
六、结语/302
……[看更多目录]
序言如果在20世纪初讨论“学习科学”,研究者也许更可能会选用“learning science”。其时,一个研究领域被认为是“科学的”,意味着它研究的问题相对固定和清晰,意味着它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所推崇的实验研究方法一一这种方法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甚至唯一性,并且研究的根本假设和主要观点比较趋同,因而这种研究领域是一门科学(单数的science)。行为主义大抵因此而被认为是“科学的”,并统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达半个多世纪,直至受到来自格式塔理论及后来的认知主义的挑战。而今,关注学习这一主题的研究者,却较为一致地用复数形式的“learning sciences'’。大家似乎不在意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研究的具体问题也各不相同,而更关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习的发生机制:来自认知科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文化学、设计科学、教育科学(也应是education sciences)等视角的对于学习的研究中涌现了众多新的洞见,为学校内外的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框架和方案,也为相关领域——特别是课程教学、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借鉴。学习科学的发展可谓态势强劲,蔚为壮观。
同时,高度分布式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多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研究、开发与实践,使学习科学的研究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极易让观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近年,国内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对国际前沿研究中提出的种种理念和做法也多有了解和借鉴,但有时也难免以自己的想法“同化”他人观点,甚至有实用至上者断章取义,而疏于深究异域理念之来龙去脉和微言深意。
文摘1.学习科学(1):研究背景与理念
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生存、生活、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知识,学习是人类自始至终的重要活动。在学校和课程产生之前,人类就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学习各种知识(McNeil,2002),只不过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在意识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很低。专门性的、组织化的教育活动则逐步提升了学习活动的意识性和系统性,因而,在人类学习的发展中,学校的产生是一次大的飞跃。此后,学校教育在具体方式上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演进,并逐渐形成了现在被视为正式教育的学校教育范型。
对教育发展史的回顾表明,现今的学校教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形成的,而且首先产生于工业化国家,两个世纪的发展形成的所谓正式的学校教育范型已被世界各国视作为全社会培养年轻人的普遍方法。义务教育的普及使这种学校教育形式成为每一个人通往成人社会的必经之路。然而,当人类社会正在步入崭新的信息时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之际,现行学校教育模式割裂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与其产生的丰富情境以及知识内容与其价值取向的密切联系的种种弊病已经显现。反思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构建新的学校教育范型已成为历史赋予当代教育研究和实践者的重要使命,而关于学习的研究和产生的新观念正成为教育范型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当代学习研究的社会背景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发展后,正在逐步迈进知识社会时代。